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是大城市普遍存在堵点、痛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的民生热点。11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城市“停车难”治理情况的报告》。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部分区域和时段的停车矛盾依然突出。下一步,江苏将加强城市空间复合利用,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见缝插针”式推进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库建设。
【成果】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15万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近年来,汽车飞速普及。2023年底,全省小汽车保有量达2238.3万辆,城市停车泊位相应增至2167.9万个。
早在2017年,江苏就将“停车便利化工程”作为“城市治理与服务十项行动方案”之一进行部署;从2020年起,连续四年将新增公共泊位和共享泊位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予以推进。
根据省政府民生实事部署,2024年全省计划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5万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3万个,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15万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3.22万个,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针对老旧小区,结合更新改造优先考虑增加停车设施,“十四五”以来,全省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714个,增设停车泊位23.7万个。利用人防工程改造停车场增加供给,“十四五”以来新增地下停车泊位94.6万个。江苏还以机关事业单位为突破口,把推动共享停车作为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61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共享停车,共享泊位数量达28.7万个。苏州、扬州、泰州等地节假日期间将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对游客开放,社会反响良好。
【调研】
江苏机动车年均增长超过百万辆,“潮汐式”停车缺口大
省人大常委会对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加强城市“停车难”治理情况的报告列为年度监督项目。
今年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曲福田带领下,省人大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组现场查看了6种类型33处停车设施,深入了解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专家、一线规建运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走访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人大代表,书面征求专业小组代表意见,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据有关部门统计,江苏机动车年均增长超过百万辆,对照省政府确定的“2025年底停车供需比达到1.2∶1以上”的目标,全省尚有500万个停车位缺口。
其中,老旧小区、医院、学校等“潮汐式”停车缺口大,群众反映强烈。与此同时,尽管江苏大力推动共享停车,但仍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主,作为主体的社会配建停车场开放共享比例仅为2%。
【挖掘】
老城区“见缝插针”式推进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库建设
如何挖掘出更多停车位?调研报告在持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持续强化重点区域治理、持续提升智能管理水平、持续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建议研究制定省级停车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江苏省停车管理条例》立法论证调研,就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和共享停车、提升停车产业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动停车治理始终行驶在法治化轨道上。同时还建议指导各地针对医院、学校、热门商圈等矛盾突出区域拿出专项治理方案,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千方百计盘活金角银边,实施“一区一策”“一案一策”的精准治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江苏将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动态修订配建停车标准。滚动更新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指标,并严格监督执行,鼓励有条件地区适度超配停车泊位,进一步提高新建大型综合医院、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同时,加强城市空间复合利用,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见缝插针”式推进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库建设。新建学校操场、公园等同步配建地下公共停车场,适度提升停车泊位配建数量,并向社会有序开放。依托中心城区单建式人防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更多公共停车资源。结合停车场建设,统筹推进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打造“光储停充”一体化服务站。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