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恩来总理曾做出的外交成就,不胜枚举。他是新中国外交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奠基人。从1949年,周总理担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以来,就一直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兢兢业业,在中国举步维艰的时候,游走于国际社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让中国与十七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让中国以崭新的风貌屹立在世界上。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很多西方国家都对中国抱有敌视的态度,一些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时候,也会不怀好意地问难以回答的问题,想要看中国的笑话。但是周总理每次都能以幽默的方式,化解记者的恶意提问,他的外交智慧也让众人赞叹不已。
1953年,就有一个美国记者刁难周总理,他看到周总理身上的钢笔,忽然问道:“您用的钢笔,为什么是一支美产的钢笔?”面对美国记者的刁难,周总理只是说了一句话,就让对方羞愧不已。周总理说了一句什么样的话,能让原本高傲的美国记者无话可说?周总理是怎样带领我国外交事业站起来的?他在外交中,还有哪些趣事呢?
周总理的人生经历
1898年,周恩来出生在江苏,他的祖籍是浙江绍兴,绍兴出师爷的说法,在周恩来的家庭也同样适用。周恩来的祖父本来在淮安当师爷,一家人都以祖父的俸禄为生。后来祖父去世,周家没了生活来源,就逐渐衰变,到周恩来出生,家境已经颇为艰辛,一家人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的日子。
后来周恩来的叔父病重,他一生无子,将此事视为一生憾事。为了安慰他,也为了他的妻子陈氏将来能够有所依靠,幼年的周恩来被过继到叔父的膝下,成为他的儿子。但是继子的到来,并没有让叔父的病情有转机,两个月后他还是去世了,从此周恩来就在陈氏的抚养下成长。陈氏的性格极为温和,与人交往的时候也很有礼貌和耐心。
同时周恩来的生母万冬儿,性格十分爽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亲属邻居之间有什么纠纷,就会找万冬儿来调解,她每次都能干脆利落地处理好这些事情,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两位母亲截然相反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周恩来有着很大的影响,为周恩来之后在外交事业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0年,周恩来得到大伯邀请,前去东北读书,也就是在那里,他开始受到西方教育,并且读革命书籍,对于社会也有了新的看法。后来周恩来跟随大伯去天津生活,顺利考进了赫赫有名的南开学校。这所学校是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办学的私立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周恩来却能在众多优秀的学生里脱颖而出。可见他的努力和天分。
在这里,周恩来度过了他的学生时光,同时南开学校里浓厚的思想氛围,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里接触到的新思想,是促使他毕业后选择去国外读书的原因之一。1917年,周总理到日本留学,他在学校里认识了不少革命青年,经他们介绍加入了学校里的爱国组织,也由此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他之后的革命生涯埋下了一颗种子。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与其他爱国学生一起回国,参加国内的爱国运动,坚决争取国家的正当权益。
在之后他又加入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后也一直在党内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国共合作时,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制度,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也为我党纳入了优秀的革命骨干。北伐战争中,周恩来领导工人进行武装起义,为上海地区北洋军阀势力的瓦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红军时期,他作为中央的军事领导人,多次带领红军走出围剿,为我党制定了许多正确的策略。后来国民党的围剿步伐不断加紧,周恩来秘密与张学良见面,促使他做出兵谏的决定,让蒋介石被迫接受一致抗日的主张。战争打响之后,周恩来也一直做着统一战线的工作,并积极联络各方人士。周恩来的外交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现出来。
周总理的外交成就
在解放战争中时,周总理就看到了外交的重要性,并且及时做出了行动。1947年,20万国民党军队即将进入陕甘宁边区,大家的注意力全在敌军身上,周总理却考虑到,战争结束后我国需要外交人才,于是他将原本在国统区外事组工作的人召集起来,将他们编成一个队伍,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周总理认为革命队伍里会外语的人并不多,能搞外交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不能让这些人因为战争而分散流失。事实证明,周总理的考虑十分周到,他的这个举措,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新中国的外交部成立后,那些被顺利转移的人,担任了重要的职位,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发光发热。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我国的外交部正式开始工作,周总理也担任了新中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他以一己之力组建了外交机构和队伍,发散思维从将军中提拔外交干部,更是把他们都召集在北京,亲自培训外交知识。当时我国的外交方针与政策,均是周总理与毛主席二人合力商讨出来的,正是因为这些合适合理、能够引起世界共鸣的外交政策,才让我国赢得世界的认可,一步步走向世界中央。
