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卖得少,但是我问题多呀!

一个品牌每次上热搜不是因为产品有多好、销量有多高,而是消费者投诉质量问题。离谱的是,过了一年多,换了一批用户,换了另外的车型,还是投诉同样的问题,非得搞个“全系通病”致敬德系是吧。

CEO还委屈巴巴说明明自己的车这么好,为什么就是卖不好呢?天天只会吹自动驾驶遥遥领先,屏幕同级最大,却连最基本的质量问题都处理不好,用户买回去还没把花里胡哨的功能弄明白,就先被烦人的小毛病折磨死了。

说的就是智己。


先不说消费者反映的问题,51君上周提了一辆智己LS6参数图片)试驾车,出厂3个多月,因为是媒体试驾车所以里程有点多,1万公里出头,但总的来说还是嘎嘎新的车。

有一说一,智己LS6的颜值、性能、智驾、用料都非常好,但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阵不合时宜的异响让51君瞬间对这台车祛魅。

具体来说,在驶过铺装不好的路面时,车厢某个地方会出现“嘎叽嘎叽”的异响,像狠操10万公里的网约车,让这一台接近30万的车瞬间掉价,还这么新,不应该啊!

如果说给媒体试驾车只是还达不到交付标准的试装车还可以理解,毕竟一些品牌为了物尽其用节约成本也会这么做。


直到几天后51君看到有智己车主投诉包括异响在内的更多问题,才意识到试驾车已经算是好的了,不是达不到交付标准,而是智己根本没有标准!

天津的刘先生在今年8月份购买了一辆智己L6但提车仅仅5天后,车辆的空调就出现不制冷的问题。经过4S店检查,是空调的电子膨胀阀坏了,这个零部件主要用于调节制冷系统的供液量。

虽说4S店给免费维修了,但提车几天就出问题总会有点膈应,不过这辆车的问题还接踵有来呢。


到了11月,刘先生的智己L6的音响开始出现明显的杂音,主要表现在后排两个喇叭发出“滋滋滋”类似电流声的响声。

其实这个问题在提车之后就存在,不过当时不是明显,刘先生还一度以为是自己有幻听,但是现在杂音越来越严重,终于可以确定是车的问题。

刘先生又来到4S店,竟然发现自己的车和试驾车都有类似的杂音,这一下子超出了4S店的能力范围,只能请求厂家派出工程师检查到底是什么问题。但工程师给出了一个在刘先生看来非常荒唐的解释。

工程师表示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他本人在现场就没听到很严重的杂音,所谓的杂音只出现在刘先生自己录的视频中,所以结论是要么刘先生听觉天生异于常人,要么视频是刘先生配音的意思吗?反正只能向上反映,暂时解决不了问题。

啊?还能这样甩锅?连4S店都承认智己L6的音响确实存在杂音,反而是厂家派来的工程师一口咬定软硬件都没问题。


巧合的是51君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曾经给爱车改装过一套音响,但是一段时间后喇叭偶尔会有很明显的“滋滋滋”的电流声。经过排查,师傅说是功放的抗干扰能力不行,加上线束可能有接触不良,把功放拆掉就没有电流声了。

音响的事暂时没有下文,不知道刘先生的智己L6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总之,一辆新车不会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这绝对是硬件的问题。


刘先生的遭遇曝光之后,很多智己车主都忍不住出来讲两句。别的品牌车友聚会分享性能、改装、去哪玩,而智己的车友聚会be like:你这坏了吗?我还没坏啊,是不是不正常,买到假货了啊?

智己出过的幺蛾子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车机故障,主驾屏幕不显示任何驾驶信息;倒车雷达故障,撞到障碍物都没有提示声;车身漏水,车窗漏风,车窗打开一半卡住;共振、异响;空调故障等等。


但影响最大、传播最多的是从LS7就出现的低频共振问题,这可比媒体试驾车的异响严重多了。

去年11月就有一位粉丝向51君痛诉,新买的智己LS7刚开出4S店没多久就出现低频共振,车里能听到从底盘传来“嗡嗡嗡”的持续噪音。车主以为是新车磨合不到位,加上是提车大喜之日,就硬顶着头皮连夜开了450公里回家。

没想到噪音不止跟车共振,还跟脑壳一起共振,他回家之后有耳鸣和头疼的症状,就是恶心。

车主这才发现原来很多LS7都出现低频共振,而且几乎都找不到共振的原因,4S店的技师按照厂家目录进行调试,还换了尾门胶条,不能说一点没用,只能说毫无效果。


眼看4S店都搞不定,车主们只能研究民间偏方,例如在底盘悬架附近塞满隔音棉和贴满止振胶,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逼得车主们只能给自己套buff,吃六味地黄丸、滴耳药水、戴耳塞来缓解耳鸣的症状。感谢智己,才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这样用的。

最后有LS7车主尝试更换副车架后低频共振终于消失了,不过也有车主说即使换了副车架共振依旧。懂了,造车的尽头是玄学。


这两天还有一件闹得挺大事,小米SU7的自动泊车功能大规模出现BUG,倒车过程中识别到障碍物却没有警告音和中止泊车,导致一天内就有70台SU7撞了,目前已知有接近250位车主遭了殃。

几乎每台受害SU7都是直勾勾撞到墙上,伤得都不轻,维修费用都在1万元左右。明明不是自己操作失误,却要走保险甚至自费,那简直太冤了。


于是这群mi fan炸了,纷纷表示要维权。这本来会演变成一次不小的公关危机,小米一开始还想按照行业传统操作,不承认系统有BUG,然后掩盖舆论进行冷处理,但现在传播渠道四通八达,越尝试掩盖往往只会造成更坏的效果。

眼看纸包不住火,小米想起手里的1,500亿流动资金,干脆顺势而为。客服大方承认是自动泊车功能有BUG,官方将承担所有事故车辆的维修费用,维修期间每一天还会送1,500小米积分作为补偿。

随后小米以一种主动担责的姿态高调登场,200多万权当是打了一波广告,再发动水军带一带节奏,成功化危为机。现在几乎没人再纠结自动泊车的BUG,都在称赞小米大大滴良心。果然是从互联网红海杀出来的企业,小米十分懂得舆论和流量的玩法。


智己车主看小米,大概都是那种“看看别人家小孩”的心态。智己也出过好几次自动泊车识别不到障碍物而挂到墙上的事,但官方反而将锅甩给“停车场的柱子太细”,见舆论发酵才把智驾团队负责人推到台上,由个人承担车主的维修费用,官方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前面提到的各种质量问题也是,官方由始至终都没有拿出主动负责的态度,主打就是“我不知道、我没有问题、我尽力了”,真的很难评。就这种品质和态度还跟奥迪合作,真不知道是谁祸害谁。


不把品质做好,再先进的自动驾驶和再炫酷的车机屏幕也只是空中楼阁,为什么丰田和本田没有最好的性能跟配置销量却那么好,一些品牌曾经风光无限却最终只能败走市场?很多时候就差在有没有一个品质好的口碑。

即使搞出全球独家的技术,往往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把时间维度拉长,你会发现消费者最喜欢、能屹立不倒的永远是质量最稳定的品牌。

正是因为智己还有值得独特的设计、智驾和驾控,才不希望它被品质拖后腿啊!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官方网站

www.51qc.com

18750019420 林先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