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代表们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等。毛泽东毫无悬念地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但出人意外的是,众望所归的毛泽东却未能全票当选。那么,是谁没有给毛泽东投票呢?



9月30日这一天, 选举现场的工作人员对主席选举的票选结果进行反复核对,发现确实有一个人没有投毛泽东的选票。许多人觉得这是他本人谦虚,没投自己的票,因此少了一票。事实上,并非如此,毛泽东同样投了自己。后来经过调查发现,的确是有一个人投了反对票,他就是张东荪。那他为什么要投反对票呢?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



张东荪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是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最早的宣传者之一,是主张基尔特社会主义(亦称“行会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中共信赖的朋友。

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爱国抗日思想,曾被日本侵略者拘捕,在牢中吃尽苦头。张东荪为中共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日的工作。他回忆:“七七事变后,中共华北局地下工作人员与我联。1938年我去汉口参加参政会,当时因为看到参政会并没有大作用,而且又怕后方苦且又丢不下家,于是自己觉得还不如回燕京来做一些切实的工作,当时我通过王君做了两件事情,一是送学生去解放区,一是送医药去”。



解放战争末期,张东荪不辞辛劳,多次劝说傅作义与中共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北平问题,以保护这座千年文明古都。经过他的努力和奔走,傅作义同意中共提出的和平条件,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张东荪对自己为此所作的贡献,深感自豪,自以为“生平著书十余册,实不抵此一行也”。



作为民盟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东荪坚定地反对独裁统治,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

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张东荪不仅是大会主席团成员,还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手握重要一票。张东荪并非共产党员,在思想意志方面摇摆不定,他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又不赞同用革命方式推翻国民党统治及剥夺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的做法,主张应折衷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就是“中间性的政制”,即“在政治方面比较上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他宣扬走“中间”道路,对我党的思想并非全部认同。因此,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张东荪投下了反对票,毛泽东因此未能全票当选。



建国后,张东荪犯下不少错误。他不认可我国亲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竟然试图当中美的“调和人”。为了让美国人相信自己的诚意,张东荪将我军的一些重要情报出卖给敌方,给志愿军前期作战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民盟内部对张东荪进行全面批判,把他开除了,公安部要以“叛国罪”将张东荪法办。但毛主席心胸宽广,主张对张东荪从宽处理。毛主席说: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养起来。

晚年,张东荪也进行了自我反省,曾写道:“书生谋国直堪笑”,抒发了他的人生感慨。大家对张东荪的人生经历,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