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教育行业巨变。K12 学科培训业务退潮,素质教育赛道回暖。在政策呼吁和形势引领下,一批企业加速入场。新课标发布,更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随着教育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素质教育正从传统的兴趣培养模式向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素质教育的发展,仍面临重重挑战:当监管政策趋严,素质教育机构如何合规、有序发展?当技术浪潮席卷教育行业,素质教育机构如何应对供需两端的丰富变化?当刚性需求增强,素质教育企业如何找准进校课后服务切入点,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当行业竞争加剧,素质教育机构如何提高规模化盈利能力、行稳致远?
2024 年 11 月,面对行业全新阶段,多鲸教育研究院出品《2024 素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深度解析政策、市场、技术与行业格局,聚焦十大核心趋势,为素质教育行业提供全面的方向指引和战略洞察,助力机构抢占先机、开拓未来。
> 如需 PDF 文件,请添加多鲸小助手微信【duojingxzs】,并备注【素质教育报告】。
概览
· 专家观点
· 素质教育定义
· 素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 素质教育行业优秀企业案例分析
随着 AI 2.0时代的到来,教育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尤其是科技类素质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知识、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培养。科技素质教育企业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前沿科技知识,更在于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这个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教育者应当积极把握新的机遇,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与智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童程童美CEO/孙滢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面对新时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和融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盛通教育乐博乐博的企业理念是「赋能数字时代的科技少年」,这要求对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科学技术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应用。同时以信奥赛、青科赛等为主的科创赛事和各类测评认证也为青少年的素质评价提供了实证与支持。教学与赛考的双向培养,从而让青少年拥有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最终实现科技培优,教育兴邦。
——盛通教育集团副总裁、乐博乐博总裁/周炜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兴趣比灌输单一知识更为重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是辅助成长的关键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带来深远的益处。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 AI 时代的发展,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积极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火花思维创始人兼CEO/罗剑
少儿编程不仅是培养 AI 时代人才的最佳载体,更是让孩子们成为 AI 时代原住民的关键,使他们能够自如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了解 AI、使用 AI、驾驭 AI,成为 AI 时代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核心人才。
——小码王创始人/王江有
未来教育的趋势是以实操为主的教育方式。少儿编程是学习的工具,一种能够实现主动学习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未来教育的理念。核桃编程让孩子通过编程来学习,而不是学习编程,而实操是对编程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核桃编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希望通过核桃编程带来一种正向的学习理念,不只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用而学。我们要培养的孩子,要对科学充满好奇、拥有无限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具有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核桃编程创始人兼 CEO 曾鹏轩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大潮风起云涌,未来的世界既让人兴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科技教育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这几年教育培训行业的生态已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科技教育企业必须抛弃传统思维模式,与时俱进,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产品,谋求企业健康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握机遇,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斯坦星球创始人兼总裁/崔显耿
2014 年至今,全民阅读已连续 11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对阅读高度重视。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更是学习的基石,强大的阅读力是学习力的核心。
儿童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全民阅读要从推动儿童阅读做起。受益于大数据和 AI 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原住民」家长群体的崛起,儿童数字阅读市场潜力无限。
——叫叫创始人兼CEO/魏纬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支撑,我们继续看好科技素质教育行业的成长及渗透率的提升。2024 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得到了更多的讨论和实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缺一不可,社会价值观、创新素养、创新品格的培养也是科技教育企业的责任范畴。西瓜创客不仅在做 Learn to Code,更是 Code to Learn,我们希望结合课程、编程创作社区、社会实践等综合产品,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呵护好奇心,激发广大青少年创新潜能。
——西瓜创客 CEO/钟鸣
素质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更强调过程评估和反馈,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是对全面育人理念的回归。
我们近期,也在致力于通过 AI 来帮助广大机构的老师们更高效、更全面地制作课堂点评、学期总结、学员短片等家校服务内容,帮助他们突破传统工作效率的限制,其核心本质依然是希望通过技术来服务于孩子们的综合成长。
素质教育+AI,是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综合效能的必然趋势。
