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省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的全面投入使用,到济南黄河体育中心体育馆项目的首吊成功,再到槐荫区“342”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蓬勃发展,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业都在为济南的城市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高质量项目是发展的基石与动力。今年以来,各区县坚持“项目为王”,通过不断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新跨越,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力,以智慧和创新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建山东省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投入使用
智慧交通迈上新台阶
今年9月,随着通信信号系统的顺利割接,全国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的新标杆——新建山东省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建成规模最大、机房设备最高端、CTC技术最先进的三个“全国之最”。新山东省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的建成,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成果,更是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生动实践。
天桥区纬北路街道扎实做好“项目管家”制,全力保障服务重点项目。每个项目由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名科室负责人、1名社区书记包挂,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从项目招引准入、报建办理、竣工验收到经营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覆盖的“管家式”服务,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助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作为产业类重点“头号项目”,新建山东省城际铁路调度指挥中心项目承载着山东交通发展的重要使命,其总投资达12.2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调度指挥中心项目自2019年10月立项以来,实现了9个月就全部完成拆迁的“纬北速度”。2022年11月,街道容缺办理提前介入施工,以“5+2、白+黑、晴+雨”的工作干劲,精心做好群众工作,保障周边交通环境,协调住建专人服务竣工验收,全力推动项目提前2个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辖区项目建设筑牢坚实保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街道持续推进商圈建设,立足山钢·锦绣里、嘉汇广场、元首针织地块集聚的黄金优势,以山钢·锦绣里综合体为引擎,加快嘉汇广场业态升级,推进元首针织地块改造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嘉汇3万平方米、锦绣里7500平方米和元首即将释放的4万平方米的商业建面,招引集成商务酒店、写字楼、娱乐餐饮、教育培训、批发零售等全业态,精心打造三孔桥商圈,实现三大载体的“跨界”融合,使各商业体相互之间形成强大的赋能和引流效应,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接下来,街道将主动出击、奋力一跃,以济南火车站南广场改造、高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撬动更多的产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持续推动优势项目从“点上开花”到“串珠成链”,在项目建设的黄金赛道上不断跑出“加速度”,为天桥建设千亿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贡献“纬北力量”。
新建山东省城际铁路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大楼实景图
济南黄河体育中心体育馆项目首吊成功
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初冬的起步区崔寨街道,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辣滚烫”,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一批批项目建设高歌猛进,一个个产业链条加速成势,遍地皆是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营商环境优、项目加速跑、产业发展好的“磁力场”正在蓄势形成。
11月20日,随着“起吊”口令的下达,由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济南黄河体育中心体育馆项目迎来了项目钢结构首吊这一关键里程碑,现场作业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操作,钢结构首吊精准就位,首吊任务圆满完成,为黄河体育中心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走进济南黄河体育中心体育馆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全场布满了脚手架和模板,不同工种的400余名工人戴着安全帽、穿着反光马甲在紧张忙碌着,6台塔吊正在紧张配合着吊装作业,发出隆隆的轰鸣声,现场安全员负责监督工人的工作,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无误。
站在施工现场的中心,可以看出环形体育馆的雏形,它正在逐渐地从地面上升起。一排排钢筋被焊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骨架。工人们在上面来回穿梭,有的在用铁锤敲打钢筋,有的在用水平仪检查建筑物的水平度。整个过程非常有序,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进行。
据了解,济南黄河体育中心包括专业足球场、体育馆、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其中专业足球场采用国际足联最新标准,也是国内第一座按照世俱杯办赛要求设计的专业足球场,建成后可容纳6万余人,是济南市第一座超大型专业足球场。
体育馆是特大甲级体育建筑,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5层,含1.8万个观众座席。中心场地为冰篮球转换场地,项目定位为篮球、冰上运动、电子竞技三位一体的顶级竞赛中心,可承接国内、国际甲级赛事,赛后可用于开展专业运动员训练。
目前,黄河体育中心所有项目共有1060余名工人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足球场项目已完成屋盖钢结构主桁架合拢,单层网壳施工进行中。体育馆项目已率先冲出“正负零”,开始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黄河体育及科技园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首个样板区域已经突破“正负零”阶段,筏板、墙柱、楼板等施工工作正大规模展开。
下一步,济南黄河体育中心项目部将持续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向全面完成目标冲刺,为济南市乃至全省的体育事业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澎湃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产业兴”一直是槐荫区热度最高的字眼,它是“五兴促西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槐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在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槐荫区提出了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至2023年年底,“342”现代化产业体系行业增加值实现402.6亿元。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槐荫区正以其独特的产业魅力和活力,展现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生机:槐荫区、医学中心“两位一体”联动发展、相互赋能,今年共推进新签约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6个,新注册产业类企业27家,在黄河之畔、京沪之间,一座孕育着新动能、新活力的“医养之都”正拔节生长;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破题起势,运营“京沪系”楼宇8座、特色产业园区20余个,省(市)级学会聚集区上半年举办医学类会议200余场,带动周边消费1600万元;智能制造产业区提档升级,山东力冠、山东鲲鹏计算机等14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槐荫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5家,18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到42家。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项目的带动与支撑。槐荫区将2024年确定为“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今年上半年,4个省级、3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100%、93%,104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70%。全区总投资3150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与此同时,槐荫区新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91个,总投资1097.48亿元。
从黄河岸边到西部新城,从精密工厂到智慧实验室……在“342”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下,槐荫每一个角落都激荡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秉持“新”的理念,追求“质”的卓越,槐荫区正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槐荫实践的崭新画卷。(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群 张龙 通讯员:石明珠 梁越 胥欣欣)
编辑: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