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至18日,波罗的海发生了严重的海底通信电缆损坏事件。两条关键的海底光缆——连接瑞典-立陶宛和芬兰-德国的通信电缆先后遭到破坏。在新新北极熊号事件发生一周年之际,这起类似事故又一次让欧洲的神经紧张起来。根据航运网站 TradeWinds 报道,这是事件目前最新消息是瑞典政府要求中国货轮返回瑞典水域协助调查海底光缆损坏事件。


瑞典政府要求中国货轮返回瑞典水域协助调查海底光缆损坏事件

涉事船舶是一艘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籍散货轮。据Marine Traffic数据显示,该船在事发期间经过了两条电缆的附近区域。更引人注目的是,船只在11月17日出现了7.5小时的AIS信号中断,期间行驶了约78公里,平均速度为10.4公里/小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一名记者周三在X频道援引两名匿名美国官员的话说,这次破坏不是故意造成的,而是“很可能是由一艘过往船只的锚拖造成的”。不过与去年新新北极熊号被拍到丢失左锚的照片相比,伊鹏3号最新照片显示其船锚并未丢失,考虑到事发时不止一艘船经过该海域(伊鹏3号的异常减速导致其成为头号怀疑对象),以及海底事故调查和取证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事件调查的难度。




疑似肇事船舶伊鹏 3 号

这并非首次发生类似事件。一年前的2023年10月,另一艘中国籍货轮"新新北极熊号"曾在同一海域损坏了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和通信电缆,根据公开报道,"新新北极熊号"事件目前仍在调查中。


事件发生后,新新北极熊号曾被拍摄到丢失左锚


新新北极熊号事件发生已超过一年,仍在调查中

为什么这些事件如此重要?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安全

这些看似偶然的海底设施损坏,实际上已经引起北约和欧洲国家的高度警惕。美国官员甚至将此解读为中国可能对关键基础设施发起"测试性攻击",可能是为未来在台湾地区的潜在军事行动做准备。这两起事件凸显了海底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数字时代,海底光缆承载了约99%的国际通信流量,是全球通信的生命线。任何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破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战略影响。


全球海底电缆分布

调查现状:瑞典政府采取了哪些行动?

瑞典政府的反应相当谨慎但果断。总理乌尔夫·克里斯特松表示,已经与涉事船只和中国方面取得联系,希望伊鹏3号能返回瑞典水域,配合调查。目前,丹麦、德国和瑞典的海军都在密切监视这艘货轮。该船目前停泊在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的国际水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明显嫌疑,但瑞典方面强调"我们没有提出任何指控,只是寻求澄清"。


海域示意图

船只背景:揭秘伊鹏3号

根据公开信息,伊鹏3号是一艘拥有23年船龄的的散货轮,满载吨位75100吨,由宁波义鹏航运有限限公司所有,目前的船长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斯特切恩采夫。船只的ISM管理公司是"赢家企业船舶管理"。公开数据显示,该轮曾至少七次运输俄罗斯热煤,航线包括摩尔曼斯克和纳霍德卡。


伊鹏 3 号

国际反应:从"关切"到严肃对待

芬兰和德国的外长联合声明强调:"我们的欧洲安全不仅受到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威胁,还面临恶意行为者的混合战争。保护我们共同的关键基础设施对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更是宣称:"没有人相信这些电缆是意外损坏的",暗示事件可能是“蓄意破坏”。目前,伊鹏3号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将拭目以待这场调查的最终结果。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利斯暗示事件可能是“蓄意破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