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以为的诈骗,是需要你输入密码、转账的那种。

然而在数字化时代,现如今的诈骗已经发展到了不需要任何转账和密码的程度了。

可能在你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已经掉入了对方设好的“圈套”之中。

而这种“骗局”,在我们生活中却很是常见。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屏幕共享陷阱:从便利到危机

这种新型诈骗手法就是“屏幕共享骗局”。现如今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工作中都会多多少少使用屏幕共享。



然而,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普及,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瞄准了这一领域,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实施诈骗,让不少人在不经意间陷入了“钱包共享”的陷阱。

再上初中的小李就不小心掉入了对方的“圈套”。



小李平时喜欢玩游戏,然而由于学习繁忙,所以他想要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卖掉”换点零花钱。

于是他在账号上发布了一个售卖游戏的视频,没多久就有人来联系他。



双方约定线上交换游戏账号密码,并线上打款。

本来聊得好好的,但是买家却要求在一个叫“云会议”的软件上进行交易。

小李根据对方的要求,便下载了对方发来的链接软件,还向对方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便验证账号信息。



然而,小李并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手机屏幕已经被对方完全掌控了。

并且悄悄将其手机里的资金全部转走了,直到小李的母亲看见手机上的余额变少了之后,才直到小李是被人诈骗了。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屏幕共享诈骗案件频发,不少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骗子的“提款机”。

这些受害者中,既有对科技不太熟悉的中老年人,也有像小明这样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年轻人。

屏幕共享诈骗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隐蔽性极强的网络诈骗手段。



屏幕共享诈骗的“高科技”进化

屏幕共享诈骗之所以如此猖獗,一方面是因为其手段隐蔽、难以察觉。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骗子们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诈骗话术也说的有鼻子有眼,这使得整个诈骗过程更加复杂、更具迷惑性。



骗子们通常会伪装成购物网站客服、游戏交易平台客服等身份,以验证账号信息、处理退款等理由诱导受害者下载并开启屏幕共享软件。

一旦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那么骗子就能马上获取受害者手机里的东西,包括一些银行卡信息等。



这种诈骗手法不仅隐蔽性强,而且成功率极高。

由于这种诈骗手法隐蔽性强、难以察觉,因此不少人在被骗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到他们发现账户余额异常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报警和挽回损失的机会。

因此,屏幕共享诈骗给受害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都是巨大的。



Face Time视频通话

除了通过诱导受害者下载并开启屏幕共享软件外,骗子们还开始利用Face Time等视频通话软件进行诈骗。

湖南黄女士就遭遇了这样一起诈骗案件。黄女士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平时喜欢在网上购物。



一天,她突然接到了一个Face Time视频通话请求,对方自称是某购物平台的客服人员。

对方告诉黄女士,她不小心开通了平台的直播会员服务,需要尽快关闭否则将产生高额费用。

黄女士听到后就立刻要求对方取消会员服务,而对方却将她一步步骗进了早已编织好的“骗局”。



对方要求黄女士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并让她在屏幕上输入银行卡信息以便进行验证。

黄女士对这一切毫无戒备,她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了屏幕共享功能,并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然而,她并不知道的是,此时她的银行卡信息已经被对方完全掌控。

对方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获取了黄女士的银行卡信息后,迅速将其账户内的资金全部转走。



另一个案件则是在房地产工作的小蒋,小蒋的工作平时十分繁忙,经常需要大量的客户信息。

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Face Time视频通话请求,对方自称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小蒋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需要核实信息以确保账户安全。

小蒋按照对方的指示,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同样的骗局,同样的手法,小蒋的银行卡余额也在一瞬间被转移完毕。

当小蒋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立即报警,但由于资金已被转移,警方也无法追回。

这些案件再次提醒我们,屏幕共享诈骗的手法不断升级、隐蔽性也越来越强。



提高警惕,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面对屏幕共享诈骗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来保护自己。

可能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路边有扫码送东西的活动,这种二维码不要轻易扫描。



因为有可能这就是对方的“骗局”,还有陌生人发过来的链接,也不要随便下载。

无论对方是谁,用多么正常的理由要求你开启屏幕共享,都不能随便轻易同意。



如果真的要下载和安装软件时,我们必须要选择正规的应用商店和官方渠道,避免下载恶意软件。

一旦发现账户异常或被骗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冻结账户并报警处理。



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屏幕共享软件的普及与便利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新型屏幕共享诈骗的出现也提醒我们,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希望我们都有所警惕,谨慎操作,保护自己不受诈骗的侵害。



信息来源:环球网 《警惕针对学生的诈骗!“屏幕共享”变“钱包共享”!》

潇湘晨报 《湖南一女子被诱导开启“屏幕共享”骗走1.4万,警方详解诈骗过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