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塞外古都冰雪凛冽。大同市平城区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位美国游客的旅行包引起大家注意,包包上呆萌可爱、身穿帽衫的佛小伴晃晃悠悠,正忧闲地和大家‘打着招呼’。”“哎呀,外国朋友也喜欢我们的佛小伴!真是太上头啦!”几个年轻人惊叹道。

虽然大同已进入冬季,但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文创产品的热度也持续高涨。这些集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于一身的文创产品,极大带动了大同文旅消费热,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佛小伴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文创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不仅激发了游客的购买热情,还成为了‌大同文创产业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模式的一种有力证明。”大同市闹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设计师王星谈到佛小伴火出圈时有感而发。让好产品讲好大同故事,让大家爱上大同、爱上大同文创,王星觉得,佛小伴是个新起点。


巧婆娘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研究钩织技术(王中勋摄)

今年以来,随着大同市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大同文创产品中的“佛小伴”玩偶凭借其可爱别致的造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今年夏天游客们的“旅游搭子”。佛小伴不仅为大同旅游市场增添了丰富色彩,更加显著提升了城市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标志着大同市“文创+”新业态正在从满足市场需求走向引领市场潮流。“为了让佛小伴带来的火热效应持续升华,我们和云州区非遗‘织礼’工作室联手,把乡村妇女就业与文创产业融合起来,让佛小伴穿上巧婆娘钩织的帽衫,使他们更加美丽动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大同旅游。”云州区吉祥里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刘成芳介绍说。于是,今年七月份云州区“云州巧婆娘”手工团队应运而生。

“今年5月份,网上掀起了一股热潮,一首歌曲中一个头戴帽衫、露出两只大大的耳朵、模样宛如谢弗涅的小女孩形象迅速走红。我们受此启发,让区里‘巧婆娘’手工团队加工佛小伴帽衫。当帽衫成品首次亮相于大同好礼文创小红书账号时,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云州区非遗“织礼”工作室负责人赵晓阳说,“钩编产品具有成本低、无门槛、易上手、时间灵活、收购价格高等优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就业和顾家两不误,是拓展妇女就业渠道的好方法。”


龚翠花为巧婆娘们示范钩织方法(王中勋摄)

如今,看似传统、不受当代青年欢迎的手工钩织技艺,正以崭新的业态闯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云州区“云州巧婆娘”手工团队成立后主要承担为“织礼”编织工作室钩织非遗文创相关配件的任务和其他手工钩织成品。这些巧娘大多是辖区里的家庭主妇或退休老人,最大的62岁,最小的30岁。为了让更多乡村妇女尽快增收致富,吉祥里社区党总支联合区妇联,邀请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钩织老师为队员们进行免费钩织技能培训,搭平台、提技能、拓渠道,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巧婆娘在研制新的钩织产品(王中勋摄)

11月26日,大同进入了冻手冻脚的严冬季节。云州区吉祥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笑声朗朗,气氛欢快,“巧婆娘”手工团队的十几名成员正在与培训老师讲解手工钩织技巧。“赵老师,快看看,我钩的佛小伴帽衫对吗?”“您再教教我”……一根钩针、几团棉线、调整针脚、捻提绕拉……指尖纵横,千回百折间,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手工钩织品应运而生。灵动精美的莲花佛小伴、小巧可爱的海棉宝宝、美观雅致的吊脚花篮……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钩出成品 巧婆娘们喜笑颜开(王中勋摄)

62岁的龚翠花是区里供销系统的退休职工,平时爱打个小麻将。自从加入“巧婆娘”手工团队后,她彻底“变”了。“现在根本没时间打麻将,整天琢磨新花样,新颜色。我们织一件‘佛小伴’帽衫能挣5-9元手工费,每天有50-100元不等的收入。这个活儿不赖,多数工作在家就能制作完成。关键是我们的产品由订单方统一销售,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真正实现了‘坐在家里就能赚钱’。如今,龚翠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创业明星,并带领周围其他零就业妇女加入钩织团队。半年来,这支队伍已发展到86名成员,每月人均可赚1500-2000元块钱。截至目前,仅佛小伴帽衫就售出1000多件,其他钩织成品800件,且供不应求,工作室妇女收益总额达到了三万多元。

“明年,我们打算通过试行‘传承人的龙头企业+手艺人的合作社+勤快人的家庭工坊+电商人的线上小铺+创新人的研创基地’模式,逐步走出非遗文化‘活起来’、产业发展‘旺起来’的新路子,把我们云州区‘云州巧婆娘’手工团队的品牌打出去,带领更多乡村妇女就业。”云州区吉祥里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刘成芳信心满满地说。

(马静波 宋佳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