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是,中国的狙击手确实可怕。”在接受采访时,一个从朝鲜战场下来的老兵心有余悸地说道。

在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称狙击活动为“冷枪运动”,相应的还有“冷炮运动”。



所谓“冷枪”,就是指狙击手采取突袭的形式,对敌人单个目标射击。

冷枪运动的狙击手,通常会单独埋伏在隐蔽处,对距离500~1000米之间的敌人发动突然袭击。



冷炮运动的目标范围要更广一些,距离一般在500~3000米,用的同样是伏击战术。趁敌人不备,将炮口对准那些子弹难以贯穿的目标,开火,然后迅速带着炮转移。

冷枪和冷炮,有一个共通特点:灵活性强、转移迅速,让敌军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每个下一秒都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秒。



上了战场的军人,自然不会有那么怕死。但如果整日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这对谁都是一种折磨。

朝鲜战争期间,有不少美军士兵,都被志愿军狙击手的冷枪吓出了毛病,直到战后也没能摆脱掉那种恐惧。



志愿军发起的“冷枪冷炮运动”,在整个世界战争历史上,也是无法忽视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志愿军特等射手的行动,对整场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1952年冷枪冷炮运动发起,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有5.2万名敌军死于志愿军狙击手的枪下。

志愿军狙击手们是怎样“打冷枪”的呢?他们给美国大兵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不知何处射来的冷枪

1951年11月,在激战一年多之后,朝鲜战场暂时归于平静。志愿军和朝军、美军和韩军,在三八线南北两侧形成对峙。这种对峙,也在谈判桌上得到了完美还原。



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开出的条件,只能在谈判桌上干耗着。而在战场上,双方部队之间的氛围也再次剑拔弩张起来。

美军已经往朝鲜战场投入了数十万人,而且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但他们打了一年多,竟然只打出这么个僵局,这让傲慢的美国人很不好受。



于是,阵地对峙期间,美军就把这股气撒向志愿军的阵地,昼夜不停地用坦克火炮狂轰滥炸。当时,美军每天往我军阵地上打的炮弹,达到了2000余发。



在那一时期,志愿军阵地上只要有运动的物体,就会招来铺天盖地的火力袭击。偏偏当时志愿军的阵地还以野战工事偏多,防御设施简陋,难以抵挡炮火攻击。

美国大兵们就仗着这一点,每轮炮击过后,就跑到志愿军阵地前手舞足蹈、放歌纵酒,搞得志愿军不胜其烦。



志愿军当然不能任由他们继续嚣张下去。可是只要志愿军阵地这边一有动静,美军的炮火和飞机马上就会飞过来,搞一次地毯式轰炸。

“我们得想个办法,抽美国鬼子个大嘴巴子。”一名志愿军战士拧着眉头说。说话间,阵地外面就传来美国大兵大声唱歌的声音,还是跑调的。



“是啊指导员,咱们总不能整天等他们炸咱们吧!你说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另一名战士对指导员说。

指导员看着对面的美军阵地,心中估算了一下双方阵地之间的距离,突然笑了笑。



数日后,不少美国大兵又来到我军阵地前,无比嚣张地做出各种侮辱性动作。这些日子下来,这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活动。

这帮人正嘲笑着志愿军火力的“贫弱”,其中一个美国大兵突然身子一软,向后倒了下去。



周围一圈人都沉默了,随即有人惊呼、有人狼狈地逃回阵地,还有人举起枪对着志愿军阵地。

这些美国兵,就算素质再怎么烂,好歹也是上过战场的,一看就明白那个倒下的战友是怎么回事:他被狙击手一枪解决了!



一些人举枪想要反击,却发现眼前的阵地上空无一人,志愿军都在不知道什么地方隐蔽着。

他们刚刚太过得意忘形,甚至没注意到有没有枪声,自然也就不知道狙击手的方位。

就在这高度紧张的时刻,“砰!”又一个美国兵倒下了。



美国大兵们被吓到了,他们嚣张这么多天,从来都是仗着己方炮火占优,还从没被志愿军这样反击过!

不少人直接被吓破了胆,撒腿跑回了阵地。剩下的人虽然不甘心,也只能跟着跑回去,毕竟他们一时半会儿也对付不了狙击手。



类似的情况,在志愿军的许多阵地上都有发生。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26军第230团

230团组织起了全团的特等射手,让他们来到与敌阵地接壤的前沿阵地,交替使用各种轻武器,展开了“打活靶”竞赛。



一天下来,230团的特等射手们总共打出29发子弹,弊伤敌军14人。对面阵地上的敌人都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这场竞赛颇有成效,接下来好几天里,都没有一个美国兵敢出现在阵地上。

这就是最初的“冷枪运动”。这一运动是如何发起的呢?



志愿军指战员们注意到,双方阵地的平均距离在400到500米之间,最近处仅有100多米。

对眼力好的射手来说,就隔着这点距离,对面阵地上的美国佬,眼睛是黄的还是蓝的,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样的距离,也不需要狙击枪,直接用普通的步枪,就能进行狙击。



志愿军总部很快总结了230团的成功经验,并于1952年1月29日将冷枪运动推广开来。

一直到1952年3月底之前,志愿军都在巩固原来的阵地,建造以坑道为核心的坚固防御体系。在这段时间里,冷枪运动还处于摸索阶段,主要目的是掩护坑道的挖掘。



在坑道挖掘完成后,冷枪运动也进入了巅峰期,有了完善的体系。

在狙击手的选拔和训练方面,会从各部队中选拔素质过硬、技术优良、反应灵活的射手,进行针对活动目标射击的训练。

等到射击技术提高后,再进行快速反应训练,要求发现目标后,举枪5秒内发射。



随后继续缩短时间,最后达到目标出现之后,立即出枪,枪出即射,射之即中的水准。

正因为有这样的训练,志愿军后来才会有那么多神枪手。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得美军哭爹喊娘。



当然,狙击手本身素质优秀还不够。要真正达到影响战争的效果,他们还得次次做好完善的战前准备。

这些志愿军狙击手会形成2~3人的小组,一个人负责观察,其余组员则作为射手,分布在周围隐蔽的位置。



这些射手只管射击,每支枪分有2~3个固定目标和3个活动目标。在观察员发出信号后,对应射手立即开枪,随后不看有没有命中,马上收枪转移。

狙击手选择的狙击阵地也有讲究。他们通常会选择敌人运动的必经之路,并避开我军主阵地火力点和观察所。



这些狙击阵地要处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同时要足够隐蔽,能够有效杀伤敌人和保护自己。

同时,狙击手们还会构筑一两个假阵地,用来迷惑敌人,防止敌人火力报复。



在这样的纪律要求下,狙击手们发挥出了极其强大的力量。

在上甘岭狙击战的6个月时间里,15军45师仅靠冷枪,就打死打伤敌人达5040人。也因为这一点,联合国军称45师所在的537.7高地为“狙击手岭”



1952年4月到8月,是冷枪运动的巅峰期。在这段时间里,狙击手们就打死打伤了13600多个敌人!

这一辉煌的战绩,足以令志愿军的狙击手们被历史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