——校管家创始人/伍星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比起盯着眼前孩子的分数和学校,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给到孩子的是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关心他人,关心如何让社区、城市乃至世界变得愈加美好。最重要的是拥有 AI 时代下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分」更有用的是「高能」。
——赛先生科学创始人兼 CEO/卢申彪
AI 时代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考试和选拔也在变「活」。过去我们考察孩子计算的准确度,现在我们考察孩子是否理解计算的过程。这导致「学会了什么是不可持续的,如何学会」才是始终重要的。孩子走出学校,忘掉考试的公式、知识之后,留在他身上,支持他面对剩下来人生的东西,就是素养。
猿辅导素养课将自研大模型应用于素养教育,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帮助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让教育更「包容」。同时,率先围绕新课标完成了全面升级。
知识的终点不止于做对题目,而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穿透纸面的知识,让孩子挖掘和触碰知识的本质。我们鼓励引导孩子将学会的东西迁移到新的场景和问题中,创建新的模型。当学习成为终身课题,学习的底层能力是孩子以不变应万变的唯⼀武器。我们希望在孩子的小学时代,教给他未来一生里最重要的事情,让他受益一生。
——猿辅导集团副总裁/马旻
素质教育的细分市场总量虽大但较为分散,加之近几年经济下行,当下书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书画学习的刚需性和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市场需求始终存在,但教育企业运营中更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服务好每一位学生。
一家教育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背后,需要对教学产品的精心打磨,也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培养和组织建设的持续精进,经营质量始终比规模和速度更重要。
——汉翔书法创始人/李小娅
科学教育在政策支持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也将为全社会的科技硬实力打下良好基础,科学教育将会在几个场景得到发展:一是课程进校,无论是课后服务还是社团课程,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课程;二是教育机构,由学科和素质机构结合而来的素养机构中,科学课的占比越来越高;三是家庭场景,科学教育重在动手探索和时间,教具作为知识载体可以邮寄到家,亲子在家可以结合课程知识自主学习。
——火星科学盒创始人/刘扬
素质教育更关注孩子本身,孩子发展的多样性代表了需求的多样性,并且素质教育没有统一的维度,所以必然会催生出更多不同的垂直品类。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品类」积极探索,但目前尚处于「概念 > 内容 > 落地」的阶段。同时这些品类也需要有别于学科类投放的获客方式才能找到精准用户。随着产品落地和市场方法成熟,我认为会有更多的垂直品类迎来爆发。
——圆桌星球创始人兼CEO/周枫
「双减」宣示了教育服务时代的到来,民营教育企业的未来在于围绕校园主阵地提供服务和辅助。课后服务恰是教育服务时代的基座业务,课后服务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做好课后服务有机会延展至各类服务。在课后服务行业,容得下第一名和第十万名,希望所有从业者、所有同行,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繁荣。
——好多素教创始人/赵剑锋
未来,人与智能机器的协作与共处将成为常态,孩子们的科技素养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更关注培养孩子们的前瞻视野、逻辑思维、科技适应力、创新力和共情能力。让孩子以科技创新实践去解决现实问题,真正让孩子能够对话未来。
海亮人工智能教育将不断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科技教育生态圈,以及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相信,坚持做好「教育+科技」的融合培养,用未来的视角来培养未来大写的「人」,一定能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教育!
——海亮人工智能教育—幻码星球联合创始人/徐嘉康
泛营地行业在疫情之后迎来了海外产品的强烈回归,国内目的地型产品崛起,市场需求更快速地变迁,以及更多的机构涌入这个看起来「门槛低」的行业。在疫情后、在需求被压抑数年之后的短暂非理性反应之后,市场逐渐开始回归追求品质和性价比的理性,机构的产品力和交付力将越来越成为竞争力的差异化,夏山将对市场需求变化更加敏锐,继续深耕产品,在这个极度注重体验和口碑的领域坚持长期主义,走的更远。
——夏山营地创始人/许萌
在体育培训的需求端,消费者越来越认可体育教育的价值,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市场产品因此分层。一类人群在体育纳入中考的国策之下为刚需买单,另一类属于认知较高的高净值人群,为体育教育本身价值而来,愿为高客单价项目付费,后者正越来越多。
对应到供给端,用户需求多元和产品分层,需要企业和从业者不断拓展事业边界,提升认知以及提高商业化能力。在市场下行期,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挑战,轻资产运营和高效的资源整合是发展的关键。
——东方启明星创始人、总裁/靳星
素质教育市场在过去几年有非常大的变化,跟校内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如果做素质教育的机构,还抱着原来的商业心态,将会被市场淘汰。
——欢乐童年联合创始人/李伟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的研究成果都与人工智能深度相关,再一次表明,人工智能(AI)正成为现代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爱乐奇也在积极推动 AI 与教育深度融合,让更多师生受益。比如通过 AI 工具记录学生的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追踪分析学情,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比如通过 AI 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课程送到边远地区,提升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比如将 AI 集成到老师教研备课平台,拓宽思路,提高效能,让广大一线教育者轻松体会科技带来的助力。爱乐奇相信,还是「应用为王」,AI 的应用将为教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爱乐奇教育CEO/王垠
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少儿美术教育市场的潜力将不可估量。未来素质教育领域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小型机构将追求「小而美」的发展路径,通过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打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服务,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于高品质、差异化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大型机构则需不断创新,利用体系化建设、技术升级等手段,保持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引领行业发展的新风尚。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美术学习带来更多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大卫美术教育已在此领域率先布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课程产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大卫将着重以产品、运营、市场标准化为核心,深耕单店模型,优化盈利模式,同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素质教育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大卫美术创始人兼董事长/任林
