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即将到站,在一群高兴的乘客中间,两个愁容满面的男子十分显眼。
他们刚刚拿起行李才发现,由他们秘密护送的氢弹重要部件“TQD自动仪”不见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一起“全国特大案件”,周总理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责令公安部在10天之内破案。
60年代北京火车站
那么,究竟是谁如此嚣张,竟盗走了这样重要的氢弹部件?
公安部又是否在10天期限内成功破案呢?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能在氢弹上使用的重要部件,会仅仅让两人乘坐火车来运送呢?这首先是因为这个TDQ自动仪虽然十分重要,但外形却很小巧,完全可以装在我们普通人常用的旅行袋里随身携带。
我国第一枚氢弹
而且俗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市,这样小巧又方便携带的东西不适合高调护送,相反,把它装进寻常可见的背包里,让护送人员行走在普通人之间,不会引人注目,更加低调保密。
当年为了研发氢弹,国家在山西太原建立起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所,别的活不干,只研究氢弹的其中一个部件,也就是TQD自动仪。在付出巨大的心血后,研究所终于将其研制成功,不过还需要北京方面的国防科委鉴定一下。
当时研究所的两位保卫科长,秦家康和杨晓晨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了,出于保密和低调的考虑,他们最后决定乘坐火车进行护送。他们特意去买了两个质量好,但又不起眼的黑色人造革皮包,然后将自动仪放入其中。上车的时候他们还随身带着链条,为的就是将皮包锁在行李架上,多一层保险。
在那个年代,乘坐火车从太原到北京全程561公里,需要接近14个小时。秦家康与杨晓晨一上车,就把皮包锁在行李架上,两个人还分好工,每隔一段时间就过去看一眼。
我国第一枚氢弹
当时坐火车出行消遣不多,乘客们大多通过彼此聊天,来消磨时间。秦家康和杨晓晨两个人怀揣着巨大的任务,哪有心情与人说笑。在一旁的其他乘客们想过来跟他们搭话,全都被他们两个打着哈哈,糊弄过去了。
两个人全程紧绷着神经,丝毫不敢放松,一直从白天坐到晚上,火车渐渐驶入了北京市范围内,他们才敢稍稍松缓一下神经。火车行驶了这么久,终于能够下车了,乘客们脸上都是如释重负的笑意,而去拿行李的秦家康和杨晓晨却瞬间脸色大变。
60年代
TQD自动仪虽然外型小巧,但还是有一定的重量的。而当两人解开链条,拎起皮包时,皮包轻得不像话。他们连忙把皮包打开,却发现里面塞满了废报纸,本该躺在其中的自动仪不见了踪影。
事关国家安危的重要部件,就在他们眼皮底下不翼而飞,秦家康和杨晓晨吓出了一身冷汗。恐慌感还没消下去,两人很快就被愧对国家信任的惭愧与后悔包围。但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先在火车站内寻找一通,但没有找到,于是立刻兵分两路,一个负责通知北京的国防科委,另一个则立刻去派出所报警。
60年代火车
得知了这样要命的大事,国防科委不敢耽搁,匆忙将消息转告周总理。周总理听后也大吃一惊,不过他反应很快,迅速冷静下来,给国家公安部长谢富治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周总理简要阐述了来龙去脉,以及事态的严重性,并要求公安部门立刻组织人手展开调查,务必在10天之内将此案破获。同时周总理还表示,这10天里他会时时关注此事。
收到来自周总理这样的命令,谢富治当然不敢轻视,当即找来铁路公安部、北京市公安部,以及陕西省公安厅的负责人,成立了一个专案组,由谢富治的得力部下黄碧华担任专案组长,展开调查。
谢富治
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失窃的又是氢弹的重要部件,所以黄碧华他们首先怀疑捣鬼的是国军特务或是苏修分子。于是黄碧华等人先对秦家康和杨晓晨进行审问,同时通知了所有的边境口岸和边防哨卡,要他们协助进行大面积排查。
