中原大战中,再次加入西北军的石友三,在粮弹缺乏后,大发脾气说:“才回婆家就被如此对待,将来还会有好果子吃?”
1863年,成都的一个刑场之上,正押送着一个“罪犯”,他因起义而被清政府所逮捕,并且在拒绝了所有的糖衣炮弹,在威逼之下也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他就是石达开,一位真正的英雄,在27年之后,在吉林长春,同样有一位姓石的人出生了,而他的一生则和石达开完全不同。
在拍摄近代史的影视剧中,导演总会安排一个大忠似奸的角色在其中,以此来突出和对比主角的革命信念感和正义感,这样的角色其实相比于正常角色更加难以把控,第一要看上去就像个正派人物,但实际确实个反派角色,基于此点一般都会安排一个长相亦邪亦正的人来饰演,第二他的台词演技要好,毕竟是个善于逢迎的角色,屈躬卑膝什么自然不在话下,就像现在人们对于演技的最高评价就是“不像演的。”
通常情况下,你很难见到这种角色做出病急乱投医的行为,谁都投谁都靠,这样不利于剧情推动,更不利于故事的具体展开,但现实不是剧本,它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你想不到的事情并非不存在,在近代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石友三。
对近代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这么个人物,之所以称之为“传奇”是因为他的故事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够平平安安的活在乱世之中,没有人把他早早枪毙了。
石友三这个人的行为很难用正常人的逻辑去思考,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之中,幼年的他就有一口能说会道的本领,在当地是颇受欢迎,这样的本事也带给他一些甜头,比如说,当地的地主孩子和他是同岁,他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取得了少爷的好感,赢得了上学的资格,这可能是他第一次用口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也越发明白了这东西的重要性。
拍马屁并不想我们想当然的那么简单,他需要拿捏对象的喜恶感,把握分寸,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让人听起来既不夸大,又不贬低,程度恰恰好,这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但能够得到的成果也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古代多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掌权的太监和大臣。
石友三在从军之后更是加大利用了自己的这方面的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听领导话,懂领导意的贴心人,很快就成为了大军阀冯玉祥的贴身护卫,这算是站在了权力的中心点了,但是他并不满足。也正是因为他内心这如同无底洞一般的欲望造成了他多次易主的行为。
投冯抗冯、投蒋抗蒋、抗日投日,从这短短的十几个字就能高度概括他“多变”的一生,所以我说他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因为在近代史上,或是世界史上,这种人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而除了这些之外,石友三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混蛋。
每次战败逃跑或是军队到达新的地方驻扎时,他总会命令士兵前去搜刮百姓家,若是遇上抵抗的就残忍的杀害,这种行径简直和和魔鬼无异,而在众多罪行中,最著名的就是火烧少林寺。
彼时的他还在冯玉祥手下,在与其他军阀作战时,见其少林寺中有残军,便命人浇油点火,用一把大火将千年少林寺毁之一炬,可以说他的眼中完全没有道德、没有法律、没有良知,只有所谓的利益,只有所谓的权力。
而这样的人最终也受到了自己应有的惩罚:被部下活活埋在了黄河边上,让其在灰土之中等待自己的死亡。
信源:
聂茂著. 民国军阀非正常死亡实录[M].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