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上,给大家发了这本书《先生向北》,我看了两遍,很受教育。

11月15日,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上,吉林省委书记黄强推荐《先生向北》这本书。

一时间,《先生向北》被广大网友称颂。

一本书因何受到省委书记的推荐,《先生向北》到底讲了什么?

《先生向北》记叙了20世纪50年代初余瑞璜、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陶蔚荪等一批自然科学家,吕振羽、于省吾、张松如、张伯驹、潘素、史怡公、孙天牧、钟泰、罗继祖、高清海等一批文化名人,聚拢东北,荟萃人文,一改吉林风貌,为黑土地增添了浓烈厚重的文化气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的故事。


黄强书记评价,“促成这一批文化奇观的,则是懂文化、敬文化、爱文化的匡亚明、宋振庭等优秀领导干部。”

1952年,国家为加强各地高等教育事业,实施全国范围高校院系大调整。一些全国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不计个人得失、不畏严寒来到东北。

借高级知识分子涌入东北之风,以匡亚明、宋振庭等人为代表的吉林省领导干部广发“英雄帖”,开始了招贤纳士的“全国行动”,旨在吸引更多人才来东北,来吉林,来长春贡献力量,誓让文化之花璀璨绽放。

彼时,张伯驹因主张解禁并演出传统京剧《马思远》被误打成“右派”,但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宋振庭却敢于主动邀请张伯驹夫妇到吉林工作,安排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其夫人潘素则加入了吉林艺术学院。与此同时,匡亚明在任吉林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时,更是展现了尊重人才、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他重用化学家唐敖庆、物理学家余瑞璜、数学家王湘浩、经济学家关梦觉等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甚至为了邀请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到吉林大学执教,三次亲自登门拜访,被高教界誉为“三顾茅庐”。


在那个年代,这种高规格、大规模的引才、用才行动,不仅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更体现了领导者们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对人才的尊重和敬意。

在这些爱人才、懂文化的领导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才让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张伯驹,北派山水画家孙天牧,国学大师钟泰等文史界的巨擘,纷纷来到东北生活、工作,令昔日文风不盛的东北遽然别开洞天。


这场七十多年前的“先生向北”,余音回响。不仅唤起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广泛的发展共鸣,也成为吉林各级领导干部汲取力量的不竭源泉。

近期,省委书记黄强多次要求吉林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吉林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 召开专题会,要求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赓续历史文脉中增强自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在《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章《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强调吉林各级领导干部抓改革落实,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拿出杨靖宇舍身殉国的英雄气概,拿出吴大澂勘界守土的智慧担当,改革不落地、不见效,决不收兵。

汲取力量,还远远不够。要怎么干才是重点?!

在11月13日的吉林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举行开班式上,黄强说:

干部干部,就是要“干”字当头,不能当“甩手掌柜”,或者“二传手”。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负责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都要带头扛活,以实际行动领导、支持、参与、推动改革,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干一件成一件,不允许有人置身事外,等待观望。

我常说,一头雄狮带领一群绵羊,羊群会变成‘狮群’。我希望大家都当雄狮,不当绵羊,把所在的地区、部门、行业,带成一支无所畏惧、无坚不摧的‘狮群’,冲锋陷阵,攻城拔寨!

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做“内行人”、当“明白人”,吸引集聚一批“聪明人”,才可以适应改革的号角,绘就改革的宏伟蓝图。

如今的吉林,家底富饶、胸襟广阔,既是中国大粮仓,又是虎豹白鹤的故乡。工业兴盛、科技强大,老品牌不断自我超越,新产业潜力巨大。

但是!吉林兴于向北,岂止向北!

精神赓续,当下的吉林,正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东北这片沃土的全面振兴,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以超常决心、超常努力,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汇聚四方智慧,努力打造人才辈出的沃土;

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推动科技进步,全力建设创新驱动的高地;

以更加务实的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奋力创造宜居宜业的乐园。

千帆过尽、向新而行。

新时代新征程上,吉林厚植历史底蕴,传承奋斗基因,聚焦“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目标要求,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加快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吉林正如此,吉林当如此!

来源:吉林发布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杨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