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被逼迫一起陪葬。唐高宗李治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勃然大怒,觉得这是在向大唐宣战,当即命令吐蕃立即把文成公主归还大唐,以示警告。不料文成公主态度坚决,“我是不会回去的!”
“公主,陛下派我等来接您回家,您的家在大唐啊……”
将士们跋山涉水,跑死了无数匹马,不分昼夜的赶路,才在数个月之后从大唐抵达吐蕃,当他们看到吐蕃城门的那一刻,眼中的希冀瞬间亮了起来,还好,他们不算太迟,公主等到他们了。
然而文成公主的一句话却让众位将士傻眼了,明明是龙潭虎穴,为何还要执意待在那里?战士们不明白,实在是不明白。
更令战士们震惊的是他们压根都没有机会前往吐蕃坐一坐,就那么在城门外见到了形销骨立的文成公主。
“战士们,你们回去吧,我不愿你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既然已经做了和亲的公主,就要担负起两国和平的重任,你们回去后,将我的话原封不动告知陛下即可!”
漫天的风沙吹的战士们睁不开眼睛,就在那寒风呼啸之时,文成公主头也不回离开了,看着文成公主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众人视线,他们瞬间就泪湿了眼眶……
唐朝时期,青藏高原地区最强盛的政权建立,正是吐蕃帝国,可以囊括整个中国西部地区,而这便得益于一人的存在,此人正是松赞干布。
吐蕃也如唐朝一般,内部争斗不断,13岁的松赞干布成功“夺嫡”,成为了吐蕃新一任的王,而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整顿,建立起强大的吐蕃政权。
在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之下,唐朝已经渐渐进入了鼎盛时期,李治在位时,已经有很多周边国家开始争相巴结唐朝。
为此,松赞干布虽然是一个雄心壮志的王,但也不愿吐蕃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于是便主动向唐朝提出了和亲政策,以此来稳定两国和平邦交。
和亲之举在古代时常发生,不过唐高宗李治却不认为和亲是上上之策,为了让李治得知吐蕃的实力,松赞干布竟然亲率大军压境,直逼大唐蜀国吐谷浑。
那一战,唐朝大败,李治看到了松赞干布的实力,心中惊骇,这个时候,松赞干布再次提出了和亲政策,李治思索一番之后最终同意。
可当时皇宫之内并没有适龄的公主,李治不得不在宗族之内进行挑选,人选便是江夏君王李道宗之女,即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自和亲之日起,文成公主就明白肩上的重任,因此在641年入藏时就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无论如何思念故土都不会再回唐。
入藏时,文成公主仅16岁,穿着一袭红色的嫁衣离开了故土,千里迢迢前往吐蕃,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才抵达拉萨。
嫁给松赞干布之后,二人感情十分和睦,松赞干布十分自豪能够娶到文成公主那般顾大局、识大体、有心智坚韧的女子,因此对文成公主言听计从。
在藏期间,文成公主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又将唐朝文化传播到吐蕃,两国之间交往甚密,建立了信任的桥梁。
文成公主废除陋习,传播医学知识,吐蕃的群众免于生病、苦难,因此众人对文成公主十分尊敬、爱戴。
可好景不长,二人仅相守了8年,松赞干布便去世了,而按照当时西藏的规矩,身为妻子的文成公主是需要殉葬的,这一规定当时唐朝已经知晓,心急如焚。
唐高宗李治得知更是十分恼怒,认为吐蕃若是强迫文成公主殉葬就是在向大唐宣战,于是李治立刻派人前往吐蕃,只是当时众将士心中也十分没谱。
毕竟前往西藏路途遥远,若是等他们前往,文成公主恐怕早就香消玉殒了,但他们还是领命了,为了公主、为了大唐的尊严,他们不辞劳苦、长路漫漫……
还好,他们见到了文成公主,原来,西藏子民深深爱戴着文成公主,铭记她为西藏做出的贡献,因此他们不愿看到文成公主被殉葬,出于得民心、民意的想法,文成公主并未被殉葬。
只是那消息没有及时传到唐高宗李治耳朵里罢了,文成公主为何不愿回去呢?孤身一人、没有子嗣,晚年又会是何等的凄凉?或许便是出于那心中的责任。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死于天花,完成了最后的使命!
信息来源:光明网——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