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山金钱石的传说

赵汗青·刘欣华

在安徽宿州,有一片被誉为自然与历史交汇的神秘领地——大乾山,它以不凡的姿态矗立于宿州埇桥区符离镇、顺和镇、夹沟镇接壤地带中间。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山峦,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迷人的自然景观,如同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记载着千年的沧桑变幻。四季轮回,山青水秀,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别样的韵味,让人仿佛踏入了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


宿州大乾山有很多民间传说,有孔子演礼处:相传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来到宿州,先在西二铺演礼,后在信徒秦东的介绍下,又来到大乾山为弟子及当地百姓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演礼活动,深入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老猫洞:位于大乾山南麓,相传有仙人居住,内有石桌、石椅、石床,洞深莫测。该洞又是朱重八(明太祖朱元璋)藏身处,至今洞口还有朱重八手刻“咸鱼翻身”图案。后来秦东看破红尘,来此洞中居住。

乾婆祠:又称(奶奶庙),相传乾山脚下有一位超龄姑娘,聪慧善良、乐于助人,却因误入贼船溺亡。后得太白金星引荐,被玉帝封为乾婆奶奶、山之神,人们便在乾山顶为其盖庙供奉,并规定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至初六为香火大会。


神泉:位于乾山南麓,无论旱涝天气,它始终不受气候影响,水晶莹剔透,潺潺地流入皇姑墓前,随即消失,从不远流。据说孔子来宿州演礼,来到此处,用其泉水解渴,由于其行为若君子,因此人们又称“君子泉”。

白居易与湘灵恋爱处:相传唐代“诗王”白居易少年时与东邻女湘灵,来此山游览,拜乾婆祠,留下美丽的传说。

还有一个,就是“金钱石”的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大乾山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神秘色彩。

带着对大乾山的崇敬之意,我们坐上画家永安(张见)的越野车,在朋友刘大勇的陪同下,前往大乾山顶。

登上大乾山顶的路上,沿途的景色宜人,清风徐来,婉转几多回,直到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黄色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皖北海拔最高的庙“奶奶庙”。


一生无私致力维护乾山“奶奶庙”、今年已经78岁的“乾山俞公”俞怀民,早早的在山顶上等着我们。在他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奶奶庙旁,有一块与众不同的奇石——金钱石。它静静躺卧在悬崖之上,表面点缀着如古币般的圆型图案,泛着微妙的金属光泽。在阳光的沐浴下,这些凹凸不平的印记仿佛有了生命,讲述着久远年代的故事。尽管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地质解释,认为这是自然侵蚀和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但金钱石依然带着几分神秘色彩,成为了吸引无数访客前来探索的焦点。

关于“金钱石”的来历,俞公说:大乾山自古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疲惫不堪的和尚路过此地,因某种原因昏倒在山脚。善良的“乾山奶奶”发现了他,毫不犹豫地给予住所,并细心照料直至和尚康复。为了报答“乾山奶奶”的救命之恩,和尚临走时赠予她一串金钱,嘱咐她用以改善庙里的环境。神奇的是,当夜风雨交加,金钱竟悄然融入石中,化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金钱石”。


次日清晨,“乾山奶奶”醒来,发现原本放在桌上的一串金钱不见了踪影,只在屋外的一块石头上看到了那金钱的清晰印迹。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痕迹逐渐变得像是镶嵌在石头表面的无数枚钱币,于是,“金钱石”的美名不胫而走。它不仅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奇观,也被视为吉祥与好运的象征,吸引了远近的信徒前来朝圣许愿,希望获得“乾山奶奶”的庇佑和那串金钱的福泽。

后来才知道,这个和尚是“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奏乐演唱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再后来,当地百姓便把“乾闼婆”和“乾山奶奶”合为一尊神像,一同共奉在山顶建筑里,上书“奶奶庙”。

虽然传说增添了“金钱石”的神秘色彩,但从地质学角度来看,这种石头的形成过程有着更为科学的解释,是自然现象为金钱石赋予了独特的外观和纹理,使其在收藏界中备受瞩目。金钱石有陨石撞击、火山活动和海水侵蚀而成之说。

一说金钱石的形成可能与陨石撞击有关。陨石撞击地球时,飞溅的陨石熔岩和碎石屑与周围的岩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疙瘩状结构。‌

‌另一种观点认为,金钱石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火山爆发时,岩浆内部的气孔析出矿物质,形成各种造型,这些造型因气孔被拉长而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

第三种说法,这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空腔结构多是由长期的海水水蚀、风化作用以及矿物质填充形成的。沧海桑田,由于特殊的岩层结构,部分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析出,沉积在空腔内部,形成了类似古代货币的外观,这也是为什么“金钱石”看起来如此独特的原因。

无论其真实成因为何,“金钱石”已经超脱了单纯的自然现象范畴,成为宿州当地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文化标志。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每年阴历三月初一到初六,乾山奶奶庙会期间,人们会聚集在“奶奶庙”前的“金钱石”周围举行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

“金钱石”的传说,不仅是一部关于自然奇迹与民间信仰交织的美丽篇章,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保留对自然的敬重与对传统的继承仍然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来自大地母亲的馈赠,让它继续为后世留下无限的启示。

赵 汗 青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市,文史作家、文化学者、高级记者、文学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现任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新媒体主管,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安徽省一等奖。

刘 欣 华


刘欣华女,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市,英文翻译、文化学者、教育学博士。曾任盐城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副总编、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主任,宿州市埇桥区政协委员、知联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会长, 代表作品:“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