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曾说过:
“党群关系好比鱼和水的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就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是绝对不能失去水的!”
因此,毛主席一直很喜欢走到群众中间去,和他们交流,在交流中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
在毛主席搬进中南海之后,他却再也不能像在延安的时候那般随意出行了。毛主席的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人民的心,为了确保主席的安全,出行前必然要事先做好准备才行。即便出行,也必须要有警卫跟随。
但毛主席心里牵挂着人民,经常走近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不让他随意离开中南海,那他就很难见到人民群众。这毛主席怎么受得了?
图一
所以毛主席一有机会就会溜进人民群众的队伍中,为此,还发生了不少故事。
救命的药让给小女孩
1947年,毛主席乘车走在去河北的路上,这时候,他看到一个母亲正抱着女儿坐在路边哭泣。女孩紧闭双目,脸色苍白,似乎病得很重。
主席见状,赶忙让司机靠边停车,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原来女孩持续高烧,吃了药也一直不退。她们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突然就晕倒了,怎么喊都醒不过来。母亲说着话,哭声越来越大,最后抽噎着告诉主席,“只怕,只怕孩子只有一口气了……”
毛主席被这位母亲的情绪感染,眼眶瞬间湿润,赶忙让人将随行的医生叫过来帮忙看看情况。医生对孩子做了一番检查之后,有些为难地说道,孩子的病很重,我虽然能救,但是……
图二
“但是怎么样?”毛主席很担心,有些着急地问。
“但是想要救孩子需要进口药,这种进口药一般的医院内都没有。现在,我这里倒是有一点,不过是给您准备的……”医生的话还没说完,主席立刻回复道,“现在都人命关天了,救孩子要紧,你快拿出来给孩子治病!”
就这样,医生把为毛主席准备的药用在了小女孩身上。用药之后,主席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陪着这位母亲一起等待着小女孩苏醒。
过了一段时间,一声咳嗽之后,女孩虚弱地睁开眼。母亲又哭又喜,不住地对毛主席道谢。毛主席这才稍感安慰,吩咐一个警卫开车将这对母女送回了家。
图三
回到车上,主席又忍不住为医疗条件担忧:农民缺药,农村缺诊所医院,祖国还缺少大量的医护人才。我们吃了农民的粮食,也要想办法给农民治病啊!
毛主席喜欢群众,喜欢和群众聊天,关心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因而,倘若有人把群众从他身边赶出去,他是万万不能忍受的。
公园不见游客 主席怒了
1949年3月25日,这天毛主席要接见民主人士,工作人员安排他现在颐和园颐年堂内休息。对于安排的休息地点,毛主席向来是不会发表什么意见的。但是这一次,主席却怒了。
图四
当毛主席一行人走进颐和园后,主席敏锐地发现颐和园内十分冷清,一个偌大的公园,竟不见一个群众。毛主席向身边的叶子龙问到,“院内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游人呢?”
叶子龙并没有意识到主席语气内的愠怒,立刻答到,“颐和园收到首长们下榻的通知后,为了保护领导们的安全,所以今天干脆闭馆了。”毛主席听完更气了:“公园不是私人的小院,连个群众都没有还算什么公园?”
当天,毛主席发了很大脾气。在主席看来,无论是多大的领导人,都应该始终和群众保持联系。倘若你不走进群众,不给群众做事,还害怕群众,那群众为什么要拥护你呢?
图五 颐和园
有了这次教训之后,毛主席再出行,负责安保的人再也不敢将群众从一个地方赶出去了。同时,为了不暴露毛主席的身份,安保人员要求主席出行一定要带好口罩与眼镜。毛主席虽然不喜欢这样,但他明白大家是在保护他,所以也接受了。
1949年5月1日,当毛主席再游颐和园的时候,终于见到了群众。
这天是北平解放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颐和园的游人很多。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高富有带着主席从东宫门北侧的小门进入了颐和园内。起初,毛主席和高富有边走边说话,并没有在意路上的情况。
但当毛主席走到门口时,突然意识到这一路上没有见到其他行人,他有些烦躁地问:“高富有,你什么搞的,为什么不让我走大门?”
