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日前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俄罗斯愿意以切断与中国的军事关系作为“投名状”,那么特朗普就可能会同意按照普京的条件来调停俄乌冲突。
文章指出,普京觉得自己在战场上获胜了,尽管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困难——食品价格每月上涨9%,利率超过20%,但国家尚未陷入整体性危机。
他可能会在明年年初开始谈判,但俄军不会停止进攻,并打到谈判接近结束的时候。而每当谈判没有按他希望的方式进行时,俄军就会加强攻势。
而特朗普这边虽然大谈“以实力求和平”,但究竟要如何让普京让步妥协,目前无从得知。反而是特朗普身边有一些人可能会同意普京的条件,即乌克兰实现非军事化的同时,在政治上由莫斯科实际控制。
普京的条件:乌克兰实现非军事化的同时,在政治上由莫斯科控制
文章认为,作为交换,特朗普很可能会选择在其他领域向俄罗斯提出要求,比如切断与中国的军事关系,或者牺牲掉与伊朗之间的合作。
尽管类似的观点,在西方舆论和学术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客观来说,西方这种指望普京拿中俄关系当“投名状”,让俄罗斯重投西方怀抱的想法,在当下的可能性已经几乎等于零。
首先,特朗普最多就再干一个任期,美国的政策很难说有连续性。即使未来还是JD万斯来接班,带领共和党赢得大选,他也不会完全跟着特朗普的调性来走。到时候说不定共和党的建制派还会反攻,影响共和党内部的决策。
抛开这点不谈,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说话不算数是经常的事情。普京会为了反复无常的特朗普,而彻底放弃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吗?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中俄举行的空中联合战略巡航,次数近年来愈加频繁】
诚然,特朗普对中俄关系有自己的算盘,普京也希望通过中美竞争实现俄罗斯的利益最大化,但考虑到当下中俄之间的联系已经如此紧密,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如此依赖中国,普京也不可能把事情做绝,按照西方的想法给出“投名状”,像《卫报》文章猜测的那样“切断中俄之间的军事关系”——此举如今无异于战略自杀,因为牵一发必定动全身。
如果俄乌冲突结束,不管结局具体如何,在涉及中、美、俄三方的关系问题上,俄罗斯最多只会退回到2018、2019年的状态:当时中美在贸易上打得不可开交,而俄罗斯基本就是中立观望,最多就是象征性地限制从美国进口某些产品,所占市场份额非常小。
退一步来讲,在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谁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能源买家?是中国,美国反倒是俄罗斯在能源出口领域的对手——俄罗斯怎么着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美国反倒是俄罗斯在能源出口领域的对手】
相比于美国,中国是更稳定、更具有可预测性的合作伙伴。为了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而牺牲一个最大的确定性,这笔账到底值不值,恐怕谁来都会算。
另外,中俄之间的军事关系是多层次的,不是说切断就能切断的。最表面的层次,是两国之间的军火交易,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对外军火贸易额骤减。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俄罗斯将来能出口给我们的武器装备只会越来越少,反倒是俄罗斯对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感兴趣。
进一步的层次,则是两国之间的军队间交流合作,从各种举行联合演习,参加军事竞赛,再到最近几年开始加速发展的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海上联合巡航。
再往深的一个层次,则属于战略合作,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下,提高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反对霸权、捍卫国家利益。英国《卫报》提到的“美国可能会要求俄罗斯切断中俄军事关系”,应该主要指的就是这一个层次。
【中俄之间的军事关系是多层次的,不是说切断就能切断的】
在这个层次中,美国的战略界还有一种“独特理解”:许多美国官员和观察家认为,一旦未来台海爆发冲突,那么俄罗斯可能会下场帮助中国。
在我们眼里,这种理解当然是荒谬不堪的,因为台湾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求助于任何外部力量——即使俄罗斯主动想帮忙,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来介入。
但在美国分析师和观察家眼里,既然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所谓“帮助了”俄罗斯,那么作为交换,俄罗斯未来就会在台海问题上给中国以军事支持。
特朗普很可能也认同这个想法,毕竟他曾将俄罗斯形容为一个打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在他眼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就是很强大,而中国自然也需要这份力量的支持。
不过,即便特朗普真的这么认为,并最后以此作为出发点,要求俄罗斯切断与中国之间的军事关系,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军事服从于政治,战争是政治的延伸,中俄深化军事关系是对大国政治的必然反映,也是中美俄地缘平衡的必然结果。只要美国对中俄施加的战略压力依旧存在,那么中俄之间的军事关系恐怕就不存在所谓“切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