60年代公安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5天,他们没有找到一丝线索。不过在进行排查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苏州江南机械厂的采购员存在问题。这个叫做司马远的采购员在接受询问前火速逃跑,引起警方注意,顺藤摸瓜一查,结果发现这个司马远原名程书迪,还真是个国军特务。虽然这个人与TQD自动仪失窃案无关,不过警方顺便抓获了一个潜伏特务,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60年代公安检查
另一方面,在对秦家康与杨晓晨的审讯中,黄碧华等人确定这两个人没有问题。想要破案,首先要确认的就是自动仪失窃的具体时间。于是黄碧华仔细向他们询问了在火车上的经历。
据秦家康回忆,当时皮包一直放在行李架上,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时不时就会过去看一眼。因为火车上人多眼杂,出于谨慎,他们并没有将皮包打开检查。不过两人还回忆,曾有个一头褐色头发,分不出男女的人在行李架那边停留过一段时间,是比较可疑的人。
而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期限的第6天,黄碧华等人心急如焚。这天周总理在对他们的进程过问时,见他们一筹莫展,便提醒了一句:“如果你们没办法了,可以去找经验更丰富的人。”
在周总理的提醒下,黄碧华找到了一位办案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前辈郭应峰。他是公认的公安神探,破获了许多惊天大案,这其中就包括“故宫飞盗案”和“卢沟桥碎尸案”。郭应峰喜欢接手有挑战的案子,当即赶了过来。
他仔细了解了黄碧华等人已经掌握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分析判断。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这起案子应该跟间谍关系不大,是一起寻常的刑事案件。被犯案人塞进皮包里的报纸上留下了些作案痕迹,郭应峰在检查后认为这是一种在山西太原附近很受妇女欢迎的“红灯牌”护肤品。
“红灯牌”护肤品
留下明显的痕迹,属于低级失误。由此郭应峰推断,犯案人不仅是名女性,而且应该很年轻。他就在太原铁路沿线对有过案底的犯人进行了审讯,逐渐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外号“蝴蝶”的女人身上。
这个女人本名叫奚若兰,曾经在晋剧团待过一段时间,擅长变装。对她来说,打扮成一个分不清男女的人,简直是小菜一碟。后来晋剧团解散了,奚若兰不想去工厂中干活卖力,机缘巧合之下,她救了号称“锁王”的家福坤,作为报答,家福坤就把开锁的本事教给了她。外号“蝴蝶”的女盗贼由此诞生。
晋剧团
警方通过排查,很快在奚若兰经常出入的生活区域附近找到了她。当时奚若兰正在一家“东风”饭店里吃饭,公安本想立刻将她抓捕,但郭应峰考虑到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想了个有趣的办法。
郭应峰找了个同事,假装互相是陌生人,走进“东风”饭店里演戏。郭应峰当着奚若兰的面,轻而易举地“偷”走了同事的钱包,让奚若兰看直了眼睛。郭应峰也不跟她多说话,收好钱包径自走出饭店,奚若兰匆匆追上来主动与他搭话,想要拜他为师。
郭应峰假装为难,想先考察一下奚若兰,看她有没有天赋和能力,就叫奚若兰讲讲她的“丰功伟绩”。奚若兰不疑有他,就把自己过去的盗窃经历讲了一番,还着重提起了最近偷窃成功的几个案子。这其中就包括对TQD自动仪的偷梁换柱。
现在有了证据,郭应峰一声令下,公安立刻上前制服了奚若兰,将她捉拿归案。经过审讯,奚若兰交代了自己的作案过程。原来,她在山西站看出秦家康两人小心翼翼地护着那个不起眼的黑包,就以为里面有珍贵的宝物,于是找机会用破报纸替换了里面的东西。
但等她到无人的地方,仔细查看偷来的东西时,却很是失望。奚若兰根本不知道TQD自动仪是什么,更不清楚它的价值和重要性,竟然在一气之下将自动仪扔到河里去了。黄碧华等人成功地在期限的第10天,从奚若兰说的地点找到了自动仪。
自此,这起全国特大案件正式结案,女盗贼“蝴蝶”奚若兰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从废报纸上的一点护肤品痕迹遗留,就能将盗贼抓捕归案,郭应峰真不愧是公认的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