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印太战略,本质上是和印度的国家利益有所冲突的,这点我在过去就说过,如今正在得到印证。
因为美国将“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变成了“印太战略”,这也意味着美国将印度洋也视为自身的“势力范围”。而印度一直以印度洋主人的身份自居,这就意味着印度和美国在地缘战略上存在冲突。只不过对美国来说,现在的印度还过于弱小,远不能像中国一样,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国希望和印度在印度洋上搁置争议,对付共同的目标——中国。
同时这也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逻辑,印度其实也是美国的潜在对手,印度在意识过来后,虽然不太可能和美国直接翻脸,那印太战略中的那个“印”字,可能就要稍微改一改了。
现在的印度总理莫迪在经过几年的与华对抗后,已经意识到阻碍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过去几年印度配合美国与中国对抗以及搞贸易“脱钩”的策略,结果不仅失败了,而且也没能获得多少美国给出的回报,这导致印度的外交风向正在发生转变。并在前不久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印度积极与中国进行接触。印度希望通过在中美之间保持对立,成为改变力量平衡的关键一极,而不是导向任何一边,来寻求印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从莫迪第一任期的所作所为来看,莫迪的确尝试过讨好美国、针对中国的方式,以试图帮助印度在政治、经济乃至是军事上的崛起,当时印度也收获了美国不少的承诺,但结果却是空头支票一大堆。
在特朗普1.0时代,中印边境局势紧张升温,中印商贸往来受阻,在一些国际议题上,印度更是处处针对中国。
作为报酬,美国承诺向印度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技术,以帮助印度摆脱对俄式武器的依赖,推进印度的装备自主化。另外还有推动所谓的“香料之路”,打通从印度到中东再到欧洲的贸易路线,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打擂台。最后就是承诺向印度提供更多投资,比如鼓励美国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比如福特、苹果等。
然而美国对印度所有的承诺,几乎都成为了空头支票,提供装备计划至今没见多少落实,“香料之路”只听打雷不见下雨,对印投资倒是有一些,例如苹果公司就转移了部分手机产能,但这远远达不到印度的期待,况且美国企业福特、通用、沃尔玛等公司目前还在离开印度市场。
也就是说,印度通过挑动中印边境对抗和持续数年的对峙紧张局势,用作给美国的投名状,结果却是不仅没给印度带来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希望,反而还把印度弄成了美国战略的附庸。再加上中印关系的恶化,导致印度对华贸易受到影响,吸纳中国投资和产业转移也变得困难,可以说这一波印度是亏麻了,这显然是莫迪政府无法接受的。
更加重要的是,印度的国家战略和美国的印太战略存在内在冲突。就如开头所言,印度一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内海,属于自身的势力范围,就像是拉丁美洲对于美国、中亚对于俄罗斯。
而美国的印太战略呢,是将印度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是一枚对付中国的棋子。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成为了美国盟友中的二等公民。这与印度想的,自己与美国是平等的合伙关系,印度是将自身国家战略与美国的印太战略进行部分对接,完全是南辕北辙。
换言之,美国的印太战略对印度而言是两头吃亏,一方面被美国纳入自身战略本身就低人一等;另一方面印度帮助推进会损害自身利益,却换不来对等的回报。
另外就是,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势必会更加重视自身利益,这就注定印度继续押宝美国,换来的可能只有热脸贴冷屁股,自身损失会越来越大。
因此,印度对外战略已经出现了明显转变,最直接的就是印度正在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比如近几个月,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快速达成协议,中印一线部队完成脱离接触,双方同意维护中印边境和平稳定。同时,中印双方高层还在各种国际场合上举行会晤,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基础,为下一步合作发展打下基础。
可以说印度通过过去几年的边境对峙,以及中印贸易和投资摩擦,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强化美印关系并不能给印度带来经济上的增长,也无法给印度带来太多战略上的利益,相反与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引擎打好关系,更能给印度经济带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