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白天做手术,下班后当骑手送外卖的独特经历,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其视频也被新华网转发,迅速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火出圈。
这位网友不是别人,正是目前在湖南长沙一家医院骨科工作的王医生。
手术台下的“暗夜骑手”心血来潮决定送外卖“解压”
王医生表示,他平时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喜欢骑着车出去转转,但往往又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送外卖,来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释放的出口。
王医生的骑手生涯始于2021年。当时,他开车下班途中碰上堵车,而旁边的外卖员却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着“小电驴”自由穿梭。
“我就感觉他们挺自由自在的。”当时手里的一个课题不是很顺利,看着那些外卖员,他突然感觉自己被束缚在了工作的框架里,失去了生活的自由。
于是,他萌生了送外卖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实践,立马注册了外卖平台的账号,当晚就送了两单,结束后感觉自己很开心,于是便开启了自己的“暗夜骑手”之旅,且一发不可收拾。
从这之后,每当手术结束或每逢工作紧张压力大,下班后他就会穿上外卖员的衣服送上两三单。
“每次有一个目的地,基本上99%都是我平时不会去的地方,这个过程还挺有意思。”就这样,王医生断断续续当了三年的“暗夜骑手”。
从王医生的骑手信息页面可以看到,11月1日至11月22日期间,他共完成了7个订单,配送里程14707米。现在他只是一名“见习骑士”,服务分为100分。
“送单的过程中有时候心情好,买杯奶茶,吃点东西,可能我自己用的比送单赚得还多些。”他的兼职外卖与与全职外卖小哥还是不一样的,他选择用“送外卖放松解压”,而外卖小哥是要借此谋生,所以挣多少钱对他来说并不是重点,有时候每单只赚几元,接四五单也只有一二十元,可谓是“外卖兼职入不敷出”,纯粹图一个开心放松。
“全能医生”也有苦恼
自我治愈收获乐观心态
王医生一名同事透露,她知道王医生送外卖“蛮久了”,王医生平时在医院也会和大家分享自己送外卖的经历。在她印象中,王医生风趣幽默、多才多艺,同事评价王医生:“上得了手术台、写得了文章、跳得了街舞、送得了外卖。”
就是这样一个有前程、有才艺的年轻医生,也有着别人不知道的苦恼和压力。
王医生表示,当医生是他在高考时就填下的志愿,也是他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的事业。有时候,因为手术量比较大,手术时间很长,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病人的病情变化也让他感到焦虑。“有时候一台手术的时间,从早上八点做到下午四点,做完后会感到很疲惫。”因此,送外卖成了他缓解压力的方式,下班后顺便送两单外卖,在夜晚的城市看看风景吹吹风,在路上和别人短暂交流一下,跟着外卖目的地去往他之前不曾到过的地方,就能够忘记工作中的一些烦恼。
确实,白天做了很多费脑子的事情,到了晚上也想让脑袋当放空一下。王医生感慨道,“送外卖真的很解压,因为当有一个人告诉你,该骑去哪里,那种大脑不需要思考,跟着导航向前面骑车,迎着风驶向目的地的感觉真的非常的放松”。
有不少网友评论:“厉害的人解压方式也厉害!”“学医的真的精力充沛!”
还有网友脑洞大开,开启爽文模式,“送外卖送到主任手里,主任直接抓着上手术台咔咔又干了一个通宵”、“路遇外卖员受伤倒地直接表演一个原地正骨”。“作为外卖员的我,也想下班后,给别人切除肿瘤,动动刀,应该也挺解压的。”
虽然都是玩笑话,但是医生们要面临的压力确实是我们人无法体会的,毕竟,在别人看来很辛苦的行业,在医生看来却很解压,可想而知医护的工作有多难。
医生的“一生”
精彩与否自己说了算
大家还记得今年大掌发的“白天救死扶伤,晚上激情唱歌的大三甲外科主任欧敬民”吗?