在人工智能时代,营地教育以它天然的优势——真实场景、青少年社群、评价多元、培养冰山下软实力——将为素质教育提供学校与家庭之外,最佳的补充。
而素质教育在未来,更将是一种聚合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不同场景,以学科跨界整合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探索目标的学习旅程。因为在未来如此不确定的今天,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
——启行营地教育创始人/赵蔚
少儿口才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少儿口才能力成为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少儿口才培训教育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两个黄鹂有幸参与其中,并发展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少儿口才培训机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两个黄鹂之所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偏离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我一直以为,校外培训教育具有外部性特征,如果不能很好地自我约束,对社会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两个黄鹂创办 14 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是课程研发、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师培训,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孩子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两个黄鹂过去这么做,将来也要继续这么做。
——两个黄鹂创始人兼董事长/肖弦弈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课后服务已成为素质教育进校园的重要途径。课后服务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延伸,更是教育公平与普惠的体现。课后服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逐渐从局部的尝试扩展到全面覆盖。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为课后服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对市场规模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课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从「双减」前的局部试点到全国范围的行政推动,再到现阶段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这些阶段性特征反映了课后服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变化轨迹。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预计课后服务市场将占据素质教育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教育领域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一市场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导向,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从业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地区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课外喵创始人/卓世贤
营地教育、研学旅行,都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当把全人教育作为所有项目和活动设计的目标时,所有的项目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拥有一流的专业素养和健全独立的人格;尊重并爱每一个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终身学习能力;启发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欧露克营地研学创始人兼CEO/郝利
课后服务行业的发展主要由政策驱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政策的变化促使了从校内兴趣班到校外托管服务的转型。「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使课后服务市场化,同时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延伸。随着社会力量的进入,课后服务逐渐从校内转向校外,学校和社会的服务逐步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素质教育机构填补了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在师资和课程内容方面。尽管市场化带来了一些挑战,特别是对补习班的整顿,但政策的引导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为课后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力。平台化趋势愈加明显,学校倾向于通过平台采购课程和师资,减轻管理风险,同时,平台公司和课程提供方之间的合作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流模式。高线城市的课后服务发展较为成熟,而低线城市和县级城市则更多依赖政府主导,但随着政策的推进,这一市场有望逐步打开。
——课后服务行业联盟主席/赵晓林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是「人机共生、共智」的新时代,少儿编程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科技的热爱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作业帮编程跨越传统的少儿编程时代,在课程、产品、服务中全面融入 AIGC 等人工智能技术,拓宽孩子的认知与科技视野,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编程技能,还能在互动和创新的学习环境中培养 AI 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孩子不只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要掌握知识背后的原理;不只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更要使用新的生产力工具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我们以孩子为中心,持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综合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作业帮编程负责人/何山
当前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正逐渐从传统的学科培训转向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一转变不仅为教培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素养教育,尤其是语言素养和科学素养,因其与学科教育的紧密联系,成为培训机构转型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在素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I 技术不应仅被视作提升效率的工具,而应成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AI 的融入将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跨学科整合能力。预计 AI 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将超越技术层面,成为塑造学生未来能力的重要力量。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