图六
高富有知道,主席最怕有人给他搞特殊待遇了,所以赶忙解释,“主席这不是我安排的,是管理处为了便于管理,安排游客从大门进,中央机关和军队从这个门进。”听完解释后,主席才点点头跟着走进了颐和园内。
游玩了一圈之后,毛主席想到老友柳亚子此刻正在颐和园小住,于是让高富有带他过去看望柳亚子。当时是下午一点半,高富有在负责柳亚子的这段时间已经摸清了柳亚子的作息,知道他此刻正在睡觉。于是询问毛主席“现在过去吗?”
图七
毛主席爽朗地回应说,“去,现在就去,现在不去叫这个老伙计的话,他肯定要睡到下午四五点了。”当他们到了柳亚子的住处时,柳亚子果然在睡觉。可见毛主席对柳亚子的关心,即使不见面也熟知他的作息并记在了心中。
然而,当主席与柳亚子一起游园到排云门西侧的时候,有一大批游人突然涌了进来。在拥挤中,有游人认出了毛主席,于是喊了一声:“好像是毛主席!毛主席也来游园了!”这声呼喊让人群沸腾了起来,大家开始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负责毛主席安全的便衣队立刻紧张了起来,这个人山人海的架势,一个不小心伤到了主席就不好了。毛主席却毫无担心之色,他一向是要喜欢群众,并不觉得在群众中有什么危险。于是挥手笑着和大家打招呼。
图八
不过,人实在太多了,主席与柳亚子的游园计划不得不停止。于是,高富有带着毛主席上了一条小船舫,期间,毛主席一直护着柳亚子。上船后,主席挥手和群众告了别。
看高富有一行惊魂未定的样子,毛主席宽慰到,不要害怕群众,我们从群众中来,也要到群众中去。
图九
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席还依然坚持做着。
申请要去香山 人却游走在田间
其实,北平解放后,毛主席以及其他的领导人都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北京。进驻北平之后,毛主席一直在香山居住。待北平安定之后,叶剑英向周总理报告,希望党中央都能搬进中南海内,这样即方便保护领导人的安全,也方便领导人办公。
但是毛主席觉得中南海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所以不同意进驻中南海。周总理还专门找到毛主席,劝他说“中南海高墙大院更利于保护主席的安全,否则,你在香山那里住着,负责安防的同志很难做。他们每天提心吊胆的,也很希望主席能够住在中南海啊。”
看主席还是有些排斥,党中央便进行了投票,少数服从多数。主席这才同意入住中南海。之后,负责领导人安全的安防系统逐渐完善,主席想要离开中南海必须要先打报告。因为,主席离开中南海,要事先安排,确保安全之后主席才能离开。
图十
毛主席时常想要到外面看一看群众生活的情况,所以为了出门找了不少借口,不过十有八九都被驳回了。
有一天,毛主席又提出申请说他想要到香山去看一看,这次负责审批的同志批准了。
听说毛主席已经回香山的消息后,周恩来赶忙给香山的同志打电话询问,毛主席是否已经到达香山。结果可想而知,主席“逃”了。
害怕毛主席在路上遭遇麻烦,周恩来立刻给平津卫戍司令部吴烈打电话,让他去寻找毛主席。吴烈的人顺着香山到中南海的路线一路找去,没过多久就找到了主席。
图十一
谁知,毛主席竟卷起了裤腿站在农民的田里,帮着农民一起种地呢!而负责毛主席警卫们齐刷刷在田埂上站着。原来,毛主席在去香山的路上,看到田间的百姓们正在劳作,他就想和百姓们说说话,于是就让司机听了车,警卫们谁也拦不住他。
这次之后,毛主席考虑到安防同志工作十分不易,便不再擅自出行了。出行时,毛主席往往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刻意避开群众。他会遵从安防要求戴好口罩,眼镜,但即便如此,他每次出门也还是很容易引起轰动。
就1953年初春来说,毛主席在游览蛇山重上黄鹤楼的时候,虽然带着口罩不怎么引人注意,但还是被几个带红领巾的小朋友给认出来了。没办法,毛主席只得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警卫员们死死护住毛主席,好不容易才挤出人群。
图十二
这样的次数多了,毛主席就改变了与群众接触的策略——乘坐专列去视察。
专列见闻 主席有一颗关怀民众的心
在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自由总是被限制,出行也有许多警卫跟随,这让主席觉得“自由”被限制了。主席常说,在中南海时间久了,不出北京,他的脑子都空了。他就必须要出去看看,看看祖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
