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其气主闭藏,人体新陈代谢变缓,防病能力下降,众多疾病会发生及加重,如感冒、咳嗽、高血压、心梗、中风、泄泻、风湿病、颈腰背膝疼痛等。此时当重养生,以延缓病症发生发展,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冬季养生保健方法。
01
早卧晚起待阳光
周身放缓释形迹
早卧晚起:《黄帝内经》载有“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言。
“早卧”:建议一般在10点左右入睡,每天要尽量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使身心放松。睡觉时,禁露肩在外,以防受凉;腰或膝关节不利之人,可以佩戴护腰或护膝;老人、孩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暖背尤其重要,最好穿着贴身棉背心。
“晚起”:是指日出而起,此时人体阳气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逐步升高,起床时头脑清醒,机智灵敏,有利于防病。
02
年终护肾保胃气
闭藏养元以助阳
勤添衣增暖:此时天气寒冷,阴气渐重,易伤阳气,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需及时添衣保暖,要注意头部、背部、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的保暖。
冬季进补避寒凉:《饮膳正要》所言“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冬季进补要适当,切忌盲目,需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此时开始直至立春。中医讲究时脏对应,冬季属肾,肾主藏精,为生命之元,冬令是进补的最佳时间段,重点是滋补肾脏,同时调养后天之本的脾胃,另要格外注意养肺。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正气。
03
活动轻缓忌求快
禁汗淋漓莫扰阳
适当的锻炼可以舒筋活络、畅通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运动应选在白天阳光充足之时,时间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为宜。运动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锻炼效果以微微汗出为佳,不宜大汗淋漓,以免耗散阳气。
外出活动时注意头部保暖,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冬季外出时应戴帽子,保护头部及耳朵。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鞋袜勤换洗。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04
羽音淡荡助喜乐
足浴灸拿蓄元气
《黄帝内经》载:“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五行之音律,可以调理五脏之气机,起到祛病疗疾之效。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肾对应着五音中的羽调,羽调式音乐,苍凉淡荡如水,风格清纯,与琴音调,冬季多听可达到安神助眠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肾脏、膀胱功能,并抑制心火。
羽调式乐曲:《梅花三弄》、《江河水》、《梁祝》、《汉宫秋月》、《二泉映月》、《平沙落雁》、《月光奏明曲》。最佳欣赏时间:7点至11点。
《黄帝内经》载:“寒气升,泡脚祛寒,消百病。”冬季阳气潜藏于内,机表不能得到阳气温煦而容易自觉手足冷。手脚冰凉者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穴位按摩:
①按揉迎香穴及合谷穴:按揉以预防感冒,也能缓解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②摩擦涌泉穴:摩擦至脚心发热,能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患的目的。
③按腰骶:用手掌从腰部缓慢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为1次,操作100~150次,搓至局部皮肤微微发烫为度,每日1次以温补肾阳。
④平时可拍打腰阳关、至阳等穴,或选择艾灸,使督脉阳气畅通。
古今养生家都重视冬练“三九”,冬日养生是四季身体健康的基础,其养生贵在“藏”,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顺应生命周期、四时天气、五方环境,注重温补脾胃,均衡饮食,起居有常,适量运动,防寒保暖。此季讲求天补、地补及人补,天补冬日晒太阳,地补冬日多吃根类食物,人补适度运动。
来源:盐城市中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