全人教育和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
素质教育概念最早出自于 1994 年 8 月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广义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和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这个概念与国际「全人教育」相一致,即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让中国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1 年 7 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出台,厘清了学科与非学科培训间的区别。2021 年 11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规定主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对学科类培训的特征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也为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发布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全面发展的表面要求上,而是更加具体地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核心素养包括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蕴含广泛,行业分类主要包括:课后服务、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教育、营地与研学教育、素养教育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蕴含广泛,其相关行业亦呈现多样化特征。从广义而言,高中生乃至在校大学生群体同样存在对素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涵盖诸如花艺、茶艺、烘焙、烹饪、泥塑等多种课程,亦可归入素质教育的广阔范畴。
本报告所探讨的素质教育行业,特指针对 3 至 18 岁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服务。主要场景分类包括校内课后服务与校外培训服务。校外培训服务的主要分类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营地与研学教育、素养教育五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化为诸多品类,场景十分宽泛。
1.1 机遇与规范并行,素质教育行业进入转型上升期
素质教育行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萌芽期、摸索生存期、快速成长期、转型上升期四个阶段。萌芽期主要在于素质教育概念的推广与普及;摸索生存期,在持续普及素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探索商业化之路;快速成长期,行业在细分赛道与地域分布上快速增长。
自 2021 年以来,素质教育行业步入了转型与上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科类培训受到严格监管,行业迅速响应政策导向,纷纷转型布局素质教育领域,市场供给端因此变得更为丰富多元。同时,政府对非学科类培训的监管也逐渐加强,旨在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新课标( 2022 版)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更多学校开始引入外部素质教育资源,进校业务快速扩张。在此背景下,素质教育行业不仅迎来了市场规模的猛增,还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企业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从边缘化到核心化,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进校主要形式
素质教育进校业务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与转型期,过程中政策红利一直较为确定。政策鼓励「课后三点半」儿童开展自主作业、自主阅读、娱乐游戏等课后活动,同时鼓励校外机构对科学课、劳动课等非学科类教育进行补充,并强调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供给等方式对参与进校业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但与此同时,进校业务区域性明显,各地支持与执行力度不统一,存在天花板低、重渠道、周期长等局限性。
2021 年后,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新课标的发布,校内教育在学生培养中发挥主体作用,对于校内课后服务需求增加,素质教育机构与校内教育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进校业务新模式层出不穷,当前进校业务已被视为素质教育机构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竞争加剧和政策调控,校外素质教育规范化发展,头部愈强
素质教育校外业务初期随素质教育概念的导入和市场需求增长而萌芽,主要作为校内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在 2012 年前后校外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机构数量激增,资本涌入,新模式、新课程、新技术涌现;至「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业务面临重大转型,K12 学科培训受限,整体市场萎缩,促使机构纷纷转向素质教育领域,同时行业监管加强,推动校外培训业务规范化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头部企业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全国性布局,核心的教研能力仍在,业务转型速度快,门店开拓以及商业模型的跑通可以验证当地的培训需求。供给出清后,头部机构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规模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2.1政策重点从顶层设计转向具体执行,从「实施素质教育」上升为「发展素质教育」
1999 年至今,我国教育政策经历了从长远规划到具体实施、从质量提升到减负增效、再到注重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演变过程。这一系列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教育质量、公平性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重点从顶层设计转向具体执行,并逐步细化到了课程标准和内容层面,反映了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从「实施素质教育」上升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内涵新要求。
其中,「双减」作为教培行业的重要转折点,既推动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双减」坚决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致使素质教育承接部分学科教培市场需求,许多机构顺势转型素质教育服务。
2.2「1+N」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政策监管常态化,非学科类培训得到政策支持
在 2021 年 7 月至今,尤其 2022 年 6 月前,「双减」政策的配套措施频繁推出,「1+N」的政策制度体系在这一阶段逐步走向完善,政策监管形成常态化 。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在该时期经历了最为严格的压减。2022 年 12 月底,国家对非学科类培训的支持态度日渐显现,非学科类培训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共同铸就教育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新格局。
