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形成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就在美苏冷战的初期,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不仅是朝鲜人民对民族统一的热切渴望,更是大国之间的军事较量。那么,朝鲜与苏联的初次见面可以追溯到何时?将朝鲜半岛分为两个国家的“三八线”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朝鲜是怎样分裂的?苏联与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争究竟有什么联系?
一、 俄国觊觎朝鲜古已有之
1854年,俄国作为苏联的前身,与朝鲜半岛有了第一次接触。鸦片战争后,俄国为了率先争夺远东,于1852年10月指派海军中将普提雅廷率领舰队前往日本。在俄国代表与日本提出划界、通商的要求被拒后,由于俄国舰队的偏航而意外发现了朝鲜半岛,并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他们发现,朝鲜不但可以解决俄国远东因气候差而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拥有优良的不冻港,这给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俄国远东扩张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后,俄国多次与朝鲜政府要求两国通商,但都遭到了朝鲜的拒绝。俄国只得与朝鲜进行小额度的边境贸易。同时,为了缓解国内劳力不足的问题,俄国开始鼓励朝鲜人民向其境内移民。1884年,俄国与朝鲜分别签订《俄朝友好通商条约》与《附续通商章程》,标志着俄朝官方关系的正式确立,并“为俄国势力进入朝鲜奠定了基础”。然而,弱小的朝鲜身逢乱世,被多国所垂涎。当时的朝鲜统治阶级无力抗拒,只得在几个大国为争夺朝鲜利益的相互牵制中寻找平衡。
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及其他王族成员从日本控制的王宫逃到了俄国驻朝公使馆,即为“俄馆播迁”事件。这次事件使得俄国在朝鲜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1896年5月,日俄签署《俄日两国代表关于朝鲜问题的备忘录》,同年又签署了《俄日关于朝鲜问题的议定书》。两个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俄日共管朝鲜的局面的形成。但日本为防止俄国在朝鲜势力的日益扩大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俄矛盾不断激化。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成同盟,以抑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行为。1904年2月8日午夜,日俄战争爆发,以俄国战败为结局。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进行谈判。战败的俄国逐渐失去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条约,以吞并朝鲜。这意味着,俄国彻底失去对朝鲜的影响。
二、 “三八线”背后的故事
1945年,美国为加速日本投降,在日本国内投掷了原子弹。苏联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决定提前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下午,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22日,苏军解放朝鲜的战斗随着朝鲜北部日军主力停止反抗而基本结束。战争如此快地结束使得苏联始料未及。面对日本战败后朝鲜的无政府状态,美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国际托管制的设想。其实,早在1943年3月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时就谈论到了朝鲜问题:“朝鲜和法属印度支那将交给国际托管;朝鲜的托管国可能是美国、苏联和中国。”1945年6月,旧金山会议以后,美苏承认“短时期的四大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托管,将是朝鲜未来独立的最后保证。”8月10日,美国召开会议决定以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军队对日军的受降分界线,以此来阻止苏军全部占领朝鲜。8月15日,杜鲁门致电斯大林,表明“美国将朝鲜半岛划分为两部分只是为了接受日本投降,以后再统一管制朝鲜半岛。”随后,斯大林接受了美国的提议。然而,“三八线”隔开了朝鲜北方的重工业区与南方的谷物主产区,使南北两方无法进行正常的经济往来。加之美苏两国都想按照各自的想法组建临时政府,并希望自己支持的政治力量成为当时主导朝鲜的力量。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在朝鲜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的难度越来越大,朝鲜半岛被“三八线”分割成两部分也成为一个难以扭转的局面。
三、 美苏推动下朝鲜的正式分裂
1948年4月19日至23日,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北方召开联合大会,全朝鲜政党和团体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希望外国军队立即撤出朝鲜半岛,并举行全朝鲜的选举,以达到朝鲜统一的目的。”但是这场会议并没能如愿阻止朝鲜分裂的步伐。1919年8月15日,在美国的支持下,大韩民国正式宣布成立,建交美国。同年9月9日,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金日成任内阁首相,金科奉任最高人民会议主席。朝鲜共和国随后与苏联建交。南北两国的建立加剧了朝鲜南北之间的政治对立,为今后朝鲜内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四、 苏联与朝鲜战争
大韩民国与朝鲜共和国建立后,双方都希望通过武力尽快统一朝鲜。但由于双方力量都比较孱弱,如若没有大国的支持,双方就都没有获胜的把握。1948年,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希望苏联与朝鲜能签署一份友好互助条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朝鲜共和国向苏联寻求统一朝鲜的武力援助,但由于苏联要避免与美国直接发生冲突,就拒绝了朝鲜的请求。然而在1949年,随着新中国和北约的成立、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美苏关系恶化、中苏结盟这几件大事的发生,斯大林对于是否帮助朝鲜有了这样的判断:“苏联入局,如果美国对朝鲜的武力统一不进行干涉,朝鲜统一后,苏联在远东的影响力将得到加强。但如果美国对朝鲜的武力统一进行干涉,苏联可以将风险推给中国,从而脱身。”于是苏联对于为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的态度逐渐转变,最终在1950年,斯大林决心助金日成一臂之力。他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如果朝鲜战争胜利,苏联就能控制仁川和釜山两港以代替旅顺和大连,如果战争失败,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将不容乐观,这会迫使中国同意苏联军队继续留驻3旅顺和大连,并继续控制长春铁路。由此观之,苏联有推动朝鲜战争发生的动机,而事实上,苏联也确实推动了朝鲜战争的发生。
尽管斯大林应允金日成将对朝鲜战争进行援助,但他表明苏联不会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因为斯大林并不想与美国起冲突。他非常希望中国能够出兵朝鲜。然而对于彼时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是有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的。但毛泽东依然没有掐灭斯大林对中国能够援助朝鲜的希望。因为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中国拒绝出兵朝鲜,不但对取信于斯大林不利,而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无法百分之百地落实,甚至成为一纸空谈。如果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但是如果中国出兵,那就得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时的中国军用装备非常落后,而且几乎没有空军。中国非常需要苏联在军事、装备等方面的帮助。尽管困难重重,中国还是在几番考量权衡下援助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向朝鲜境内出动。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一部分武器装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海军、陆军、空军的需要。除此之外,来自苏联的这批武器装备也推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改造。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中朝之间无论在解决军事问题上,还是在朝鲜铁路的运输问题上,都有一些分歧。而苏联在协调中朝之间的矛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朝鲜战争的相关史料的丰富,有资料显示,当年,苏联空军秘密地参与了朝鲜战争,且这些水平不输美国空军的苏联空军大部分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精英。苏联空军在志愿空军和朝鲜空军的协同配合下,掌握了朝鲜西部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的制空权。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几乎无法在这片区域进行有效地轰炸,这片区域就是著名的 “米格走廊”。“米格走廊”标志着美国远东空军在朝鲜上空的绝对制空权的丧失。
经过五场大规模的军事较量后,双方交锋僵持不下,战线在“三八线”附近固定下来,双方都意识到这场战争很难真正打败对方。为了避免长期战争,双方决定以谈判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虽然朝鲜战争看似是朝鲜民族统一祖国而发生的战争,其实在这场战争的背后,无论美苏两国“托管”朝鲜的初衷是什么,结局都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为朝鲜打算。朝鲜战争就这样成为大国间利益较量的一场博弈,成为被历史推到前台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