周总理的外交风格是犀利而成熟的,他能充分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合理应对来自于每一个国家发出的难题,也能利用外交,为我国的各项事业争取利益,并毫无畏惧地与美国进行对抗。比如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美国代表团中的一个人忽然脱稿演讲,他表示:周恩来先生提出的建议,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个发言很快就遭到了来自美国代表团内部的攻击,他们认为来自中国的建议,统统都不能接受,美国国务卿更是明确要求,美国代表团要马上纠正这件事。于是在第二天,另一位外交官否认了昨天的发言,表示周恩来提出的建议并不值得讨论。
周恩来一改往日的儒雅和温和,当场就质问美国外交官:“你们美国说的话算不算数?昨天还说我的发言可以讨论,怎么今天就变卦了。”美国代表狡辩说今天的发言才开始算数。面对美国的刁难和变卦,周总理毫不客气地说:“如果美国敢于挑战,我们中国也是能够应战的。”
面对美国的阻挠,周总理用他成熟的外交风格与睿智的头脑,应对来自美国代表团的攻击,也让美国和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态度:如果你挑起战争,我们也毫不畏惧。虽然日内瓦会议上,中美两国相处得并不算愉快,但是这场会议后,美国代表团向我国表现出一个意向,那就是愿意和中方讨论,关于如何解决朝鲜战场上被俘美军,以及被扣押在美国的中国人员的问题。
这件事让周总理极为关心和重视,他马上就召开一个会议,认为现在一定要抓住美国松口的机会,解决中国科学家被美国扣留的问题。为此周总理与美国进行了多次会谈,在周总理的不懈谈判之下,我国先后释放了十几名,被俘虏的美国飞行员,终于在1955年,美国松口,让钱学森一家回国。
可以说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周总理一手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只有苏联一个国家肯建交,其他国家都在美国的影响下对我国望而却步,同时国际上的大小事务,我国也被排斥在外。但是面临这种外交孤立的情况,周总理却以非凡卓越的外交才能,带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外交新路,一扫旧社会时屈辱外交的阴霾。
除了在外交场合上的正式会谈,周恩来在外交上也有许多趣事,诞生了不少精彩瞬间。让我们来看看,周总理是怎么通过幽默的方式,顺利化解对方的挑衅的。
周总理外交的精彩瞬间
1960年,周总理出访尼泊尔首都,并参加了记者招待会。有一个美国记者故意拿出,中尼两国出版的不同地图,别有用心地指着两份地图上,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画法,问道:“关于珠穆朗玛峰,您这次来是否已经做出了决定?您是否意愿由中尼来平分这座山?尼泊尔同意吗?”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上,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主权一直是让两个国家争议的地方,尼泊尔甚至还曾单方面宣布,拥有珠峰的全部主权,我国为此表示强烈反对。关于珠穆朗玛峰的问题,周总理与尼泊尔进行了多次会谈,但是始终没有明确的结果。美国记者的这个问题极为敏感,既是挑衅又是圈套,我国不会放弃在珠峰的主权,同时也不能在这里得罪东道主尼泊尔。
于是周总理说道:“珠穆朗玛峰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进行协商,不过是这座山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结到了一起,而不是分开。”周总理巧妙地用“联结”代替“平分”,没有放弃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主权,也没有为此与尼泊尔针锋相对,反而是把两国联系到了一起,让尼泊尔看到了我国友好交谈的态度。
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明显上升,但是西方媒体仍然对中国保持着敌视的心理,对周总理的提问也十分刁钻。有一次周总理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一个记者忽然问道:“总理先生,请问中国银行里现在有多少钱呢?”在场的其他西方记者,都在等着看笑话。
周总理坦然一笑,回答道:“我们新中国用的是人民币,银行里一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听到周总理的话,在场的人都非常奇怪,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看大家都在等他的回答,周总理用风趣的语言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面额,加在一起一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大厅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周总理幽默的回答折服了。
朝鲜战争不久,几个主要国家召开日内瓦会议,旨在讨论朝鲜问题。会议后的采访活动中,一个美国记者看到了周总理面前的美国钢笔,这支钢笔看上去有些旧了,像是已经使用了很久,美国记者的心里马上就打起了小算盘,他一转刚才的话题,忽然把话题拉到了周总理的钢笔上,不怀好意地问道:“总理先生,您为什么会使用一支美国的钢笔呢?是你们造不出来吗?”
众人的注意力也都转到了这里,大家都在等着周总理的答复,周总理丝毫不为美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生气,他自然地拿起钢笔,说道:“这支钢笔可是大有来头的,它可是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抗美援朝纪念品,我看他有纪念价值,就一直珍藏着了。”
周总理的话字字珠玑,提问的美国记者尴尬地笑了笑,他本来是想借钢笔之名嘲讽我国的生产水平,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同时,周总理的回答也让在场的人十分佩服,他的人格魅力也令人敬服。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总理一直担任着重要的工作,他不只要关心国家内部的经济和生产发展,忙碌于各种政治事务,还要在不见硝烟的外交场上,与各国领导人周旋,不断为我国争取权益与合法的地位。到1975年,周总理的身体已经被连日来的大工作量压垮了,但是他却不肯歇一歇。
在医院的病房,周总理还在不停地批阅文件,并会见了多个国家的使者。生命的最后两年,周总理的时间,是在大量的工作与手术中度过的,他的头发花白,眼中再也没有往日的风采,但是他却依旧多次现身支持邓小平,将自己的工作一点点交接给对方。直到这个时候,周总理还放不下这个国家和人民。
然而还来不及亲眼看到这个国家繁荣昌盛,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周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的路上,聚集了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这天寒风凛冽,大家都流着泪,告别人民的好总理。
周总理是带领人民走向解放的杰出领导人,他在外交领域上做出的贡献卓著,他热爱人民,鞠躬尽瘁,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