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四年举行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比赛项目分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表演项目是其一大特色,分竞技、技巧和综合3类。
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幕以来,161个表演项目(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有170个小项,其中已在新疆昭苏完成9个小项)依次亮相,展现着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我省竞技类《菌儿丰收赛》《团结花开》《柚子飘香》《竞速彩篷》、技巧类《跃动鼓韵》、综合类《鼓语欢腾》《欢庆》等7个表演项目依次登上本届运动会的舞台,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与艺术和体育的完美结合,成为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美美与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载体。
《欢庆》
菌儿丰收赛 民族文化的创新表达
八月,伴随着雨水的到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崇山峻岭间,野生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小伙子们弹着镇南月琴,女孩们则和着琴声,或拍手或拉手跳舞,在彝族毕摩的祈福声和嘹亮的过山号声中,楚雄州传统的“开山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菌儿丰收赛》
随后,在毕摩的带领下,大家进入茂密的松林间,寻找今年的“首朵菌儿”,彝族少男少女共同上前将它摘下,交由毕摩系上红绳,寓意风调雨顺……
随着表演项目《菌儿丰收赛》运动员们的舞台表演,楚雄州“开山节”里蕴含的生态智慧展露无遗。
“‘开山节’不仅表达了各族群众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之情,还成为了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执行编导高宁介绍,《菌儿丰收赛》以哀牢大山之中野生菌丰收为背景,两组运动员以竞速规则完成“采菌比赛”“收菌比赛”“抢菌王比赛”三个环节,具有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民族体育运动的群众性、观赏性。
“这是《菌儿丰收赛》第一次正式公开露面。”高宁说。
接到编创表演项目参加本届运动会任务的高宁,开始思考要创作怎样的项目才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文化性、体育性及群众参与性等特征。
“在双柏县采风时,独具民族特色的‘开山节’令我印象深刻,云南又是全国有名的‘野生菌王国’,如果将这些元素搬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肯定能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践行。”结合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的规则,高宁将“开山节”中适合舞台的元素进行了创作提升,《菌儿丰收赛》由此诞生。
带着一个全新的项目,高宁第二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菌儿丰收赛》有汉族、彝族、苗族等民族运动员参演,均来自双柏县文化艺术团,在昆明集训期间,大家团结协作,不断完善表演动作,特别是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我们还把一些细节进行了改进。”高宁说。
运动员李斌第三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从楚雄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段段经历成为李斌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能够再次参加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菌儿丰收赛》不仅是智慧、协作的比拼,更是团结、合作的展现。”李斌说。
《团结花开》
团结花开 以“花”为媒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采摘鲜花、装饰花车、身背花簸箕……走进表演项目《团结花开》,聆听一场与“花”有关的故事。
草木繁茂、四季花香。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每一个民族都代表着一朵绽放的鲜花。在一年一度的赛花节上,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姑娘小伙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共赴一场用鲜花编织出的民族团结盛宴。
“《团结花开》是第一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经过四稿的修改,虽然以赛花节为背景,但不仅仅局限于展现这一民族文化的魅力。”项目编导普德芳表示,该项目寓意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云岭大地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景象。
据介绍,《团结花开》共有18名运动员参加,包括傣族、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民族。比赛分为“送花比赛”“插花比赛”“运花比赛”三轮,规则别具一格,“山区队”和“坝区队”两组运动员在同样的人数、相等的距离、相同的道具中,以最快速度完成规定的动作难度障碍赛跑后,先装饰完花车,并抢到花树顶端的手捧鲜花为胜。最后,在鼓铓镲及音乐伴奏中,所有人会跳起欢乐的民族团结舞。
“我们将两队命名为‘山区队’和‘坝区队’也是有深意的。”普德芳介绍,在西双版纳州广袤的土地上,13种少数民族分布在大山深处、热带雨林间、江河流水畔或平地坝区,彼此间形成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良好氛围,在开展“坝区帮山区,山区学坝区”模式以来,各民族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将《团结花开》所蕴含的意义完美地呈现出来,成为了运动员们的责任。
“这是我第五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了,《团结花开》是为参加本届运动会全新创作的项目,对于我们来说训练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运动员叶次认为,在这场比赛中,“山区队”和“坝区队”谁获胜已不重要,每一朵绽放的鲜花,都是对民族团结的歌颂。
《柚子飘香》
