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投资上亿元,上映1周票房只突破400万元的《戴假发的人》,说实话扑得有道理,但如果把影片票房血扑都归咎于黄晓明则有点不讲理。
这部电影属于典型的费尽心思想讲好故事,但是呈现给观众的只是东拉西扯,什么都没讲明白的拼凑之作。就算没有黄晓明在电影上映前的一系列私人热搜事件,电影也很难取得更好的票房。
就题材而言,《戴假发的人》是一部在悬疑犯罪题材、法律援助题材和心理悬疑题材反复横跳的影片。
如果影片能通过娴熟的叙事逻辑把题材与故事情节恰当融合,它会是不错的影片。但是很显然,导演对于这些题材的融合调度叙事力不从心。结果就成了四不像,既不是反转不断、高潮迭起的悬疑犯罪故事,也不是主人公不计得失、不畏风险、为了赎罪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公正的法援救赎故事,更不是一个因为情绪崩溃失手杀人又长期无法走出犯罪阴影备受良心折磨的心理悬疑故事。
影片开场用了一个面试镜头和一组孟中(黄晓明 饰演)出庭、日常工作的场景,建立孟中是一个愿意不计回报为弱势群体辩护的法援律师形象。然后通过记忆闪回与现实交叉推进的双线叙事逻辑,展示着孟中不堪的过去以及与现实中仗义执言形象不同的一面,似乎想以此构建角色的复杂性,结果却只是弄巧成拙。
大量的闪回记忆只是交代了男主因为情绪失控杀过人的可能,而闪回记忆中大半的篇幅都在讲述男主考了四次才通过法考经历的身心折磨,似乎在为他失控杀人做开脱。
这样的双线叙事还让影片和孟中都深陷一个不堪的境地。就是孟中可能是罪犯,出于赎罪心理才会选择做法援工作。而这样的情节关联,让孟中的坚韧、善良等正向的人性荡然无存。
换句话说,双线叙事的目的是塑造孟中的多面性,结果却用孟中的阴暗面覆盖了他本性中的光明面,成为一个完全的阴暗之人。这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此外,阴森的配乐、鬼片一样的影像氛围,让影片变得更加杂乱无章、乏味平庸,像极了一个为了让菜有咸味的厨师,放了盐之后,又加了很多生抽和老抽。
事实上,除了影片叙事逻辑、影像语言的失败,演员们在电影中的表现还是相对不错的。
黄晓明从外型到演绎对于呈现主角的形象和矛盾特质都是不错的,甚至有些场景表现得很有力度。比如第四次考试,考场紧张冒汗、晕厥、呕吐的场景,是很能让人体味到主角当时害怕被查的惊惧心态的。
黄璐在影片中也体现了一个全身都是戏的好演员状态。她的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句台词动作,都较好地诠释了无依无靠、艰难求生的单身母亲形象。
整体而言,尽管影片中演员们的表现是没有问题的,《戴假发的人》仍然算不得品质合格的影片,票房惨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在大家越来越不愿意走进电影院的当下,最终决定票房的,除了宣发、排片等因素,影片品质依旧决定票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