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红石榴’,糟心事有了能说理的地,烦心事有了帮解决的人。”在博望区新市镇新禄村,提起“红石榴”工作室,村民们似乎都有夸不完的话。

新禄村是博望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居住了回族、白族、彝族、土家族等7个少数民族,有250人左右,其中大多数为回族群众。今年年初,新禄村成立以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各民族群众为成员的“红石榴”工作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法治为保障,为群众纾困解忧,推动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化解矛盾 当好“调解员”

11月中旬,草木凋零,新禄村镇西自然村一户夏姓居民家的院子里,一株香樟树却依旧生机勃勃。但仔细看,这棵树明显少了一根树杈。这根树杈就是在“红石榴”工作室调解下锯掉的。

今年夏天,夏姓居民的邻居陶某来到“红石榴”工作室,说夏家院子里的树枝伸到他家房顶上,担心刮大风,会把房顶上的瓦片扫下来。这本是一件小事,两家是邻居,说一声就能解决。但奈何两家平时在界线问题上就有矛盾,见面互不理睬,陶家只好来到“红石榴”工作室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工作室几名工作人员来到夏家,实地察看了树木长势,并把树枝刮落瓦片可能导致的后果跟夏家人说了。随后,工作人员又劝慰两家人,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守望相助,一个村才能和谐友善。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夏家欣然同意锯掉伸到陶家房顶的那根树杈,两家人的关系逐渐缓和。

不管哪个村,村民间难免会有矛盾。“红石榴”工作室精心选聘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足的“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了解群众诉求,摸排邻里关系,化解基层矛盾。

村民陶某打农药,不小心喷到了村民丁某种的玉米上,导致玉米死了十几棵。丁某非常生气,打电话找陶某,陶某没接电话,丁某气呼呼地跑到“红石榴”工作室。工作室副组长赵青把两人找到一起当面调解。这边批评陶某打农药不认真,打死了别人的玉米,让他想想怎么赔偿。那边劝丁某不要生气,陶某年纪大了,眼神难免不好,作为年轻人,尽量多担待点。最后,丁某忍不住笑起来,剑拔弩张立即变成谈笑风生。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成立不到一年,“红石榴”工作室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成为新禄村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平台。

排忧解难 当好“贴心人”

“咔嚓……”轻轻转动开关,煤气灶上立即绽放出一圈淡蓝色火焰,71岁的崔孝文笑着说,新的燃气灶就是好用,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崔孝文是一位独居老人,也是新禄村的特困户,经济条件差,老人一个燃气灶用了十几年,早就锈迹斑斑,存在安全隐患。“红石榴”工作室的志愿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出资买了一台新的燃气灶,并帮老人更换好。

在当好调解员,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的同时,“红石榴”工作室还心系村里各族群众,从他们最关心、最急需的现实问题入手,办实事、解难题,当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东夏自然村少数民族群众较多,前不久,村里一位陶姓农户装修房子,随手把建筑垃圾倒在了村中池塘边。而池塘附近住着好几户人家,大家对此颇有怨言。于是,几位村民就把这个情况反映给“红石榴”工作室。

知道这件事后,工作室工作人员一方面劝导陶姓农户不要再乱倒垃圾,一方面组织几位志愿者,从家里推来三轮车,把池塘边的垃圾全部运走了。“有时候,志愿者下村,来到池塘边时,住在附近的村民都说,再也没有人把垃圾倒在这了,小池塘又恢复了昔日的干净。”赵青说。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据统计,自“红石榴”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为群众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问题50余个,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记者 王永霞 廖岚钧 通讯员 高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