柚子飘香 欢庆丰收 共话团结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弄岛镇位于中缅边境,作为瑞丽柚子的主产区,这里村村寨寨几乎都种柚子,是云南有名的“柚子镇”。
金黄的柚子、丰收的喜悦……随着表演项目《柚子飘香》,登上了本届运动会的舞台。
“每当丰收时节,云南各族群众就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以此欢庆丰收、共话团结。”项目编导安平表示,该项目展示的是云南各族儿女积极、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这是安平第三次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编导,带着一个个作品,他向全国观众展现着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
本届运动会,安平以柚子丰收时节劳动场景为背景,进行精简改编,并丰富、规范其比赛内容创作了《柚子飘香》。比赛中,两支队伍采用三轮计数制,通过“摘柚子”“运柚子”“抢柚子”三轮比赛,最后的成绩以三轮累计柚子数量最多一方获胜。
安平介绍,《柚子飘香》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斩获表演项目竞技类二等奖,为参加本届运动会,再次进行了创新和提升。
竹竿、竹梯齐上阵,人背人摘柚;利用器物,大家一起运柚子;抱、挑、抛、传,看谁抢到的柚子最多……20名运动员通过《柚子飘香》,将速度与智慧、勇敢与乐观展现出来。
“《柚子飘香》运动员均来自德宏州,有汉族、傣族、德昂族等民族,团结协作不仅体现在项目演出中,还体现在日常的训练中。”安平说,到昆明集训以后,大家面临着海拔变化的影响,但是都默默克服身体不适,每天按时训练。
运动员依喊第二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他看来,这是巨大的荣誉。“排练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都会自己调整适应,大家都很珍惜队员的默契,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呈现出一场完美的演出。”依喊说。
伴随着这场“柚子狂欢”,各族群众情更浓了、心更近了……
《竞速彩蓬》 张博文/摄
竞速彩篷 走进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非常激动能够代表云南参加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因为它,我不仅受到体育精神的鼓舞,也感受到各民族团结奋斗、和谐友爱的氛围。”运动员青珠拉姆说。
青珠拉姆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她口中的“它”,便是登上本届运动会舞台的表演项目《竞速彩篷》。
搭帐篷藏语为“裹过”,帐篷是藏族牧民极具特色的居住场所,也是延续至今的牧民传统居住文化,更是承载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藏族人民对生活环境适者生存的诠释,也是藏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端午节这一天,迪庆州仍然保留着搭帐篷、耍坝子这一习俗。
“以当地牧民搭帐篷这一元素为背景,《竞速彩篷》采用鼓、镲来伴奏,通过‘搭帐篷架’‘裹帐篷布’‘彩饰帐篷’三轮比赛,展现迪庆州各族群众生活中的幸福欢乐场景。”项目编导斯那取追介绍,《竞速彩篷》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一等奖,为参加本届运动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提升。
斯那取追是第四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但和前三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不一样,这一次她成为了表演项目的编导。
“作为运动员,需要全身心投入训练,与队友培养默契。作为编导,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考虑整个项目的创作,要不断勉励运动员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还要考虑训练、表演中的安全性。”斯那取追表示。
运送支撑帐篷的杆子、组装帐篷框架、裹帐篷布、将装饰物品装上帐篷、将彩旗插至吉祥架……在昆明集训期间,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排练着。
《竞速彩篷》的19名运动员均来自香格里拉市,平均年龄20岁,他们中很多人都参加过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阿尺目刮斗嘎来》《塔城热巴》《欢乐收青稞》等精彩表演项目多次为云南省夺得一等奖。
“到昆明集训以后,大家面临着海拔变化的问题,但是都在不断地调整、适应。参加全国性的民族体育盛会,我们代表了云南各族儿女,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斯那取追表示,围绕帐篷,迪庆州各族儿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帐篷内外共叙团结、共话幸福,因为《竞速彩篷》,各族运动员也更加相知、相亲、相惜。
《跃动鼓韵》
跃动鼓韵 象脚鼓声传新韵
四月,云南各地迎来泼水节,傣族、德昂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各民族同胞盛装打扮,与来自远方的客人一起载歌载舞,相互泼洒着代表幸福、吉祥的清水,共同庆祝、祈福求祥。在这个狂欢的时刻,大家纷纷敲起象脚鼓,用歌舞迎接节日的到来。
象脚鼓是如意吉祥的象征,带着象脚鼓,龙舒静再次登上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
“上一次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真的很荣幸能够以编导的角色再次来到这个舞台。”以象脚鼓舞为创作元素,龙舒静结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特征,改编、创编了表演项目《跃动鼓韵》。
伴随着曼妙的音乐声,《跃动鼓韵》以男子舞动的小象脚鼓、大象脚鼓为基础和铺垫,引出女子脚蹬象脚鼓,从而衍生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象脚鼓技巧,技巧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精彩,融合了体育运动和表演项目的特点。
“咚咚咚”,敲打象脚鼓面传出昂扬、清脆的音色,与刚柔并济的象脚鼓舞共同谱写出云南民族文化的魅力,将云岭大地各族儿女的豪迈、热情、外柔内刚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跃动鼓韵》共有19名运动员参加,来自云南各个州市,包括汉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等多个民族。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个民族体育的盛会四年一届,能够加入到《跃动鼓韵》,代表云南参加本届运动会,我非常荣幸,也很激动。”运动员张雷说,为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自己每一次训练都认真对待,虚心向其他队员学习、请教。
