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件羽绒服,竟没有一件是真羽绒。”
一位妈妈在网上低价为孩子购买了一件羽绒服,结果孩子穿了几天之后身上到处瘙痒,一看瘙痒的地方上全是“小毛毛”。
原来,羽绒服里面压根就不是真的“羽绒”,她这是买到假货了!
11月24日,央视也针对“劣质羽绒服”的问题,公开谴责,曝光有些不良商家“以丝充绒”。
这事儿逐渐传播开之后,网友们算是炸开了锅,这眼看着过年了,那我这羽绒服还买不买?万一买到假的染病了咋整?
“假货”两个字,一度让广大消费者们“人心惶惶”。
“含绒量为0的羽绒服”
该事件被曝光的原因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一位妈妈在网上买到了假的羽绒服。
说到这,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这位妈妈为什么会买到假货?
虽然真正的寒冬还未到来,但羽绒服这种衣服已经开始重新回归市场,并且悄悄涨了价,实体店里上千元,甚至大几千元的羽绒服比比皆是。
据悉,今年的“鹅毛”市场供小于求,因为随着猪肉的不断饱和,导致养鹅户和养鸭户越来越少,最终使得鹅、鸭产量急剧下降。
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既然鹅绒和鸭绒变少了,那以这两种绒毛为主要材料的羽绒服,价格自然也会跟着上涨。
而售价上涨的本质,更多时候就是成本变高了。
还有良心的企业,不会因此降低羽绒服质量,而是用提价来保证自己的利润,再不济也是把去年的款式重新上架,但起码不会有假货。
可不良商家就不管这些了,他们只想着如何能多赚点钱,并不在乎羽绒服的质量是好是坏。
于是,开始有不良商家“以丝充绒”,或者将其它的非绒毛材料当作绒毛填充进羽绒服中。
而且这些材料不光是“假”,有些处理不当,或者本身成分就不安全的材料,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就像那位给孩子买羽绒的妈妈一样,刚买回去没穿多久,孩子身上就过敏了。
这位妈妈也是个正义人士,反手对商家就是一个差评,甚至还通知了生产羽绒服的当地警方。
而这家羽绒服的厂商,是在湖州织里。
织里警方根据线索,立即找到这家工厂,并且对厂内的现存产品进行质检。
结果不检不知道,一检吓一跳,这整个工厂里的7万件羽绒服,居然没有一件是真的。
简单说,就是号称“羽绒服”的这些产品,真实“含绒量”居然是0%。
这一数据真可谓是触目惊心,这不明晃晃的就是在骗人吗?商家的良心真是被狗吃了。
目前,工厂的三位主管全部被警方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控制住了,至于会如何处理,暂不可知,但绝对不会轻饶他们。
“价格与产品”
说到“制造假羽绒服”的问题,其实本质就是商家想减低成本,利用“碎毛”来以次充好,借此为自己谋取利益。
而除了这一点,商家还做了另外一件“恶心”的事儿。
买羽绒服的那位妈妈,是在直播间里看到的这个产品,并且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为啥呢?是因为主播在带货的时候,面前就端着一个杯子,而且这个杯子里就是上好的羽绒,打出的口号也是“真实看得见”。
最重要的是,售价只有98块钱。
绒毛质量好,价格还低,又何必去店里买那些上千的羽绒服呢?
直接在网上买得了,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肯定是优先购买实惠的产品。
可这位妈妈万万没想到,这直播间里展示的一切,其实都是骗人的,哪有所谓的真绒毛。这就是妥妥的假货。
所以网友们一致觉得:“该查的不应该只有工厂,而是连同直播间一起。”
事实上,夸张宣传的手段,在直播界层出不穷,不少人都吃了这个亏。
往往是在直播间看到的产品贼拉棒,结果买回家了却发现“货不对板”,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这就让人想起一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稀饭吃了不经饿。”
价格低,有时候真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而且即便价格不低,也难以避免会买到假冒伪劣的东西。
单单是今年,先是良品铺子“暴雷”,随后又是整个卫生巾界出现“品质动荡”。
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连卫生巾这种女性贴身用的“安全性产品”都出现问题了,那还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各个行业的产品质量,都迎来了一次“质量危机”。
虽然国家每年都有“315”,可仍旧有一些不良企业明目张胆地造假,弃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于不顾。
现在网络上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到底怎样才能买到真正的产品?”
的确,如何购买真正的好产品,已经成了消费者们心中最大的难题。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可以看产品的标识牌,借此来分辨产品的材料和制造标准是否过关。
可在什么都可以造假的当下,标识牌能被我们信任吗?
这件事要想从本质上解决,还是得国家出手,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方案。借此来整顿市场风气,让那些不良商家知难而退,造就干干净净的市场环境。
当然,这并不是说消费者们就什么都不需要做,我们作为直接购买和消费的人,也应该树立更高的安全观念,从一定程度上杜绝假冒伪劣进入我们的生活。
另外,就是网络直播这个行业,同样是需要整顿的。
而我们也不能贪图所谓的低价,以及“厂家直销”这种宣传语,要知道,真正的好货,往往价格与其质量也都是成正比的。
而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