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 陈羽啸
洛阳、许昌、邺城、武昌、南京、成都,在什么样的主题下,能够将这六处连接起来?那必定是三国文化。11月28日下午2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耿朔就以他在六座古都的田野“漫游记”为主体,带来2024名人大讲堂“三国文化季”的首场讲座:《在田野中发现三国——六座古都的漫游记》。
看小人书、打游戏、读《三国演义》,与许多人一样,耿朔最初也是以这样的方式了解到三国文化。初中的时候,他来到学校图书馆,翻开了《三国志》,开始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后来因为对历史感兴趣,耿朔报考了考古专业,并且留在了艺术史领域工作,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和工作。“对我来讲,学习三国文化的途径是多元的,既有同大家一样的、比较通俗的经历,也有专业的研究。我曾经寻访三国故地,阅读真实的史料,因此希望在今天能够分享给大家。”
对谈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耿朔以为,现场的调查和感受,是不能为书本所取代的。而在构思讲座的时候,他也曾思考过,自己如何能够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讲座?因此,在今天的讲座中,他选择以“六座古都的漫游记”为主题,带来他在三国文化相关遗址的工作、考察的成果和感悟。
耿朔
“我希望能够讲述自己在三国文化相关遗址的田野考察中,在回到历史现场当中,我发现的有趣的故事。”从书本中看到的三国,必定与现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还原到历史现场,还原到具体的时空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耿朔说,“尤其在当下的网络时代,我们以为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取信息。但是在具体的空间中,你听到的风声、看到的雨、闻到的花香,都会影响到人的看法。这是人类特别宝贵的能力。”
提到三国,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三国鼎立、权谋相争、群雄逐鹿等。但是很多创作于三国时期的诗文篇章,同样有着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耿朔在现场的对谈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从通俗文学中了解到三国,目前是主流的现象。但是三国的乱世群雄只是一个方面,三国同样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寻求突破的时代。
“很多人都在实验、创新,这里头既有制度的创新,也有文学艺术的创新。”耿朔以为,三国时代的文学艺术上,体现出了自我人性的解放,在文学和美术作品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对美学的追求。“从三国时代开始,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是一个文学艺术自觉的时代。我们都说魏晋时代是一个乱世,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在另一面,这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代,是一个多元的、自由的、创新的时代。”耿朔以为,就连辉煌的隋唐时代,不少文化因子都能往前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甚至是三国时代。“三国不仅是动荡的,混乱的,也孕育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