“在昆明集训期间,我们精心策划每一项训练内容,确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与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整体要求高度契合,力求展现出云南代表团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实力。”龙舒静表示,《跃动鼓韵》能够登上本届运动会的舞台,不仅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颂扬,更是展现云南多民族文化内核的一次契机。
铿锵有力、响彻云霄,一片欢声笑语中,《跃动鼓韵》里云南各族儿女“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互嵌共融局面清晰可见。
《鼓语欢腾》张博文/摄
鼓语欢腾 踏着鼓点起舞
鼓,是激情四射的歌;鼓,是豪迈粗犷的舞;鼓,是刚劲奔放的魂;鼓,是团结奋进的诗……在表演项目《鼓语欢腾》里,鼓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鼓语欢腾》以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彝寨子的羊头鼓舞为创作背景,整个表演歌颂幸福美好的生活。”项目编导王烁介绍。
2022年9月,绿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带着综合类表演项目《鼓舞奔腾》登上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为红河州代表队斩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以此为基础,王烁进行创新、提升,带着《鼓语欢腾》参加本届运动会,述说着彩云之南各民族亲如一家、携手发展的美好画卷。
这是王烁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使已经从事民族歌舞编导多年,但他依旧表示压力很大。“要在全国的赛场上展现出云南各族儿女的精神和风采,做梦都在担心自己还不够好。”王烁说。
与王烁一样,《鼓语欢腾》的运动员们同样时刻绷紧思想之弦,代表云南站上全国性民族体育盛会的舞台,他们一定要展现出最完美的状态,而这份自信,来自于夜以继日的训练。
据介绍,《鼓语欢腾》有19名运动员参加,均来自绿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包括哈尼族、彝族等民族,平均年龄24岁。
在昆明集训期间,挥汗如雨成了《鼓语欢腾》运动员们的日常,除了体能训练,还要一遍一遍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力求以完美的表演讲好云岭大地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训练很累,一整天的时间基本都在排练,但是代表云南参赛,大家感觉很荣幸,把独具魅力的云南民族文化风采展现给全国各族同胞,是我们牢记的使命。”运动员陈夏表示。
所有人的努力,成就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咚咚、锵锵……”在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的赛场上,热闹的镲子打起来了、幸福的羊头鼓敲起来了,身着彝族服装的小伙、姑伴随着激情的鼓点和铿锵的节奏,以昂扬的豪情歌颂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好盛世,展现着云南各民族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的时代豪情。
《欢庆》
欢庆 跳出丰收的喜悦
汗水洒满地,手巾田间飘。又是一个丰收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心欢喜,姑娘小伙齐欢聚,欢庆年年都平安,年年都是丰收年。
以此为背景,表演项目《欢庆》在本届运动会舞台上精彩亮相。
该项目教练、辅助编导蔡超介绍,手巾舞是文山州壮族群众的原始乐舞,逐步发展演变成了模仿插秧、打谷、劳作等动作欢庆丰收时跳的传统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巾舞演变成了民族节庆、传统节日中万人同乐的集体性舞蹈。
为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蔡超和团队在广南县壮族聚居地采风时,将当地丰收所跳的手巾舞与表演项目相融,创作了综合类表演项目《庆丰收》,并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斩获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庆丰收》的基础上,蔡超和团队结合本届运动会做了创新、提升,为本届运动会打造了《欢庆》。
“我们做了很多的调整,一方面力求更加适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新时代手巾舞的民族文化魅力。”蔡超介绍,为适应全国性的舞台,《欢庆》在编排和音乐方面做了很大的提升修改,特别是将原本表演时所用的白色毛巾换成了黄色、绿色拼接毛巾,象征着成熟的稻谷,更能传递出丰收的喜悦。
在《欢庆》中,带有韧性的手巾舞动作,既保留了传统舞蹈的动作韵律,又加入了一些现代舞蹈的节奏应用,时而轻快缓慢,时而热烈奔放,是对打谷、劳作的模拟性表演和对金秋五谷丰登场面的艺术再现,更是各民族共庆丰收,共享丰收喜悦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体现。
打造了一个好“剧本”还不够,经过严格选拔,来自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20名运动员加入《欢庆》的表演中,虽然曾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但代表云南参加本届运动会,大家觉得需要改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前三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只想把编导的想法呈现出来。这次作为教练和辅助编导,要操心很多东西,比如运动员的健康情况等。”蔡超说,大家都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反复修改打磨,将项目完美地呈现在全国各族同胞面前。
“在《欢庆》的训练中,动作要求、体能要求都更加严格,能够代表云南参赛,我们都从不喊累,队员们来自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瑶族等不同民族,大家都互相帮助,力求呈现出一场完美的表演。”第三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潘方玥感受颇深。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云南网记者 王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