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冷冻也成“科研重灾区”?浙大躺枪笑称:“这锅我们不背!”

近日,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冷冻馒头”的风波,一条短视频如野火燎原般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声称“浙大研究发现:冷冻馒头超过两天即长黄曲霉素,吃了有害健康”。此消息一出,吓得不少家庭主妇和小伙伴们赶紧把冰箱里的馒头翻了个底朝天,生怕一不小心就“毒从口入”。然而,这场看似惊心动魄的健康警报,很快就被中国科协等权威机构一盆冷水浇灭,直言:“谣言止于智者,冷冻馒头很安全!”



浙江大学更是哭笑不得,其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一脸无奈地说:“我们浙大啥时候研究过冷冻馒头变毒馒头的事儿了?这简直是‘躺着也中枪’嘛!”刘教授还透露,这已经不是浙大第一次被“蹭热点”了,网上类似的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个马甲卷土重来,每次还都打着不同高校的名义,让人哭笑不得。

那么,这些谣言究竟是怎么来的?又为何偏偏盯上了高校这块金字招牌呢?上海辟谣平台的小伙伴们经过一番深扒,发现这背后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

原来,一些自媒体和博主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不惜编造或夸大其词,把高校的一些研究成果拿来“改头换面”,甚至直接“无中生有”。比如,浙大的那个“多吃碳水掉秤快”的谣言,其实就是对2019年一项研究的严重误读,原研究探讨的是饮食习惯与肠道健康的关系,结果被硬生生扭曲成了减肥秘籍。

更离谱的是,有些谣言还直接伪造“科研成果”,比如那个“清华科学研究显示:男性过度关注国际形势易致贫”的段子,其实就是某个主播的个人观点,却被冠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四处传播,让清华大学也无奈地表示:“这锅我们不背!”

面对这种现象,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要加强平台审核,不能让这些“伪科普”轻易过关;另一方面,公众也要提高科学素养,学会辨别真伪,别被那些夸大其词的标题党给忽悠了。毕竟,科学不是儿戏,健康更不是可以拿来开玩笑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对那些“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行为说声“拜拜”,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每一份研究成果,让谣言无处遁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