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桐城市大关镇甑山村毛塘组水蛭生态养殖基地,养殖户姚仁武和工人正忙着将晾晒好的水蛭打包装运,发往全国各地药材市场。
“我们养殖的是宽体金线蛭品种,不吸血,能生金!”姚仁武介绍,金线蛭与普通水蛭不同,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的体液为食,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每年4月底投放幼苗,10月底开始收获,每公斤金线蛭干货卖到1200元,亩均利润2万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软黄金”。
“养金线蛭,池塘水质很关键。”姚仁武借鉴先进养殖经验,对传统规模化水蛭养殖技术进行改良,实施更为科学的刀挂布养殖和吊笼养殖。其中吊笼养殖将金线蛭养殖范围固定在水下70厘米左右,不与底泥直接接触,金线蛭的食物残渣、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全部落到池塘底部,保证了笼内环境清洁,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扩大养殖规模,创建一流的金线蛭养殖示范基地,提升金线蛭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走上养殖致富路。”姚仁武说。
▌来源:新华社安徽频道
▌责编:木子 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