2024年8月1日晚9时许,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凤城路路口,一台iPad、一台照明灯,一张白纸上写着要唱的曲目。18首歌都是欧敬民自己挑选,有社交平台上火热的《苹果香》,有他时常在短视频中唱的《你来与不来我都在等你》,还有大家熟知的《蓝莲花》《朋友》《大不了》等等。
这位主任医师从医二十多年,在多个社交平台开通个人账号,最喜欢的歌是《怒放的生命》。大部分网友都为欧医生点赞,也有人质疑“医生唱歌是不是为了兼职赚钱”。对此,他解释道,直播唱歌纯粹是为了排遣工作压力,填补孤独感,同时给自己多一些鼓励。
欧敬民是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年独立完成各种血管手术近千例,有时一个月要做200多台手术。如此高负荷、快节奏的工作,当然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效缓解工作压力。一方面,这能让连轴转的职业节奏“喘口气”,在工作之外感受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于一名医生而言,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在大掌的视频评论区里,也有不少医生有自己的解压方式,选择如夜跑、跑滴滴、打扫卫生等去释放自己的压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但也有很多医生羡慕那群有时间可以自我解压的同行们,特别是一些有家庭的女医生,下班后还要做饭、照顾孩子、辅导作业、收拾家庭、照顾老人...如果说靠这个解压不如说靠这个爆发。
医生有压力,但医生没时间释放压力,可以说是医生身上的两座“压力山大”。
之前,有小成就的医生前辈在网络平台发起“学医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当医生有什么特点”的讨论中,回答最多的是“耐得住寂寞”。不管世界多么热闹,医生要把生活调成静音模式,在自己的一隅方田里,沉浸在自己的业务和学习中,于孤独中坚守,于压力里深埋。
但你看,是有医生跳出了束缚的。
其实各位医生同行们完全可以换个活法,换个人生,换个充实有趣的生活方式,虽然这对大部分医生来说都很难,但是为了压力得到释放、心理变得更健康的自己来说,只要有心改变,其实一切都可以去尝试,人生或许是另一番精彩。
正视医生压力
排解医生压力
2018年,有一份中国医生解压方式调研引发了不少医生的共鸣。
医生压力值情况(5分为压力最大):
这次调研,邀请了1142名医生为自己的压力值打分,5分为满分。给自己的压力值打分为3分及以上的医生共有 1106名,占总体的98.4%,打4分的医生最多,表示自己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而只有36名医生给自己承受的压力打的分值低于3分。
医生的压力来源多样,主要集中在:工作量大,医患关系紧张以及收入与付出不对等。
从该图可以看出,共计799名医生表示“工作量大,长时间精神紧绷”是压力的来源之一,“医患关系紧张”与“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也获得了超过半数医生的投票,而“加班、熬夜” “晋升、职称”“人际关系紧张”“规章制度不合理”等原因也成为了部分医生的压力来源。
2020年12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对全国各级医院1万余名医师开展问卷调查。调研共覆盖我国28个省份,回收问卷12930份,调研中来自三甲医院的问卷占63.55%,是此次调研的主要群体。随后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2021医师调查报告》。
报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论述,在工作强度方面,调研的医师平均每天出诊时间7.77小时,科研时间1.47小时,平均每周工作约5.77天,工作强度极高,仅有11.86%的被调研者认为自己不至于“精疲力竭”。
极高的工作强度也令医师群体倍感压力。调研发现,医师的科研压力最大。其次是面对绩效考核的压力,55.56%的医师感到“业绩考核任务重”。
另外,半数以上的医师们对于工作流程的效率抱有质疑,感觉自己在“不必要的程序和操作上耗费过多精力”。最后,医师们也面临一定的创收压力。
除了工作的压力外,医师们还面临来自社会的压力,有很强的不安全感,65.40%的医师“感到公众有误解,舆论压力大”,64.61%的医师“感到医护人员合法权利难以保障”。同时,高强度工作也让医师们对家庭关注不够,62.67%的医师感到自己“为工作付出太多,无暇顾及家人、生活。”
很无奈,但既然选择了成为医生,为医疗做贡献,那剩下的就只能自我调节,医生们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一定要找到好自己释放压力的方式,大掌也认为,其实能找到自我释放压力的方式就好,只要合法合规,不拘哪种都可以。
那么,面对压力,医生们可以看看这几种解压方式:
1. 运动、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约三五好友一起去踏青、爬山,让彼此的记忆中充满欢喜,呼吸大自然的芬芳。汗水带走生活中的烦恼,收获的只有健康。
2. 短途旅行:让压力有去路是减压的关键,短途旅行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也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让人可以短暂忘记工作上的事,缓解压力放空自己,在更广阔的场景中可以不纠结于自身一时的苦闷。
3. 阅读:可以舒缓紧张和压力,平静心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修养。
4. 倾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人倾诉交流,既可以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也能获得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持,缓解焦虑。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有效的解压方式外,“听歌”、“购物”、“吃美食”、“睡觉”也在医生群体里普遍流行。
解压,最重要的是转移注意力,你可以选择任意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舒缓心情,让自己暂时脱离紧张的环境,放松身心。当一切都平静下来时,再调整状态,重新思考,前进。元旦假期将至,给积攒已久的压力也放个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