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缴纳社保持观望甚至排斥态度。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自己本就微薄的薪资中,有一大块要用于缴纳社保,这让他们感到负担沉重。而社保基金的“现收现付制”更是让年轻人感到不公,他们缴纳的社保资金被用来赡养现在的退休老人,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不公平的代际负担。
“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保基金的筹集当期收入仅用于当期支出,也就是用在职职工缴纳的社保费用来支付当期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这一制度在年轻人群体中引发了诸多质疑。他们担心,自己现在缴纳的社保费用,可能无法在未来自己退休时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年轻人数量逐渐减少,而老年人数量却在不断攀升,未来养老金的支付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年轻人对社保的疑虑和抵触情绪,一些专家提出了批评,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躺平、得过且过。然而,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却为年轻人说了公道话。他指出,在现有的名义个人账户制度下,个人缴费实际上被用于统筹基金,过度强调“现收现付制”会消解年轻人的制度参与意愿,甚至可能激化代际矛盾。
周小川进一步解释说,年轻人缴纳社保后,却感觉自己的资金被用来“养”现在的退休老人,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缴纳社保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小川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个人账户养老金“供一配一”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年轻人每缴纳一份社保,国家就往他们的个人账户里投入相同数额的资金。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国家的资金匹配,激发年轻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事实上,周小川提出的这一模式并非无的放矢。当前我国的社保“现收现付制”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而年轻人数量却越来越少。这导致未来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所缴纳的社保费用,将难以支撑数量如此众多的老年人群体。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48年,一个年轻人可能要赡养2.7个老年人。这样的抚养比无疑将给社保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
然而,周小川提出的“供一配一”模式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国家给年轻人个人账户投入相同数量的资金,这笔资金由谁来承担?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由国家财政全额承担,那么将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那么又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纷争。
其次,如果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都划入个人账户,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金将由谁来承担?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毕竟,现有的社保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支付惯性,如果突然改变支付方式,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小川在提出“供一配一”模式的同时,也建议采取以下三项配套措施:
第一,国家可以每年拿出垄断央企、国企的部分红利,投入到社保基金中,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这些红利是全民的财富,应该用于全民的福祉。通过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还可以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
第二,出售部分国有资产用于填补养老基金的空缺。这一措施是基于历史原因的考虑。在过去的岁月里,许多老年人在年轻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剩余价值被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投资。现在国家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通过出售部分国有资产来弥补养老基金的空缺。
第三,对当前社保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使其能够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必须确保其安全性和收益性。通过投资股市等资本市场以及对国企、央企的投资参股,可以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还可以提高其支付能力。
综上所述,周小川提出的“供一配一”模式及其配套措施为解决年轻人不愿缴纳社保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然而,这一模式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只有通过“多管齐下”,才能确保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让年轻人愿意缴纳社保,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起主导责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来引导和规范社保制度的运行。同时,企业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保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而个人则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缴纳社保的重要性,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