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期联合国安理会对一份由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加沙地带停火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这份草案“要求各方立即、无条件且永久停火”,同时“再次重申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的要求”,并且“特别指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依旧是加沙人道主义应急行动的支柱”。然而,由于常任理事国美国投出反对票(表决结果为14票赞成,1票反对,反对票来自美国),该草案未能通过。
自本届美国政府执政以来,无论是乌克兰冲突,还是中东地区的冲突,美国的种种行径已令众多国家失望。在此次加沙冲突当中,美国更是未能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反而支持以色列的行为,这引起许多东方大国的不满。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致使近两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儿童和女性占很大比例。美国虽多次表示关切,然而一涉及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提及的却总是以色列方面面临的困难。
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副观察员马吉德·巴姆亚发言时愤怒地捶打桌子。他表示,国际社会不应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他还对美方代表指出,尽管国籍、信仰和肤色存在差异,但巴勒斯坦人同样是人,应被平等对待。在会议中,中国常驻联合国发言人傅聪发言称,中方对此次表决结果极为失望,圭亚那、阿尔及利亚等10个非常任理事国在决议草案磋商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并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而美国使用否决权,粉碎了加沙民众生存下去的一线希望。
美国代表伍德在此时的处境颇为尴尬。当面对记者们的追问时,他先是不停地发出“emm...”的声音,而后才支支吾吾地表示:“我们无法支持一个在人质未被释放的情况下就无条件停火的决议,因为这会向哈马斯传递错误的信号。”这番话无论怎么听,都像是在寻找托辞。美国这到底是陷入了何种“困境”呢?是道德困境,还是政治困境?恐怕伍德自己都不能确定。但不得不说,美国的这一票否决,将国际社会的期望彻底浇灭了。国际社会都期盼和平的曙光能够降临,而非被冲突的阴霾所笼罩。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起,以军于加沙地带开展的军事行动致使众多巴勒斯坦人伤亡。截至当下,加沙地带丧生人数已接近4.4万,伤者数量更是难以计数。此地的农业用地遭受重创,医疗系统屡被袭击,约1000名卫生工作者丧生,如今仅有半数医院维持部分运营。教育领域,至少87%的学校建筑被损坏,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水平至少倒退5年。加沙地带约80%的人口依靠人道主义援助生存,成千上万人遭受饥饿与疾病的威胁。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愈发严峻,停火已刻不容缓。
站在巴勒斯坦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冲突与和平的问题,更是关乎生存的危机。以色列不断膨胀的领土扩张野心,使得巴勒斯坦的未来变得更加风雨飘摇。美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堪称高手。每次战火复燃之际,美国都会振振有词地宣称正在积极开展外交努力。可是,回顾过去一年的实际成效,人们不得不对其“诚意”产生怀疑。特别是国务卿布林肯的中东之行以及总统拜登和以色列总理的电话会谈,这些举动除了在言语上营造出一种似是而非的希望之外,似乎并没有真正改变冲突的实际状况。
美国此前承诺的谈判进展全然是虚假的,这一点已清晰可见。美国通过炮制各类新闻来遮蔽加沙平民惨遭杀戮的真相。如今,即便民众用最极端的人类词汇去谴责以色列和美国,也难以平息心中的愤怒。美国也因此彻彻底底地将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所谓人权、民主、自由,美国所大肆宣扬的这些价值观,不过是其满足自身利益的工具罢了,而且这些工具是构筑在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血泪之上的。那所谓“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到底是何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