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9年1月31日,北平城门大开,城楼之下红旗招展,百姓笑靥如花。
解放军未费一兵一卒,保全了这座千年古城。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飞身下马,款步走向人群中的一名女子,伸出手去,笑着说道:
“傅小姐,和平解放北平,你功在千秋。”
聂司令口中的“傅小姐”正是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的长女——傅冬菊。
但令人惊奇的是,她却是一名共产党员。
左为聂荣臻
国民党司令的千金怎么会加入共产党呢?
傅作义又是否知道女儿的真实身份?
一个小姑娘与北平解放又有什么关系,能得到聂荣臻如此盛赞?
让我们从1948年的那场转变说起...
败局已定,托女求和
1948年10月,奉毛主席指令,林彪率领四野率先攻下了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锦州。
而后,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顺势围困长春。
不久后,镇守在此处的国民党东北“剿总”郑洞国宣布投降。
战至10月25日,国民党东北主力廖耀湘的10万大军也被解放军全歼。
至此,解放军基本已经拿下了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近在眼前。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收到前方战报,怒火攻心,差点晕死过去。
而比他更为焦急的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
而且,东北野战军在营口——锦州一带稍作休整之后,下一步便是朝着山海关进军,欲与华北野战军形成“南北”夹攻之势,发起平津战役。
11月17日这晚,北平傅公馆的书房内灯火通明,傅作义靠坐在书桌前,紧皱着双眉,盯着手里的电报。
这是蒋介石从南京的来电。
他要华北国民党军做好南撤的准备,同时让军中的干部家属全部转移到福州。
但这一次,傅作义却不愿意再服从这道军令了。
傅作义
不过,他并非要固守江山,只是不愿再相信蒋介石。
众所周知,蒋校长最喜欢“任人唯亲”,但傅作义并非蒋的嫡系。
蒋介石虽然表面上重用他,此次命他南撤,也在电报中许给他“东南军政长官”的职位,
但卸磨杀驴的事,蒋校长也不是干不出来。
傅作义若率部撤往江南,他的基本部队极有可能会被中央军一口吞掉。
最重要的是,战事进行至此,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军所到之处,皆有老百姓夹道欢迎。
显而易见,蒋介石失了民心,此战败局已定。
傅作义并非愚钝之人,自然看得清局势。
但处在进退维谷的绝境之中,他却没有召集手下的将领开军事会议,而是敲响了女儿傅冬菊的房门。
彼时已是深夜,傅冬菊却穿戴整齐,像是已经等了很久,见到父亲,也并不惊讶。
傅作义走进屋内后,将房门反锁,走到里间,低声开口:
“冬菊,替我给你那边的朋友带封信吧。”
傅冬菊闻言,眼前一亮,立刻找来纸笔准备记下父亲的话。
但傅作义却一把夺了她的笔,冷声责备道:
“这能写在纸上吗?用脑子记。”
傅冬菊
第二天,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便出现了一封谋求和谈的电报。
而发出电报的正是傅冬菊。
她是家中长女,于1924年12月出生在太原。
彼时,傅作义还是山西军阀阎锡山手下的一名团长,尚处在名不见经传的阶段。
所以,傅冬菊并非一出生便是将军千金,她的童年也过得很清苦。
后来,傅作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战功赫赫,不仅从日伪手中夺回了百灵庙,还收复了五原。
毛主席曾三次亲自致信,称赞其为“北方领袖”,有着“跃乎民族英雄之抱负”,对其盛赞不已。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傅作义便主动给中共中央写信,邀请了二十多名中共干部来军中做政治宣传工作,还制定了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出一辙的“十大纪律”。
此后,傅家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他的老上司阎锡山直言傅军是“七路半”。
而就在傅作义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与母亲一同迁往重庆居住的傅冬菊也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当时,原设于天津的南开中学为躲避战乱迁到了重庆。
许多国民党高官的子女都在这里就读,15岁的傅冬菊也是其中一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成之后,华夏上下一盘棋,南开的学生们上不了战场,但爱国热情丝毫不输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他们成了一个叫“号角社”的读书会,专门传阅抗日救国的书刊,还经常邀请一些南开的名人校友来开讲座。
其中有一位常客,正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首席代表——周恩来。
周总理与青年
在南开中学就读时,周总理就曾喊出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至今都振聋发聩。
