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闲暇时光刷剧,被那部《小巷人家》深深吸引。

它把我们带回了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一条小巷之中,几户人家挤在紧凑的小院里,共用着厨房,就这样在岁月变迁中,演绎出了满是人间烟火气的故事,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剧里的故事精彩,剧外网友们的弹幕也格外有意思,大家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感慨,有人说不喜欢华妃、樊胜美那样的角色,却独独钟情于宋莹;

也有人感叹自己要是有庄超英那样的爹,黄玲那样的妈,成为庄图南就好了;

还有人憧憬能找个林工那样的伴侣呢。

想必不少人看着剧,都不自觉地在心里暗暗比对,想着自己要是剧中这几个家庭里的谁该多好呀。

不过,回归到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个家庭要想过得和顺美满,并不是靠读书读出个锦绣前程,或者一夜暴富就能实现的。

关键在于养成这3个好习惯,它们就如同家庭最好的风水,滋养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让家和万事兴成为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1、夫妻之间,尊重彼此感受

在《小巷人家》里,宋莹和林武峰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就为我们诠释了尊重在夫妻关系中的重要性。

他们二人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感情基础深厚。

宋莹性格直爽,心直口快的她在棉纺厂二车间那可是技术尖子,可也正因说话太直白,没少得罪人,结果在厂里分房的时候就吃了亏,排名靠后,评先进的时候得票也不多。

但林武峰是个有心人呀,他时刻把宋莹的情绪放在心上。

那个年代,物质相当匮乏,家里的米面粮油都是定量分配,粮票更是珍贵无比。

宋莹一直盼着能有一台电视机,林武峰知道后,悄悄用50斤粮票换了一张电视机票。

当他把电视机票递给宋莹时,宋莹心里明白,老公为了这张票肯定费了不少周折,受了委屈,可林武峰只是温柔地说:“你开心就好!”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家庭是爱的基本单元。”

家是爱的归宿,爱也是家的起点,而夫妻关系能否和谐,给对方提供合适的情绪价值是很关键的一点。

想象一下,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听到爱人一句“辛苦了”

那疲惫感仿佛一下子就能减轻许多;

要是再看到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那种幸福和温暖更是会涌上心头。

情绪价值的核心其实就是“被看见”,妻子的需求、老公的付出以及孩子的努力,都需要被彼此关注到、认可到,这是愿意尊重对方的前提。

夫妻之间要是都能在意对方的感受,尽力去满足对方的愿望,这就是最珍贵的情绪价值了,也是对彼此最深沉、最实在的尊重。

有心的网友发现,宋莹在整部剧中,总是戴着珍珠耳钉、珍珠项链,还有金色的手表,穿着时髦的凉鞋,整个人显得很精神。

要是林武峰是个小气又专制的人,觉得妻子打扮这些都是浪费,不允许她这样做,估计宋莹也没那个心情去精心装扮自己了。

导演李安也曾提到:“任何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尊重比爱更重要。”

夫妻两人若是整天冷言冷语,就算生活条件再好,处在顺境之中,心里也不会舒坦;

可要是能时常互相给予理解和支持,哪怕遇到生活的坎坷,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一起携手克服困难,让家庭生活热气腾腾呢。



2、兄弟之间,共同承担责任

剧中庄超英一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兄弟之间责任明晰的重要性。

庄超英身为家里的长子,父母对他的要求似乎没有底线,婚前,他的工资得全部上交给父母,自己只留很少一部分维持生活;

结婚后,在妻子黄玲的多次争取下,才从父母那儿拿回一半的工资,用来照顾自己的小家庭。

再看看庄超英的弟弟呢,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进厂顶了父亲的岗,工作是父母帮忙安排好的,结婚也是父母一手包办,几乎没让他操什么心。

而且等弟弟有了孩子后,父母还主动去游说庄超英,让他帮忙辅导弟弟孩子的学习。

同样都是儿子呀,这差别待遇实在是有些大,父母这样拎不清的做法,使得兄弟俩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完全没有清晰的界限了。

