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最近我关注到一个现象,上海有一些老旧小区轮到“原拆原建”,但是征询都没能通过。然后项目就搁浅了,居民们继续住在老破小里,等下一轮的“城市更新”。

先是普陀区甘泉三村因为征询同意率只有83.56%,未能达到标准而停止。(如下图)


接着是11月17日,长宁区天山五村1-2号8栋楼因为征询同意率只有72.89%,未能达标而停止。(如下图)


按理说,“原拆原建”对于老破小来说是件好事,居民应该是有“获得感”的,可还有2-3成的居民为什么要反对呢?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小区原拆原建征询通不过”这件事


02

原拆原建

原拆原建

一般是指旧住房按原建筑面积、原房屋位置拆除之后翻新房屋。

原拆原建的这种城市更新方式,原则上是不增加原来的建筑面积的,但也有一些特例。

  • 比如原来某些房子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为了完善使用功能,新建的房子会增加这部分的面积。

  • 再比如说,原来的房子没有电梯,新建的房子为了满足建筑规范,也会增加一些面积。

这部分增加的面积,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居民额外出钱的。另外原拆原建的房子,在房子建设过程中,居民还能享受一定的租房安置费。


换句话说,政府花钱给老破小的居民重建房子,不收你钱,还给你过渡费。(上图为甘泉三村的过渡安置标准)

另外,原拆原建可以让很多老人不用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环境,原有的居住氛围、邻里关系都得以延续。

那这等好事,为什么这几个小区征询还通不过呢?


03

原因分析

反对“原拆原建”的居民,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希望动迁,不希望原拆原建。

因为他们认为:动迁的补偿标准更有利。而且还可以选择“货币化补偿”的方式,形式更多样,居民的选择更灵活。

往往这样的居民,自己不住在本小区。小区里的房子也不是ta唯一的住房,而是ta争取利益最大化的“筹码

居民希望通过“博弈”达到利益最大化,使得自己的老破小从“原拆原建”变成“动迁”,我觉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按照现在的政策来看,非常渺茫。


第二、年纪大了,不愿意折腾。

住在老旧小区里的居民,老龄化程度很高。很多老人其实已经不太能“折腾”了,而且子女也不希望“折腾”父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留下遗憾

而且老人在租房市场上是最不受待见的“客户”,因为房东也怕意外,影响自己的房产。所以3-5年的过渡期,对老人来说可能太长了,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动“的原因。

虽然是原拆原建,但是对于一个新房子,老人也是需要适应的过程。人老之后,最害怕的是“变化”,所以会选择“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家庭条件差,害怕后期的费用兜不住。

很多原拆原建的小区,户型都很小,一些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他们担心房子新建之后,装修、买家具需要再花钱

还有新小区的各种使用费用会提高,自己“吃不消”。比如原来可能就几毛钱的物业费,一下子变成几块钱了。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反对理由。但我认为:上面三条理由确实是“客观存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无理取闹。


04

征询率

另外,我还关注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原拆原建”项目的征询上,需要全体居民100%同意,或者更准确的来说是产权户100%同意。(如下图)


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情上,征询只要两个“2/3”同意就可以了。


而造成征询比例不同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原拆原建,涉及到的是业主专有部分的利益;而加装电梯,涉及到的是业主共有部分的利益呢?

法律专业的朋友,可以在这块给一些支持和解释,让普通老百姓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05

建议

城市更新是对一个城市很好的“织补”,而征询也是对于社会“公平性”的一个有力保障。

那么如何让“原拆原建”这种更新方式,更能被老百姓接受呢?

我提如下两个建议。

第一,允许居民在一定范围内购买“平方”。

因为轮到“原拆原建”的一些小区,本来的户型面积都不大,使用上就不方便。即使新建后还是存在功能不合理等问题,居民会觉得有些“鸡肋”。

下图是两个停止原拆原建小区的户型,我从链家的网站上找到的,很巧合都是28平方。这样的户型就是个“一室户”,连个吃饭的厅都没有,如果新建之后还是这么点面积,是不是有点“不够用”呢?(如下图)


正巧彭三小区这个实施了“原拆原建”的小区,户型面积也差不多在这个面积段,我们不妨来比较下。 (如下图)


从平面来看,以一室为主,局部两室,设计成“一统间的形式。但是这样的户型也有不少问题。

比如说进深过大,导致套内采光不理想。另外据入住的居民反映:开敞外廊雨天会进水,导致地面湿滑,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能否放宽一些面积呢,让户型更加好用一些呢?

其实这样的项目已经有了,杭州的浙江新村小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浙工新村位于杭州市中心,始建于1980年代,由13幢多层楼房组成。这次实施的原拆原建,涉及居民548户。

新建后的小区总建筑面积约为8.1万平方米,变成7幢小高层住宅,还将增加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超1500平方米,新设地下车位460余个,绿化率提升至25%以上,容积率从1.8提高至2.1


整个小区的更新费用约为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约为4.7亿元,其余资金由专项资金解决。

  • 房屋置换面积=旧房套内面积÷新房得房率;

  • 原有住房的面积部分按1350元/㎡出资,其中不满53㎡的房源,按照53㎡计算;

  • 每户最多扩面20㎡,扩面部分按市场评估价出资,约34520元/㎡(根据不同楼层、户型、朝向等因素略有浮动),钱在交房的时候付,可以银行按揭;

  • 地下车位每个售价20余万元;

  • 租房补贴按建筑面积算,每户每月最低3k;

  • 装修补贴看具体情况10万左右,搬家补贴3k;

这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不知道会不会成为“示范”,对于“原拆原建”工作的推进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能否适当降低征询的同意率?

“项目签约期限内,涉改范围整体签约率达到98%,且产权户签约率达 100%后协议生效。”

对于一些居民数量比较多的小区来说,这个同意的比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众口难调”,只要有一产权户不同意,就没法实施“原拆原建”了。

我去查询了一下《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发现其中有一个“签约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协议方可生效”的表述。 (如下图)


那么,是否可以将征询的同意率降低到95%呢?

对于剩余5%以内的住户房屋,进行征收呢?

毕竟每一次的征询过程,房管局、基层干部以及小区里绝大多数居民,都付出了很大的人力和时间。而征询通不过,对于盼望原拆原建的大多数居民来说,心理上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击”。


06

结束语

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来的工人新村变成了“老旧小区”,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更新是让老旧小区再一次焕发“青春”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城市已经走过了“大拆大建”的时代,一夜暴富的想法可以休矣。而“原拆原建”,是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表达形式”。

从征询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居民是欢迎这种形式的。而对于反对的居民,我们除了要加强政策宣传之外,是否可以在人性化和经济方面给予更多的“照顾”呢?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城市发展的“美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