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9日讯18岁的楠楠原本是某985高校的高才生,自从大二专业分流以后,她的行为就变得异常:整天请假,不跟任何人说话,自己躲在宿舍里,一会哭,一会笑;用床帘把床给围得死死的,如果舍友不小心碰到她的床帘,她就冲人破口大骂;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建议父母带她去医院检查,结果楠楠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休息和调养,母亲为她办理了休学。然而,休学在家的楠楠,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发严重。情绪一激动就耳鸣,有时候跟她说着话,她就听不见了。肌肉也有些痉挛,经常好好地站着,突然就倒了,跪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特别厌食,吃不下去饭,有时候偶尔吃下去几口,也会吐出来。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集团心理咨询师刘冰冰老师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导:
原来,是家中的紧张与压抑、冷漠与疏离的氛围,让楠楠一直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因为楠楠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努力了大半辈子,才在市中买了一套品质不太好的学区房。为了让楠楠不必像自己那般辛劳,他们对楠楠寄予厚望,要求严格。在楠楠的成长过程中,母亲要求她光是学习好还不行,为人处事、个人品行也必须样样优秀。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楠楠为了赢得母亲的认可,拼尽全力学习。然而,专业分流后,学业上的压力增大,成绩的波动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楠楠陷入了内耗,开始自我攻击,最终,抑郁暴发,只能退到宿舍养伤。养伤期间,老师和同学的不解和鄙夷,加重了楠楠的心理负担。楠楠抑郁加重,转向了双相。
对于楠楠的情况,刘冰冰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1.改变家里的情绪能量场
《扫除力》一书说:“一个房间就是一个能量场。”只有让家里的环境变得温馨、鲜活,情绪能量得以自然流通,孩子的心情才能愉悦、从容。
2.把爱表达出来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只有心中有爱是不够的,一定要经常表达出来,落实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例如:写一张卡片、发送一条信息、给孩子一个拥抱……被爱滋养的孩子,才能明亮如光。只有真正感受到爱的流动,孩子的内心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浑身散发着满满的能量。
3.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意大利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老师曾说过:“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丰富的户外生活,可以帮助孩子促进“感官体验”,这对成长非常有用。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跑步、游泳、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爬山或者进行野餐等。让孩子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和阳光,从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