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对于蒙古国来说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其在中西方之间摇摆不定的态度,为该项目的落地增添了极大障碍。如今,新的替代者已经强势出现。
日前,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阿尔马萨达姆·萨特卡利耶夫表示,阿斯塔纳对通过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项目高度关注,并愿在莫斯科和北京达成共识后,提供领土支持用于管道建设。
【哈萨克斯坦有意成为中俄天然气运输“中间人”】
早在2022年,中俄蒙三国就曾商定启动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俄罗斯当时预计项目最迟可于2024年开工。然而,至今项目未有实质性进展。
几个月前,蒙古国单方面宣称,由于中俄项目谈判未有结果,该项目已陷入停滞。在蒙古国最新公布的未来四年发展规划中,也未见涉及该项目的内容。
实际上,导致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停滞的原因远不止中俄谈判不顺这一单一因素。其中,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战略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这一战略使中俄蒙管道项目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试图通过拉近与蒙古国的关系,在中俄之间制造裂隙。而蒙古国也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在“第三邻国”政策的幌子下,积极拓展与西方的合作。
对于俄罗斯而言,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是应对制裁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策略,而中国也需确保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因此对途经蒙古国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蒙古国与美国来往密切】
在此背景下,哈萨克斯坦“主动请缨”,显然是希望取代蒙古国,成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新过境国。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成为中俄天然气运输的“中间人”既是战略机遇,也是经济红利。
一方面,该项目将显著降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成本。据该国能源部长萨特卡利耶夫透露,管道建成后,哈萨克斯坦将以商定价格从中俄管道项目中获得每年约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将有效缓解该国国内能源压力。
另一方面,天然气的过境运输将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可观的过境费收入,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亚能源市场的枢纽地位。
此前,中俄曾达成协议,俄方通过哈萨克斯坦的管道,在未来10年内向中国供应1亿吨的石油。根据当时哈萨克斯坦的定价,该国每年可以从中收取高达10亿美元的过境费用。
由此可见,未来天然气运输的收益同样不容小觑,这将为哈萨克斯坦财政带来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来源。
目前来看,中俄似乎都在考虑绕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此前透露,中俄正在评估一条经哈萨克斯坦的新天然气运输线路,其年输送能力可达350亿立方米,与现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380亿立方米)相差无几。
【西伯利亚力量2号有被取代的可能】
这意味着,一旦新管道落成,“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或将被取代。
中俄有意选择哈萨克斯坦,其实并不意外。哈萨克斯坦境内已建有连接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这不仅能显著降低新建管道的施工成本,还能缓解中俄在项目预算、定价等问题上的分歧。
此外,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局势压力下,亟需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以进一步巩固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近年来,中哈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双边合作领域不断扩展,这使得哈萨克斯坦成为一个相对稳定且安全的能源过境国。
总而言之,尽管中俄哈天然气管道项目目前仍处于讨论阶段,但其落地阻碍较小,尤其是在蒙古国因战略失误错失机遇的情况下。眼下,蒙古国即便有所反思,恐怕也难以重新争取这一重要项目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