所以,这样的演讲天赋加上他多年累积的学识,再配上其与生俱来的风度,
不难想象,周总理的演讲会对这些青年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影响。
况且他本就重视青少年的爱国教育,所以只要有时间,基本不会拒绝学弟学妹们的邀约。
可前线后方的工作都等着周总理去协调,他再愿意演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傅冬菊和同学们便经常去八路军办事处所在的曾家岩登门拜访。
周总理即使再忙也会抽空见一见这些青年,还时常留他们吃饭。
在其熏陶下,傅冬菊他们越来越了解共产党的主张,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愈加向往。
后来,号角社成立了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秘密小组,傅冬菊,以及蒋介石心腹陈布雷的女儿陈琏都是其中一员。
陈琏
女儿中学毕业之后,傅作义曾有意送她去美国深造,连出国手续都请胡适办好了。
可傅冬菊却不愿意在国家危难之际离开,便跟父亲撒娇说:
“国家需要我,爸爸也需要我。”
见女儿有如此志气,傅作义心中自然无限骄傲,也就顺了她的意愿。
1942年,傅冬菊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由南迁的清华、燕京(今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大,在外语系学习。
进了大学之后,傅冬菊便离开了父母的护佑,开始独立生活。
也正是在这里,她在已是联大中共地下党员陈琏的引荐下,加入了党组织成立的“民主青年联盟”,并积极参与了共产党组织的各项爱国活动。
1946年,抗战胜利后一年,傅冬菊顺利从联大毕业,和母亲一起移居西安。
西安晋绥公署主任胡宗南还亲自设宴招待了她们母女。
席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傅冬菊,摆出长辈的姿态,劝道:
“听伯伯一句话,不要跟别有用心的人来往,要不我给你介绍个工作,过几年再找个好人家嫁了才是正理。”
胡宗南话中的“别有用心之人”自然指的是共产党员。
傅冬菊一听便懂了他话中之意,笑着没答话。
不明所以的傅母替女儿回答了胡宗南的问题,语气中还带着些许骄傲:
“工作的事,冬菊连她爸爸都没让插手,自己已经找好了,在《大公报》做记者。”
《大公报》旧照
这年六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内战。
为了笼络抗日干将,他可谓是下了血本。
傅作义被任命为“华北剿匪总部”总司令,掌管华北四省二市的军、警、宪、政、财大权。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将自己的专机“追云”号送给了他。
傅作义从小小的团长做到一军之长,靠的是实打实的战绩。
一个有实力的将领最渴望的便是一个能施展才华的机会。
作为蒋介石的非嫡系将领,能受此“重用”,傅作义便一时昏了头,没有看清局势,也选错了路。
冬菊入党,替父传信
傅冬菊闻讯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张家界想劝父亲回头是岸。
但彼时,傅作义认为自己已经选了队伍,反悔便是言而无信,对蒋介石更是有了一丝愚忠,根本听不进女儿的劝解。
父女俩最后便不欢而散。
但傅冬菊却没有因父亲的一时糊涂而改变立场,于1946年秋天提交了入党申请。
但她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党组织对其入党的申请也必然需要更加谨慎地考量。
好在傅冬菊一直坚持,于1948年再次提出了入党申请。
可喜的是,因她多年以来的坚定态度和爱国表现,她于这年9月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个月后,锦州解放,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傅作义以闪电战的方式偷袭中共中央的临时驻地——西柏坡,
但他们的计划早已被我党的情报人员提前获知。
蒋介石
毛主席急令两个纵的兵力回冀中阻击敌人,同时命东北野战军进军冀东,直抵北平。
国民党军偷鸡不成蚀把米,仓皇回师救自己的司令部。
10月25日,毛主席亲自攥写了《评蒋、傅作义军队梦想偷袭石家庄》一文,不仅直接点出了蒋介石的目的,还透露了进军华北的意愿。
至此,傅作义被当头淋了一盆冷水,头脑也变得清醒起来。
傅冬菊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因为在家书中父亲对她劝和的态度不像从前那般抵触了。
所以当她的上级黎智问:
“你父亲是否有起义的可能?”
傅冬菊才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且主动领下了去北平说服父亲接受和平协定的任务。
就这样,她住进了北平的傅公馆。
但考虑到傅作义的态度并不明确,傅冬菊遵守上级规定,没有透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准备见机行事。
傅冬菊
11月2日,沈阳解放,蒋介石在南京吐了血,而傅作义则在书房坐了一夜。
傅冬菊试探着对父亲说:
“爸爸,我今天见到了联大的同学,他让我给您捎话,说共产党希望与你再次合作。”
这一次,傅作义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反问道:
“你的老同学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特务?”
