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漫步在黑龙江某个城市的街头,可能时不时会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人,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话,跟身边人交流。
他们可不是老外,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他们的人数占比并不算多,但外貌上的特点,却是最为鲜明的。
这个民族,便是主要居住在我国东北、新疆地区的“俄罗斯族”。他们曾经聚居在东斯拉夫,直到上世纪初,他们的祖先才来到了中华大地,自此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
百年前的俄罗斯族,为何要来到中国?时过境迁,他们如今的境况,又是怎样的呢?
百年前的逃难
说到俄罗斯族与中华民族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最早的一批俄罗斯族人,是随着清军进入中国的。
在清朝后期,曾经与沙俄爆发过一场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一些沙俄人兵败被俘,加入了满清八旗。
但这些人的数量较少,并不足以形成民族。俄罗斯族的大量迁入,是从1917年开始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开了克里姆林宫的大门,也标志沙俄旧政权被推翻。
彼时,民众的怒火自然而然地投向了过去的沙俄贵族,新政权也对他们采取镇压措施。
为了谋得生存,20余万俄罗斯族人,便只得逃亡异国他乡。
在当时俄罗斯的周边邻国中,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便是中国。当时的中国,还处在民国政府时期,这些逃亡的俄罗斯人首先来到的地方,便是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上海。
几年过去,这些俄罗斯族人渐渐适应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但也仍然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许多俄罗斯族人选择了北上,来到了黑龙江、新疆地区,想要更靠近自己的故土。
北方地区气候严寒,冬季大雪漫天,对许多南方人来说气候严苛,但对于俄罗斯族人而言,回到这里,简直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另一方面,中国的老百姓们也十分热情好客,面对这些有着“洋面孔”的人,他们不但不排斥,反而积极帮助他们融入中国的生活。
就这样,这些原本的“外来客”,渐渐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他们不仅学起了中文、吃起了中国菜,还为当地人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事物。
作为贵族,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小便受着艺术熏陶。来到中国后,他们也向当地人传播了他们的芭蕾、建筑、音乐等,也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比如近两年爆火的哈尔滨著名景点——圣·索菲亚大教堂,便是一座有着浓厚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俄罗斯盛行的芭蕾,也被他们带到了上海等城市,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
这种祥和安宁的氛围,只持续了十几年,便被无情地打破了。至于其原因,却并非俄罗斯族与中华民族间的矛盾,而是一场外来的灾难。
抗日战争中的俄罗斯族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袭击奉天(今沈阳),就此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战争爆发,无数东北青年投入到抗击日本军队的斗争中。而在这其中,也有不少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族青年。
为了这片收容他们的土地,他们也端起了枪,走上了战场。与此同时,远在新疆的俄罗斯族人也开始武装,组建了一支名为“归化军”的部队,加入了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场上,俄罗斯族人具备独特的优势:他们更耐寒,因此主要负责的是后勤运输工作;并且他们已经掌握中、俄两种语言,在情报传递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场战争,彻底消弭了俄罗斯族人与本地人之间的隔阂。为了抗击侵略者,他们也是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开国元勋之一——林虎将军。
林虎将军生于1927年,她的母亲,正是第一批来到中国的俄罗斯族人之一。他出生于哈尔滨,出生后的日子,也可谓是颠沛流离。
林虎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母亲相继病死,他自己则被一家农户收养。12岁那年,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
在之后的日子里,林虎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学习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林虎便是驾驶战斗机,翱翔在天安门上空的飞行员之一。
除了林虎将军外,还有一位俄罗斯族的抗战英雄,应当被我们铭记:他的名字叫莫洛奇科夫斯基,也是抗日烈士中的一员。
1937年8月,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淞沪会战爆发,彼时的莫洛奇科夫斯基,便是抗击日军部队中的一员。
他先是率领一众俄罗斯族人,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战斗,掩护当时的主力部队撤退。之后上海沦陷,莫洛奇科夫斯基却并未放弃抵抗。
他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建筑,在里面架设了电报台,为正在赶赴战场的抗日部队提供情报。后来,这处情报据所被发现,莫洛奇科夫斯基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日寇赶来前,他快速地销毁了一切文件,将面前的电台、手中的密码本一并销毁。随后,他毫不犹豫地举枪自杀,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
无数战士,都对他的抉择倍感钦佩,也感到发自心底的悲伤。
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组成了抗击日寇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正式将俄罗斯族列入56个民族,俄罗斯族也成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的俄罗斯族
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如今的俄罗斯族,也有着自己主要的聚居地,并且保留了自己的语言、饮食、生活习惯,以及传统服饰等等。
但如今的他们,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饮食上,也是一边啃着大列巴,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中国菜。
如今的俄罗斯族人们,早已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倘若你在街头见到他们,用英语或者俄语问“你是哪国人”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永远只有一句:
“我是中国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