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二十余年的教师,对此我深有感触。由于工作调动,先后从事过高中、小学、初中教育工作,接触过许许多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许多难忘的教育故事,这些经历和故事时刻告诉我:作为教师,要富有仁爱之心,甘于奉献,坚持大爱育人、仁爱施教。
还记得十几年前遇到的一个案例。当时我刚接手一个新的初中班,班上有一个叫马鸣(化名)的小男孩,不太合群,经常独自一人,和其他同学很少交流,成绩也一直不理想。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鸣同学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其父母离异,他跟随祖父母生活,平时生活中缺乏家长的关爱和指导。鉴于此,我把对小鸣同学的帮扶列为那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之一。我首先和班里的任课老师们沟通了孩子的基本情况,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小鸣的各门功课,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在班级中创造机会让小鸣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逐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在大家的关爱和指导下,过了一段时间,小鸣不仅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变得开朗不少,经过三年努力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高中。
“仁爱之心”不仅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众多优秀教师、教育家群体的重要精神特质。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践行仁爱之心;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发起“平民教育运动”,实践着仁爱之心;张桂梅,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用她的仁爱之心,改变了贫困山区无数女孩的命运,充分展现了教师仁爱之心的力量……他们是全国1800多万名专任教师学习的楷模。
教师的仁爱之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和关怀,更是对国家、民族的爱的具体体现。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该有胸怀教育家精神的大爱情怀,并将之照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应该有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精神自觉,并将这份自觉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育人活动中。我们用关爱去感化学生,用耐心去指导学生,用细心去关注学生,用责任心去培育学生。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它还包括情感的互动和人格的塑造。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长的动力和方向,让教育成为照亮他们人生道路的灯塔,让教师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如何用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去践行一名拥有“仁爱之心”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呢?
我们要让爱“回家”,回归教育家精神的基本要求,回归教育初心、教育常识。比如,作为一线中小学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温暖的师生关系;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自己和学生回到应有的状态,避免因“内卷”而扭曲教育原本应有的美好模样;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唯分数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关系,更是情感交融的关系。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让爱“持家”,坚持用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不断探索育人新方法、新思路。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各项教育改革活动。为了不让学生被刷题、考试包围,我们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和学生一起共同打造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能力的各类大小平台。当下中小学生普遍面临不小的学习压力,加之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不少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卫生问题。作为一线教师,除了开展好各项教学工作,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加强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应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还要让爱“成家”,向着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方向努力。公认的教育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育人贡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好成绩,努力向着成为未来教育家的方向不断前行。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认准方向,以积极的行动为“阶梯”,一步一步拾级而上,并不断寻找与教育大家、名家的差距与不足,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工作。我们可以从研究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力争更精准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其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注重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多年实践中,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逐渐成为“行家”“专家”乃至“教育家”型的教师,努力让自己离真正的教育家近一些、更近一些。
在教育的广阔田野上,每一位教师都是辛勤的耕耘者。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用爱去教育和影响每一个学生,用智慧培育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为他们健康、平安、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9日 第02版
作者:王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