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齐射下去,美军阵地基本没有活物了。”这是一名志愿军老兵曾说过的话。

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能发挥出如此巨大的威力?

老兵所称赞的正是苏联制造的恐怖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它曾一度让德国士兵闻之丧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由于采取奇袭行动,迅速占领苏联的大片领土,甚至打到首都莫斯科。

不过后来因为一场大雪,德国的重武器都成了哑巴,苏联红军也是由此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就在反攻期间,喀秋莎火箭炮发挥出巨大作用。



喀秋莎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发射速度非常快,杀伤力在当时也是一流水平。

一发炮弹过去,就算炸不死也得成终身残疾。喀秋莎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成为一片火海,没有活物也在情理之中。



德国士兵可以说是第一代受害者,后来他们还给这种火箭炮起了许多外号,比如斯大林的管风琴。

有的士兵还说,喀秋莎就是通往地狱的管道。由此不难看出,喀秋莎不仅给德国士兵带来巨大灾难,还有无尽的恐惧。

他们是第一代,第二代则是“联合国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士兵完全是在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重武器,我们的优势在于为正义的一方,有坚定的战斗信念和巧妙的战术,其他方面基本都是处于劣势。

苏联刚开始说的好好的,要为我们提供武器装备,结果斯大林最后来了一句,两个月后货才能到。



其实谁心里也清楚,他们手里有存货但就是不想给我们,因为他们不想再进行毫无意义的供给。

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曾给朝鲜大量武器装备,结果他们被美军打败了,所以那些武器装备都被美军缴获了。



斯大林感觉我们并不会比朝鲜军强多少,所以他们就找了个借口。

但让斯大林没想到的是,人民志愿军竟如此英勇,即便是全盛状态下的美军精锐,也得掉个胳膊缺条腿。

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斯大林直接下令为志愿军提供武器装备。



这些武器装备中,最耀眼的存在莫过于喀秋莎火箭炮。

但有个问题是,志愿军炮兵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用不了档次这么高的武器,所以还得请苏联专家来进行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专项培训后,喀秋莎火箭炮悄悄来到预定战场。



为何说是悄悄地过去?

当时志愿军没有空中优势,这么厉害的武器一旦被敌军侦察机发现,后果指定不堪设想。

所以在使用喀秋莎火箭炮前,要对其进行伪装转移,而且要从人迹罕至的小路走。



除此之外,喀秋莎火箭炮通常不会在白天使用,一般是夜间发射,因为不易被敌军侦察机发现。

而且用完后要迅速转移,免得被敌军侦察机搜索到。

即便我们配备上了如此厉害的武器,但做事依旧得格外谨慎,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嘛。



在1951年的一次战役中,志愿军首次用出喀秋莎火箭炮。眨眼间,近400发火箭弹直接飞了出去。

随着一阵惊天爆响,共有700多名美军士兵成了炮灰。

美军指挥官见状直接傻眼,他赶紧呼叫总部:“敌人火力突然增大,请求支援!”



从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一发喀秋莎火箭弹差不多能带走2名美军士兵,这在当时来说已经算很不错了。

简单来做个对比,当时美军发射的炮弹中,平均需要200发才能炸亡志愿军一名士兵,所以德国士兵的恐惧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发现志愿军的火力不同寻常后,“联合国军”开始进行秘密调查,不久他们得知我军已经装备了恐怖的喀秋莎火箭炮。

李奇微听说这件事后更是惊问道:“难道苏联派军入朝参战了?”从这一问不难看出,李奇微的胆儿差点被吓破了。

单单只是志愿军他们就应对不过来,更别说二战战胜国苏联参战了。

其实苏联的确派军参战了,但是秘密参战,因为苏联飞行员穿上了志愿军的衣服,讲话有时候也用汉语。

但他们的长相与我们有很大不同,所以没多久便被认了出来。



虽然已经发现苏联空军入朝参战,但美军没有到处宣扬,因为宣扬的后果将对他们十分不利。

志愿军曾多次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痛击敌人,在上甘岭战役时,喀秋莎火箭炮更是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最后获得巨大胜利。

但喀秋莎火箭炮可不能随意使用,因为一发火箭弹简直太贵了,差不多是8两黄金,这是什么概念?

8两黄金差不多是我国一个富农一年的收入,这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难道一发火箭弹真的有这么贵吗?



其实并没有,这是苏联故意抬高的价格。

所以当时彭老总下令,一定要用喀秋莎火箭炮迅速歼灭更多敌人,钱既然花了,绝不能白花!

在美军还不知道志愿军已经装备喀秋莎火箭炮时,他们还以为我们用上了缩小版的原子弹。

经过我国人民十年的省吃俭用,终于还完了欠苏联的债。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前辈,要不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怎么可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不仅有各种先进的火炮,而且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军舰等重武器同样让世人为之震惊。若有敌人来犯,必让其有来无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