2.3 多省市细化培训类别细目清单,政策宣导推动素质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了非学科类培训的设置标准。同时,多个省市细化并公布各行业培训类别的清单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及相应审批程序,为培训机构提供了明确的设立指导,优化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流程。
此外各省市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开展教育培训与研讨、推进教育改革与实践以及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等多方面的举措,共同推动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和实施。
3.1教育观念更新,素质教育用户人群向普通家庭普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角色也一应变化。教育观念逐渐从应试教育为主,到应试与素质并重,再到如今转向素质教育,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下,更强调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目标从学历择业变为培养创新符合人才。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跨学科整合。教育角色中,强调家长是孩子的伙伴与引导者,共同探索学习路径。
当前素质教育主要消费人群已从早期的高线城市中高收入家庭子女为主,普及至更为广泛的中低收入家庭。人群特征也随之变化,教育理念更成熟,需求多元化,消费回归理性,注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创新能力。
3.2需求从单品类向综合素养方向发展,与考试升学高度关联的品类「硬素质」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教育研究的深入,单一品类的素质教育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当前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或领域,而是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艺术修养、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通过跨学科整合和课程设计,素质教育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内的均衡发展。
通过对素质教育行业细分品类的刚需性进行梳理,部分素质教育品类刚需性较强,可称之为「学科素养」或「硬素质」,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与考试升学强关联。尤其在学科类供给缩减的当前,语言素养、大语文素养、数理思维等品类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在教育评价体系逐渐转变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素质教育细分品类具备越来越高的市场发展潜力。
3.3素质教育投资意识增强,个性化需求多层级细分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支出结构的变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调研数据显示,33% 的家庭表示家庭教育投资在兴趣班的投入金额有所增加。随着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减少,家长和学生开始寻求更多的素质兴趣类培训,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时,素质教育行业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从兴趣培养到竞赛技能提升,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素质教育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以满足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1双减推动 K12 学科教培机构加速转型,小而美品类扩张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传统的 K12 学科培训受到严格限制,迫使大量教培机构面临转型的压力。许多原本专注于 K12 学科培训的机构开始探索多元化的素质教育方向,利用原有的品牌影响力和教育资源,迅速在素质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政策调整不仅规范了教育培训市场,也促进了素质教育品类的快速扩张。根据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督与服务综合平台备案数量显示,截至 2024 年 8 月,非学科培训中营利性机构的备案数量,涵盖学龄前、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约有 17 万家。同时,非学科培训课程备案数量达 11 万个之多,以艺术、体育、科技为主,小而美品类迅速扩张。
4.2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呈现跨学科、个性化特征,并更加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OMO 模式将线上资源的便捷性与线下互动的深度相结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AI、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学成为趋势。PBL 项目制教学被广泛应用,鼓励孩子学以致用,成为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载体。众多信息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各式智慧产品,助力家校服务,更使家校共育成为可能。
4.3细分市场深耕,专业化服务成为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关注细分市场的深耕与专业化服务的提升。通过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或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提供更加精准和专业的服务,以实现长效经营。
这种细分市场深耕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机构建立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专业化服务的提升也要求机构不断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构建标准化课程体系和教练培训体系,确保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体验。
5.1五育并举,校内课后服务发展空间广阔,成为新增长点
素质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可分校内校外。就校内课后服务而言,当下供需两旺。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培转型,入局者多,进校产品日益丰富,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从细分类别来看,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大领域。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结合线上线下,服务范围涵盖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全方位解决方案。课程设计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与学校教育无缝衔接。评价体系多元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从需求端来看,校方需求强烈,素质教育进校前景广阔。一方面,政策提倡五育并举,但短期内师资无法到位,所以各地方积极引进校外培训课程,向社会第三方采购将是长期性行为;另一方面,校内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为优质的第三方素质教育机构提供了入口。素质教育企业通过 G 端验证产品,C 端复制规模来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
