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了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浦城法院水南法庭法官助理何雅婷作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之一受到通报表扬!
少年是家庭的希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万千家庭幸福安宁,关系着社会和谐发展。法槌起落间,如何帮助少年向阳而生,作为浦城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团队成员,何雅婷满腔热忱、初心如故,用有温度、有力量的司法,探寻一切有可能的答案。
2021年9月,浦城法院水南法庭打造家事少年审判专业特色法庭,组建专业化家事少年审判团队,何雅婷欣然加入。
如何让少年在家事纠纷中减少伤痛、修复亲情、收获幸福,是她努力的方向,以“如我在诉”之心,办好家事“小案”,是她不懈的坚持。
未成年人小徐(化名)是一名先天残疾人,也是何雅婷协助审理的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的原告。父母离婚时约定小徐由母亲照顾,但父亲几年来都未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甚至将保管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低保金使用得所剩无几。
何雅婷通读案卷后,深深感到这类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的案件不能简单的“一判了之”,否则可能会出现“案结事未了”。为此,何雅婷多次与小徐父母电话沟通,耐心释法析理,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最后的达成调解,何雅婷足足花了两个月。
最终,小徐的父亲主动增加了抚养费,并交还了低保、残疾补贴存折。“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少年案件调解工作的意义。”得知小徐经过手术身体有所好转,父母对她也很关心照顾后,何雅婷说道。
办理涉少案件就是查明事实、找出争议、沟通释明、寻求最优解的过程。何雅婷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离婚纠纷信息申报、婚姻课堂等家事审判机制,发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坚持以“修复性调解”为原则,办理各类涉少案件358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
在少年审判工作之外,何雅婷还主动延伸拓展工作职能,在帮扶救助、判后回访、跟踪帮教、家庭教育指导、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都下足功夫、持续发力。
在一起未成年人之间的侵权案件中,少年小王(化名)因受到侵害造成心理问题休学,本是成绩优异的初三学生,却在人生的重要时间节点面临着巨大的改变。
这一案件给何雅婷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案件虽然已经办结,但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还能“更进一步”。何雅婷通过委托专业社工组织进行家事调查,为小王开展心理疏导,尽量降低事件对其的伤害,并在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持续跟进了解。针对小王家庭困难的情况,除了督促被告实际履行赔偿义务,还积极联系县民政、妇联等部门予以关心关爱,提供政策和经济帮扶等帮助措施。
同时,针对校园欺凌和暴力,她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健全学生欺凌防控机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协作配合,一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最近一次回访时,了解到小王如今已经复学,还考上了高中,何雅婷心中的大石终于放下。
为最大程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何雅婷协助打造“法护家安”少年家事审判品牌,推进浦城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百合花开”系列法官工作站成立运行,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社会观护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保护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热爱未成年人审判事业的她,还主动考取了社会工作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做好审判工作之余,何雅婷还把普法宣传当成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
“我的女儿也在活动现场,她说长大了也想学法律……”在一场防范校园欺凌的普法活动后,何雅婷的微信上收到一条来自离婚案件当事人的信息。原来,在办理这起离婚案件时,何雅婷曾给孩子做过心理疏导,孩子对她印象深刻,在参加了这场普法活动后回家向母亲分享了见到何雅婷的欣喜,并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法治的种子。
“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调解时的每一次努力,授课时的某一句话,都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何雅婷说道。
除了传统普法模式,何雅婷还拓宽宣传思路,利用新媒体开展家事法律宣传,积极编撰家事精品案例,联合县妇联在喜马拉雅APP上线“法护家安”普法频道,受县电视台邀约录制宣传《反家庭暴力法》普法栏目,打造有声普法阵地。
每一次活动,她都精心准备,力求用平凡朴实的话语、典型鲜明的事实,让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近三年,她开展普法宣传和授课50余次,受众超过3000人,参与巡回调解、回访等30余次,策划、设计并发放宣传册9000余份。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后我将始终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做深做实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帮助孩子们向阳而生。”何雅婷表示。
编审:朱 丽
责编:陈雪珍
编辑:综合办
供稿:综合办、水南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