傅冬菊一听这话,顿时燃起了希望,再三保证对方的身份绝对可靠。
但傅作义却没有再继续说下去,眼神中满是犹豫。
就他的处境而言,要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也确实不容易。
用傅作义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面临着“三死”:
一是,作为战犯面临死刑。
二是,被蒋介石暗杀。
三是,被想不通的部下刺杀。
但就在他迟疑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坐不住了。
他们见蒋介石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又另生一计,以保全自己在华谋取利益的机会。
美国派代表,找到国民党地方军的军长,鼓动他们佣兵自立,搞地方割据。
傅作义冷眼看着美国人唱了半天的独角戏,而后不冷不热地回道:
“此事干系重大,需与同僚商议才能作答。”
待人一走,他扬手打碎了茶杯,怒不可遏地说道:
“这些美国人就是要分裂中国,再慢慢蚕食!”
傅作义作为当年的抗战虎将,家国情怀早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而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一个爱国军人的底线。
但蒋介石向来以美国人马首是瞻,如今兵败如山倒,他更会紧紧抱住洋人金主的大腿。
傅作义深知国民党没有这个本事守住江山,所以他倒向共产党的心思便更加明显了。
傅作义
而这一切都被傅冬菊看在眼里。
她的任务本就是当好桥梁,让党组织及时知道傅作义的顾虑和思想变化。
傅冬菊将傅作义的这些变化及时向上级做了汇报,同时开始有意无意地在父亲的书房中放一些共产党的刊物,毛主席的著作。
傅作义作为一个政客怎会看不出女儿的心思,但却从未出手阻止。
而这种默许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后来,傅冬菊借机向父亲,转达了党组织的意思:
“那边的朋友说,您若同意和平解放北平,便是使一方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保全了北平城中的文物古迹,这是大功一件,功过相抵,他们不会再计较前事。”
这番话也正是中共中央力求和平解放最主要的原因。
傅作义听后,心中极为动容。
北平城内几千年的文化古迹若砸在他手上,才真成了千古罪人。
北平旧照
这才有了前面所说的,
11月17日那天,傅作义让傅冬菊传信,抛出了和谈的橄榄枝。
而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阅过电报后,并没有及时做出回复,而是淡笑一声,对周总理等人说:
“傅作义还是心存幻想,我看先不回,让他再清醒清醒。”
父女携手,殊途同归
毛主席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傅作义在电报中表示:
他想要游离于国共之外,作为第三方参与联合政府。
傅作义的意思很明白,即想要保存军队,不愿意交权。
那这就如同唐朝的藩镇,就算他没有割据的意愿,日后却难免会生变故。
党中央领导人不可能允许留这样一个隐患,影响国家未来的安宁。
毛主席思虑再三,点燃一支香烟,缓缓开口:
“没有大军压境,他是不会真正求和的。”
1948年11月18日,中央军委下令:
命林彪率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
聂荣臻则指挥华北野战军配合,双方迅速包围傅军。
12月14日,解放军攻克了廊坊、丰台,兵临北平城,城中的国民党军成了笼中之鸟。
而后,党中央公布了43名头等战犯的名字,傅作义排名31。
闻讯后,走投无路的傅作义决定实行三条:
“发表和平通电;自行解除兵权;去南京给蒋介石请罪。”
傅冬菊得知后,劝父亲不要冲动,并立刻上报给了党组织。
毛主席
1949年元旦凌晨2时许,林彪派人送来了毛主席亲自写的电报,傅作义看后大受震撼:
“先不要发通电,否则会招致蒋军的报复...
只有被列为战犯,傅在蒋系军面前的合法地位才会加强...
只有坚持打下去,才能令部下信服,除和谈之外再无出路...
和平解放北平,我们可赦免其战争犯罪,并保有其部属...
不应去南京,否则有被扣留的风险...”
这一封电报足以可见毛主席思虑之周全,
傅作义所有的担忧都在其周密的部署下巧妙化解了。
他握紧女儿的手,不禁有些后怕,激动地说:
“你也是共产党吧,你选的路比我好,毛泽东的纵横筹谋之才,确实非常人可以相较。”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率25万守军陆续撤出北平城.
八天后,解放军在百姓的夹道欢迎中进城,千年古迹得以免于战乱。
全国解放后,傅作义被委以重任,接连担任了国防委员副主席、水利部部长等职。
解放后的傅作义
而傅冬菊先是跟着中原野战军南下,担任战地记者,后来又参与了《云南日报》的创立。
1951年起,她被调到《人民日报》,一直工作到1995年离休。
在这期间,傅冬菊为祖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007年7月2日,傅冬菊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后记
傅冬菊与傅作义这对父女,站在不同的阵营中,最终却殊途同归,
将一桩错误的选择改写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美谈。
我们应当记住这些为祖国的和平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
参考文献:
党史文汇:《殊途同归父女俩——傅作义和傅冬菊》
党的生活:《北平解放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