婚前婚后各自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赡养老人的担子、抚养孩子的事儿,全都搅和在一起,乱成了一团麻。

哥哥庄超英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弟弟呢,好像也习惯了依赖哥哥,觉得哥哥帮忙都是理所当然的。

《礼记》里讲:“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这告诉我们,所有的家庭关系都应该遵循一定的道理,以礼相待。

兄长自然要品行端正,做好榜样,弟弟也应该懂得体谅哥哥,主动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这样家庭才能和睦。

亲兄弟之间,也得把账算清楚,对待父母要共同承担起赡养的责任,各自也要守好自己小家庭的责任底线。

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和谐呀。

好在随着剧情发展,后来的庄超英也渐渐意识到了兄弟之间这种不平衡的家庭定位问题,开始反思自己以及父母之前的做法了,这才慢慢朝着让家庭关系更健康的方向去转变。



3、父母子女之间,不厚此薄彼

老吴和阿妹组成的那个重组家庭,在剧中呈现出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情况,很值得我们深思。

老吴和阿妹都是带着孩子重新组建家庭的,老吴这边有一儿一女,阿妹有一个女儿

在孩子们面临中考这个重要阶段时,阿妹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她想着自己的亲生女儿要是能通过中专考试,毕业后进纺织厂工作,那可是个稳定的饭碗呀,所以一门心思地希望女儿走这条路。

而对于老吴的女儿,阿妹就不太支持她读高中了,一个劲儿地劝她也去考中专,说毕业后当个老师也挺好的,可实际上老吴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很有希望考上好高中,将来继续上大学的。

很明显呀,一个亲生女儿,一个继女,阿妹这就是厚此薄彼了。

可世事难料,阿妹费了好大劲儿,好不容易等自己女儿毕业进了厂,结果正赶上市场调整,纺织厂进行改革,她女儿莫名其妙就没了正式编制,工资也没了保障,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这时候,阿妹的女儿心里就埋怨起妈妈来了,觉得妈妈当初没给自己规划好,没为她寻得好生活;

而老吴的女儿呢,也因为阿妹之前的那些算计,心里挺寒心的,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始终是个外人。

人们常说:“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有三个责任,那就是生养、兜底和托举。”

对于子女来说,养育之恩往往比生育之恩更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爱与关怀呢。

生育之恩那是上天赐予的缘分,可养育过程中付出的心血、给予的关爱,那才是实实在在能温暖孩子内心的呀。

就算家庭条件不好,生活艰难,没办法给孩子提供太多的物质帮助,那也没关系,只要是真心对待孩子就好。

但要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算计一些利益,就对孩子区别对待,这可绝对不是为人父母该有的做法。

就像剧情后面演的那样,老吴的女儿珊珊知道爸爸指望不上,就去求邻居帮忙辅导弟弟的功课,还借邻居家的房间让弟弟学习。

可到了自己结婚的时候,又开始打起邻居家空房间的主意了,行为举止变得和阿妹有些相似了,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网友们都说,珊珊虽然不是阿妹亲生的,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却变成了最像阿妹的那一个。

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往往就是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好的家庭里,父母的品德修养就是孩子为人处世的榜样,父母的性格特点也会成为孩子待人接物的底气。

要是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偏袒、挤压下变得一味忍让,看似懂事听话,其实内心早就千疮百孔了,说不定最后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一辈子都在重复着自己家庭里那些不愉快的相处模式。



《小巷人家》这部剧之所以能在豆瓣上收获众多观众的认可,得到很高的评分,就是因为它把这些真实又深刻的家庭关系问题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家庭关系里的酸甜苦辣。

所以,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不是读书读出多高的学历,也不是一夜暴富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夫妻之间能尊重彼此感受,兄弟之间共同承担责任,父母对子女不厚此薄彼。

当一个家庭做到了这3点,爱就会在这个家里公开、公平、公正地流淌,家也就成了我们每个人心灵最温暖、最坚实的港湾。

愿我们都能从这部剧中汲取智慧,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让生活充满幸福的味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