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孙晓东 李书宝 通讯员 郑雯静 郑帅/文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关系着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那么湖滨区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什么成效?11月29日,在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拼出未来·干出精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湖滨区专场发布会上,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宋涛回答了记者提问。
(湖滨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宋涛回答记者提问)
宋涛介绍,近年来,湖滨区用行动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区委“123”目标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庙乡入选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名单,并获得“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大安村获评“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寺庄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坡村获评“全省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一是项目推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PPP项目,在全区5个乡(涉农街道)34个村推动村庄道路、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等工程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农村道路改造提升行动,硬化提升道路110余公里,对路肩、边沟进行整修,对宜林路段进行全面绿化,打造四好农村路。推进厕污治理,坚持户厕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互衔接、统筹推进,铺设污水管网108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及小型设备22座、公厕51个,全区累计改造户厕882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以上。新建路灯1300余盏,所有行政村主要道路及公共区域实现照明全覆盖。
二是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农村“五星”支部创建,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6个村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尤其是东坡村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坚持支部带动,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带领村民以入股方式成立三门峡天鹅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750万元,成功打造了东坡园、东坡欢乐谷、“山顶见”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万元,逐步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健全机制,夯实环境整治根基。坚持“党员带动,村务员保障,群众为主体”的人居环境整治思路,发挥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网格化管理”、“党员联户”、“支部联支部”结对共建等机制,明确包片区域环境卫生责任,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健全投入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委托第三方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整合村务员548人,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分区划片,常态化做好农村人居环境保洁工作。
四是打造亮点,推动乡村全域提升。围绕交通主干线,重点建设10个美丽宜居村,串联带动沿线村庄,打造风景成线、亮点成片、生态保护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廊道。实施拆旧复垦行动,坚持“一户一宅、占新腾旧”原则,对废旧宅院进行拆除复垦,盘活土地资源,推进“一宅变四院”,共完成复垦面积265亩,打造小花园、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290处。实施绿化提质行动,推进果树进村入户、四旁绿化,对高庙、磁钟、交口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县域结合部等20余处重点部位进行绿化建设,完成村庄绿化800余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乡村8个,村庄焕发绿色生机活力。
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群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湖滨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资源整合,为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