因此,主席经常坐着专列到全国各地去视察,很多重大决策也都是他在列车上决定的。
主席的专列是一个很普通的绿皮车,他所在的那个车厢有两个房间,一个是主席的卧室,一个是主席的办公室。卧室内只有一张硬板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办公室里放置了几箱的书籍和材料,主席平时就在这里面办公。
图十三
专列的工作人员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他们的出行没有具体的计划,在外的时间也不确定,往往要看主席的工作安排。这个专列无疑是主席流动的办公室。
有时候,他会突然让列车停下,然后就近走访,询问群众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健康。有一次,主席突然喊列车停车,他想要吃一碗群众家中的红烧肉。
当地干部接到通知后,安排主席到了一个老伯家中吃。老伯听说是给主席吃红烧肉,十分热情。主席关切地询问,“平时能吃上一碗红烧肉吗?”老伯立刻回应说能吃到。显然,老伯说谎了。
主席知道老伯没说实话,但他并没有指出来。他不能辜老乡的心意。只是,当专列回到北京后,主席立刻发出了多养殖的号召,他想让全国人民都能有肉吃。
图十四
有一年春夏之交,小麦已经逐渐成熟。毛主席的专列来到了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看到这样的景象很是喜欢。一天,当列车缓慢穿梭在田野之间的时候,谢静宜(主席秘书)看到一个农妇迅速地抽了一把麦子,然后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做完这一切,她又向四周望了望,看到没有人,便又偷偷地抓了一把。
当谢静宜喊“主席,你看那个人在偷麦子”的时候,毛主席立刻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让她不要声张。谢静宜跟着主席久了,知道主席向来最讨厌鸡鸣狗盗的事情。这次主席不仅没有声张,还一幅替农妇担忧的神情,这让她很是不解。
待列车彻底看不到农妇后,毛主席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看来农民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啊。”只有日子过得苦,才会去偷那一小撮的粮,否则,谁会去偷那一丁点的粮食呢。
图十五
谢静宜说,有一次毛主席在专列上接见一个地方领导,听到他说有些农民不老实,在交公粮的时候总是会克扣部分的粮食。谁知毛主席听到后竟然十分高兴。他担心农民粮食不够吃,农民自己知道扣粮食,那就能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度过许多饥饿的日子。
有一次,毛主席的专列来到了河南兰考县。在那里,毛主席了解到,百姓们长期以来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种植的农作物只能收获很少的粮食。当地人为此没少烦忧,有一个老伯忍不住问主席,“您说,这盐碱地真的能治吗?”
主席点点头,坚定地说,“能!”毛主席回北京后,还一直关注着兰考的情况,几次听河南省委治理情况的报告。
图十六
就这样,毛主席在他的专列上始终关注着群众的生活,一心为如何才能让农民日子过得更好而工作。据悉,毛主席乘坐专列一共出行72次,截止至他最后一次乘坐专列,共计在专列上工作和生活2148天。只为了能够多为群众做一些实事。
后记
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除了真正地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外,他还擅长从各种人的口中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比如围绕在他身边的警卫员,与他相处的秘书都是他了解这个世界的眼睛。
图十七
毛主席十分关心身边的人,有机会会让警卫员回老家,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让他们把家乡的所见所闻都讲给他听,以此了解人民的生活。
毛主席的思维永远活络,总想着多为人民谋幸福,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是人民的大救星。
谨以此文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