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违背不了,唯有顺应大自然的法则,我们才能坦然的过好每一天。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医疗水平的进步,现代人的寿命普遍比过去的人长,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60多岁还神采奕奕的人。
他们或许有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甚至不愿意别人说他们已经老了,因为这类人打从心里相信只要心里年轻,整个人就年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划分老年人和中年人呢?
正确看待年龄的衰老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son)认为,个体的人生发展总共要经历8个阶段,当年龄跨过50大关以后,便可以称之为进入了老年阶段。
按照该理论的说法,50岁必然算得上是老人,
埃里克森还提出个体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创造价值而是获得完善感,进而体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50多岁算得上是中年和老年的过渡期,只要做好过渡工作,老年以后的生命历程体验感就会愈发的丰富。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年人失去了劳动能力以后常常郁郁寡欢,每天都闷闷不乐呢?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创造劳动的价值、是没有用的人,当一个人找不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他们就会和孩童有着相似的烦恼。
老年人最需要做的是正确看待年龄的衰老,年老不意味着你正在失去一切,
你需要将目光集中在自己所获得的东西上,例如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加稳重的心态,以及更加豁达的人生观念等等。
你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得失,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过往的人生呢?
豁达的人眼中总是充满着光亮,他们从不局限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年老未必比其他的年龄阶段差,已经年过半百的你不用再在职场上拼死拼活的竞争,也不用再为了儿女和工作操碎了心,
此时的你拥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曾经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趁着这个黄金时期,尽情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只要你不因年龄而自暴自弃,始终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那么人生的最后几十年,你依旧能活得充满阳光。
摩西奶奶便是一个传奇的老人,她年轻时只是一个普通人,76岁那年才开始接触绘画,然而到了她80岁的时候,她甚至举办了个人画展。
无需担心剩下的时间太短,摩西奶奶仅凭4年就创造了成就,这样的例子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心理状态固然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体状态,但年轻时所积累的晶体智力也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曾将人的智力分成了两种,
-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 晶体智力(Crystal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它是最初的认知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流体智力会渐渐的消退,
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习得性经验为主的晶体智力。
有不少老年人明明年老,可他们依旧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年轻人玩什么他们也跟着玩什么,一样都不落下,
这得益于他们所积累的晶体智力,即便是为了老年生活,人们也应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莫要因懒惰而让老年生活失去了色彩。
探索适合自己的活动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如何安度晚年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子女养老,可是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是自己养老。
或许有些人认为让父母自己养老是不孝顺的表现,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等到养老系统逐渐完善,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改变固有的思维,对于他们而言,自己安度晚年未必不可能。
还有一些老年人退了休之后便待在家里打理家务,顺便帮着儿女照顾孙子孙女,
由于两代人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不同,所以家庭矛盾很容易滋生,与其在家中备受嫌弃,倒不如找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人有千百种活法,每个人都因享受生命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