5.2品牌建设与精细化运营,优化企业经营模型
「双减」政策实施后,市场竞争相对弱化、教师周转率提升、营销活动减少、部分地区租金成本下滑,对单店利润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收入端来看,非学科类产品的定价与「双减」政策实施前的部分学科类产品相比,并无显著差距,同时市场对未来非学科类产品价格的上涨持有预期。但是另一方面,素养类课程的续班率相较于「双减」前的学科类产品呈现出较低的态势,这导致了长期的获客成本增加,进而可能对利润率造成不利影响。
在当前环境下,素质教育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与精细化运营以优化线下单店模型及线上运营模型。通过明确品牌定位、提升教学质量、多渠道营销和建立品牌忠诚度来增强品牌形象;同时,通过精细管理单店成本、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和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以提高线下单店运营效率与线上运营模型盈利能力。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5.3直营加盟模式各有利弊,行业特性导致品牌扩张现金流压力较大
素质教育机构的品牌扩张模式,主要可分为直营和加盟。其中,直营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质量和服务标准,确保品牌的统一性和高质量输出。然而,这种模式对资金的需求较高,且扩张速度相对较慢。为了提高直营模式的效率,一些领先企业开始探索如合营等轻资产扩张的模式。
同时,加盟模式也因其较低的启动成本和较快的市场渗透能力受到青睐。素质教育企业通常会为加盟商提供包括品牌授权、师资培训、课程内容等一系列支持。但加盟模式也面临着如何保持服务质量一致性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更为严格的筛选机制,并加强对加盟商的监督和支持,以确保品牌的一致性和长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素质教育行业非标属性强导致机构难以轻易将模式、标准进行复制。同时,素质教育消费者对于环境建设、配套设施更加重视,因此线下门店扩张成本较高。此外,由于政策对教培机构预收款管理收紧,尤其预收款限制为季度收费,导致运营成本变高、资金压力变大。种种原因,导致素质教育机构在品牌扩张之际,往往会造成现金流紧张。因而需要企业通过更加精细化的运营策略来审慎扩张,提升盈利能力。
5.4拓科成为部分教育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拓科在当前素质教育行业中已成为部分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家长和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通过拓科,教育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对线下业态而言,拓科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场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教育机构在房租、场地等硬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拓科可以充分利用校区的空白时段和场地,从而增加收益。对线上业态而言,拓科可拉长用户生命周期,提升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
此外,拓科还有助于增强客户黏性。当家长对品牌产生足够的信任后,他们更倾向于在既定品牌为孩子选择更多的课程。这种客户忠诚度的提升,不仅有助于稳定现有生源,还能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新生源。最终有助于提升机构的规模化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6.1线上化加速、OMO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提升效率
OMO 模式,即 Online-Merge-Offline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正推动素质教育加速线上化,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疫情加速了素质教育线上化进程,不仅拓宽了资源边界,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实现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标准化与可复制化,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与高效性。OMO 模式则进一步打破了时空限制,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教学方式创新,从教研、师训、管理、获客、再到交付,全流程升级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最终实现全业务链条数据打通,形成授课可视化管理闭环,助力机构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6.2大模型加持,AI+素质教育逐步在多场景落地
2000 年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直播、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教育行业也持续深化发展。时至今日,在素质教育行业中,人工智能成为重要的变革力量,在体育、艺术、STEAM 教育、营地及研学、素养教育众多领域的多个落地场景均有着具体应用,推动了「全人教育」理念的深入实践。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持,教育内容得以跨越传统界限,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实现科学、艺术、人文等多领域的无缝衔接。同时,AI 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使得教育更加聚焦于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范式的成熟,素质教育行业也借助教育大模型,逐步构建「人机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从技术进展来看,主要聚焦于生成课程内容、AI 音准识别、AI 评测复盘等,逐步落地于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细分赛道。在技术路线方面,「通用+微调」的路径已证明其有效性,许多技术方案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通过指令微调方式实现针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有效回答。
6.3软硬件结合一体化,XR 扩充素质教育场景
对于绝大多数个体而言,学习过程本质上具有社会性特征,它涵盖了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同学伴学共进以及通过相互间的经验交流实现学习深化等多个维度。这一过程不仅囊括了互动交流与学术探讨,还包含了对外部信息的吸纳与内化。正因如此,扩展现实(XR)技术凭借其营造的独特临场感与深度沉浸体验,通过扩充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效应。
当前,XR 技术在素质教育行业应用现状显著,软硬件结合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硬件方面,高性能的头显设备、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不断升级;软件层面,三维建模、实时渲染等技术日益成熟,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元的虚拟学习环境。XR 技术不仅让抽象概念具体化,还模拟真实或虚构场景,增强学习互动性与吸引力,有效提升素质教育效果。软硬件一体化发展,正加速推动素质教育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7.1素质教育细分市场全面开花,科技与传统项目并重
