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由沙陀人刘知远建立,历时仅四年,是五代十国中最短命的政权。
刘知远不懂治国,为人也没有治世的能力,还鼓励严刑峻法,导致朝中争斗激烈。
《旧五代史》评他:“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
刘知远在位仅一年病逝,死后秘不发丧,次月他17岁的次子刘承祐继位,即后汉隐帝。
隐帝性多猜忌,怀疑大臣郭威造反,把郭威一家全杀了。
还派人杀镇守在外的郭威未果,反被郭威起兵讨伐。
原文赏析:
刘氏保有晋阳,遂成汉业,南入大梁,
都邑考:汉都开封,如晋都之制。
史略:晋天福六年,以刘知远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及契丹入汴,或劝知远举兵进取,知远曰:「用兵有缓有急,当随时制宜。 今契丹新降晋军十万,虎据京邑,未有他变,岂可轻动?且观其所利,止于货财,货财既足,必将北去;况冰雪已消,势难久留。 宜待其去,然后取之,可以万全。 」
【译文】刘氏(指刘知远)保有晋阳,成就了后汉的基业,向南进入大梁(汴京)。
《都邑考》记载:后汉的都城在开封,和晋的都城制度相似。
《史略》记载: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石敬瑭任命刘知远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等到契丹进入汴京,有人劝刘知远起兵进攻,刘知远说:“用兵有缓有急,应当随时制宜。现在契丹新降服晋军十万,像猛虎一样占据着京城,如果没有其他变故,怎么可以轻举妄动?
而且看他们所图谋的,只是财物,财物足够,他们必将北归;况且冰雪已经消融,他们也难以久留。我们应该等待他们离去,然后再进攻,这样可以万无一失。”
既而中原苦契丹,共思逐之。 知远称尊号,以号令四方,远近争杀契丹以应晋阳。 契丹留其臣萧翰守大梁,遂北去。 时潞州及晋、陕皆来附。 知远集羣臣议进取,或请出师井陉攻取镇魏,先定河北,则河南自服。
【译文】不久,中原人民苦于契丹的统治,都想要驱逐他们。刘知远称帝,以号令四方,远近各地都争相杀契丹人以响应晋阳。
契丹留下其臣子萧翰守卫大梁,大部队北归。当时潞州以及晋州、陕州都来归附刘知远。
刘知远召集群臣商议进攻,有人请出兵井陉攻取镇州、魏州,先平定河北,那么河南地区自然会归服。
知远欲自石会关趣潞州,郭威曰:「虏众犹盛,各据坚城,我出河北,兵少路纡,旁无应援,此危道也。 上党山路险涩,粟少民残,亦不可由。 若从晋、陕而东,不出两旬,汴、洛定矣。 」从之。 萧翰闻知远南下,遁去,河南遂定。 契丹适有内变,晋之旧境,悉归于汉。
有州一百有六。
【译文】刘知远想从石会关直扑潞州,郭威说:“敌人兵力还很强大,各自占据坚城,我们出兵河北,兵力不足,道路曲折,旁边没有应援,这是危险的道路。上党山路险峻,粮食短缺民力凋敝,也不能通过。如果从晋州、陕州向东进军,不出二十天,汴京、洛阳就可以平定。”
刘知远听从了他的建议。
萧翰听说刘知远南下,逃走了,河南就此平定。
契丹正好发生内乱,后晋的旧境,全部归附了后汉。
(后汉)共有106个州。
端倪解析:
刘知远在后晋时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后晋灭亡后,契丹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
947年,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仍用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同年六月,才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47年—951年),后攻克汴州,便定都于此。
后汉的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刘知远不懂治国,残暴严厉,对百姓苛责,统治期间百姓苦不堪言。且为人不守信,对一些敌人诱降后杀死。
在收复幽州的时候,答应归降的军民无罪,之后出尔反尔都给杀了,出了名的残忍。
还动则族诛,五代史记述:“五代乱世,本无刑章,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凡罪人之父兄妻妾子孙并女之出嫁者,无一得免,非法之刑,于兹极矣!...后汉刘氏父子二帝,享国不及四年。”
郭威攻入都城开封后,和太后商议迎立刘知远养子,也是亲侄子的刘赟为帝。
但刘赟还没到京城,郭威就被部下拥立为帝,后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