素质教育细分市场近年来全面开花,呈现科技与传统项目并重的态势。一方面,音乐、美术、体育等传统素质教育项目发展历史久远,市场较为成熟。同时这些传统项目依然保持强劲活力,随着需求的升级,不断涌现出冰雪运动、击剑、马术、表演等小而美的新兴品类,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强健体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素质教育快速崛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而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青睐,成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领域依托先进技术和教育理念,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平台。
此外,围绕「小需求」提供定制的精品服务,例如思辨+口才、研学+编程、科技+艺术等多样化的复合品类,在部分机构已经落地。素质教育科技与传统项目的并重发展,满足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了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7.2体育教育细分化,小众运动项目崭露头角
传统项目的典型代表为体育。目前,课内素质教育的课时占比已提升至将近 40% ,其中体育课的课时占比达 10-11 %。当前体育类科目在中考已实现全省份覆盖,分值从 30 - 100 分不等,且分值也在不断增加,占比提升的趋势明确,这也体现了从国家层面对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体育服务也逐步扩张,中国青少年接受体育培训年龄逐渐拉长,种类也不断多元化发展,从传统游泳、足球等课程,扩展到马术、高尔夫、网球、滑雪等,培训需求大量释放,市场不断升温。
7.3少儿编程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最大增量市场
科技项目的典型代表为少儿编程。目前,少儿编程市场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有望成为素质教育领域的最大增量市场。2024 年,少儿编程市场规模接近 500 亿人民币,并在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激增、技术创新引领及资本强力助推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若未来政策推动力度加大,参培率进一步提升,且会有加速渗透的趋势。
随着如 AI 国家战略等多项政策出台,少儿编程将经历试点、推广、普及三个阶段,逐步被纳入中小学基础性课程,由兴趣课向基础学科课程转变。同时以信奥赛为主的科创赛事和各类测评认证也为其素质评价提供了实证支持。未来十年,少儿编程有望实现普及化、学科化,形成千亿元级别以上市场。
8.1全球教育市场需求旺盛,素质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出海亮点
全球素质教育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增速显著超越传统教育。数据显示,从 2021 年至 2025 年,全球教育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 14450 亿美元增长至约 18380 亿美元,彰显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尤为突出的是,素质教育领域成为增长亮点,尽管期间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稳健上升。
同时,中国教育出海企业在素质教育领域的布局日益广泛,特别是在语言学习、学前教育、STEAM 教育等赛道上,企业数量与覆盖度均显著增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积极扩张,也印证了全球范围内对素质教育资源的高需求。
未来,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教育理念的进一步革新和技术的持续赋能,素质教育出海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8.2因地制宜拓展国际化市场,合规、本土化、团队是核心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素质教育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平台等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素质教育企业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许多素质教育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海外市场成为这些企业关注的焦点。北美、欧洲、东南亚是目前最为热门的出海目的地,印度、南美、大西洋、中东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素质教育企业,在出海前,应当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教育需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注重本土化策略的实施,建设当地的人才团队,制定更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策略。
8.3出海方式各有不同,资本出海、技术出海、服务出海各展优势
当前素质教育出海主要有三种方式:资本出海、技术出海及服务出海。资本出海侧重于快速市场进入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技术出海侧重于技术创新和定制化服务;服务出海则侧重于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体验和口碑传播。近三年来,不同领域的代表企业通过各自的优势方式成功出海,为海外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素质教育产品和服务。
9.1素质教育细分赛道众多,行业格局呈「杠铃型」
当前素质教育行业大众需求与小众需求并存,既有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普遍需求,也有面向特定群体的小众需求。竞争格局呈现「杠铃型」,即两端头部企业和尾部企业发展迅速,中间腰部企业受到挤压,发展相对平缓。其中,头部聚集了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如新东方、猿辅导等 K12 转型企业,以及美术宝科技教育集团、东方启明星、西瓜创客等细分赛道领军者。同时,尾部也存在大量小而美的个性化培训机构,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由于市场认可度高、品牌影响力强,头部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大量融资支持。尾部的小而美机构则通过精准定位特定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来吸引用户和资本。位于行业中部的企业往往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既要应对头部企业的市场挤压,又要与尾部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
9.2垂直细分赛道选手先发优势,原K12教育集团转型基础雄厚
垂直细分赛道选手:先发优势,持续深耕
主要于 2013 年至 2021 年期间陆续入局,不断在各自赛道中深耕,当前已构建出成熟的教育模式和商业模式。于「双减」后,在当前领域加速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渐完善核心竞争力。
原K12 教育集团转型:基础雄厚,综合实力强劲
主要于「双减」期间快速转型素质教育,原本在 K12 教育领域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包括品牌、资金、师资、技术等,为其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9.3由增长逻辑转换为盈利逻辑,区域龙头及细分品类龙头逐渐显现
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未来素质教育行业格局由分散走向集中。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行业的合规成本显著增加,进入门槛抬高。跨区域拓展难度较「双减」前加大,拥有异地存量网点的机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教育行业的估值逻辑迎来巨变——由过去的增长逻辑转换为盈利逻辑,具有品牌影响力、教学质量高、课程体系完善的机构将更容易脱颖而出,成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可分为区域龙头和细分品类龙头。其中,区域龙头通过深耕区域市场、整合上下游资源、应对政策变化能力强等优势巩固市场地位;而细分品类龙头则通过市场细分和专业化、产品创新和差异化、资源聚焦和规模效应、用户粘性和口碑传播等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9.4从营销驱动到内容驱动,以创新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下,素质教育行业正从营销驱动逐步迈向内容驱动阶段。进程中,机构不再单纯依赖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吸引生源,而将重心转移至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设计。通过融合前沿教育理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跨学科知识,致力打造出独特且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体系。这种以内容为核心的创新策略,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学习体验,更在市场中构建了难以复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长远来看,这种竞争态势将促使整个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需求。
未来,素质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品牌驱动,通过构建独特的品牌形象、强化品牌价值观与文化认同,结合卓越的教学内容与服务,形成难以替代的市场影响力与吸引力。
9.5课后服务市场分散,区域特征明显,未来平台进校或将成为市场主导
课后服务市场从「双减」前的局部试点到全国范围的行政推动,再到现阶段逐步引入第三方机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但当前市场整体仍较为分散,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完善,预计课后服务市场将占据素质教育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教育领域新的增长点。而行业的竞争模式也将逐渐从「关系进校」到「渠道进校」再到「备案进校」演变,最终实现「公益进校」,竞争更加市场化。
9.6艺术教育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
当前,艺术教育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普遍规模较小,机构间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优秀的艺术教师培养周期长、难以复制,以及各培训机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与教学过程的非标准化所致。
9.7体育将较长时间保持「蚂蚁市场」,市场高度分化且本地化程度高
当前,体育教育市场高度分化且本地化程度高,呈现「蚂蚁市场」的结构。随着政策导向对体育的大力推进,以及体育纳入中考科目之后,其刚需性大幅度提升,市场需求随之快速增长。此外随着参培率的提升,也会有更多消费者认同体育培训本身的价值,进而推动市场的扩大。
9.8STEAM教育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参与者多元化
STEAM 教育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行业不断趋于理性,由于高资本壁垒和品牌屏障,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
9.9营地和研学教育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格局,但已有具有规模影响力的头部机构
营地和研学教育市场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格局,中小企业占据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头部机构。这些机构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随着疫情后旅游业回暖,部分素质教育机构也通过拓展营地研学业务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9.10素养教育主要由原 K12 教培机构转型,市场集中度或将持续提升
素养教育是基于传统的学科进行探索,发展出具备⼀定学科培训效用的非应试教育模式。在「双减」政策颁布后顺势成长,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素养教育的课程形态兼顾知识与围绕学习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效果更长效,客群需求更为宽广,从而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
10.1细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三大趋势相互促进,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素质教育市场供需两旺,呈现出细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发展特点。细分化体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细分领域,如少儿编程、科学教育等,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专业化则强调教育机构在特定领域内深耕细作,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 AI 辅助教学、大数据分析等,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些趋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共同推动了素质教育市场规模的节节攀升。
10.2素质教育市场规模稳中有增,2025年突破六千亿元
素质教育总市场规模=校外市场规模+校内市场规模。校外市场规模测算以「市场规模 = 在校生人数 * 渗透率 * 客单价(每年)」进行估算。
在校生人数:结合新生人口下降趋势和稳步提升的在校生率,假设 2023 年学前至高中人数 2.31 亿人,预计 2025 年为 2.24 亿人。
参培率:考虑政策鼓励和社会需求提升,结合专家访谈,假设 2023 年中国素质教育综合渗透率为 24% ,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31 %。
客单价:结合专家访谈数据,假设 2023 年人均客单价为 6229 元/年,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7265 元/年。推导 2023 年中国素质教育校外市场规模约为 3454 亿元,到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049 亿元。
校内市场规模测算:结合专家访谈数据,假设 2024 年校内市场规模能达到校外市场规模的 50 %,并在未来以年长增率 5 %的速度逐渐增加到至齐平。
综上,可测算 2024 年素质教育总市场规模约 6463 亿元,并于 2027 年突破万亿元。
10.3课后服务、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AM 教育、素养教育、营地与研学教育六大细分赛道
课后服务作为素质教育进校园的重要途径,随着政策逐步开放,预计将占据素质教育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教育领域新的增长点。
艺术教育作为传统素质教育项目,市场基础稳固,因此占比相对较高。
体育教育受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增加,但传统体育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整体占比稍低。
STEAM 教育作为新兴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尤其是少儿编程赛道有望成为行业最大增量细分市场。
研学与营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兴形式,逐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因与中考、高考关联度较高,家长往往更倾向选择素养类教育课程,因此素养教育的发展尤为迅猛。
如需 PDF 文件,请添加多鲸小助手微信【duojingxzs】并备注【素质教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