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起到的作用可谓关键。
爸爸代表着力量、规则、权威与秩序,也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
只不过太严厉的父亲,不仅没有提供给孩子安全感,反而成为一种压力的投射。
糖糖在《别让情绪绑架爱》中有这样一句话:
母婴关系更多的是影响孩子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而父亲在家庭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性别角色、道德水平等方面。
直白地说妈妈负责宠爱孩子,给足孩子爱的滋养,爸爸负责孩子人格体系完整的搭建。
的确,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太大了,有力量和有能量的爸爸能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有所敬畏。
但是简单粗暴和过于严苛的爸爸,会强迫孩子遵守他认为正确的规则,这些规则会带着权威和不容置疑的性质。
说白了,就是爸爸拿着自以为的规则,要求孩子去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就会伴随着批评、指责或打骂等。
在孩子小学时期,爸爸的严厉是有作用的,让孩子不敢造次,只能听话。
等到孩子到了初高中之后,随着身高和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是那个唯命是从的小朋友,于于就有了反抗和叛逆,来挑战父亲的权威和要求。
这时的控制,慢慢就已经无效或失效了。
所以,就会有很多家长有个疑问:
为什么之前那么乖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呢?
其实并不是孩子突然变了,而是孩子之前只是摄于父亲的权威,不敢反抗而已。
当孩子没有反抗能力时,自然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听从,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内心是认可父亲的管教方法。
可以理解孩子内心憋着一口气,并不服气,只是等着自己长大的那一天去还击。
等到孩子真到青春期后,就有了父母以为的“孩子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所有的突然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积聚的过程,所有初高中孩子的叛逆与厌学的爆发,都不是偶然,而是以往控制与打压,严苛之后的必然。
只是这个爆发的时间不同而已,有些孩子出现在小学五六年级,有些孩子出现在初中,而有些孩子出现在高中,还有些孩子出现在大学甚至出现到步入社会。
错误的家庭教育就像是埋下地雷,不是不爆,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所有父母认为的突然引爆,都不是偶然,都发生在不知不觉和父母的自以为一切都好中。
尤其是当女孩遇到严苛爸爸时,往往背后会有一个过度补偿和溺爱的妈妈。
当爸爸的严厉触碰没有底线和过度溺爱以及包办的妈妈时,把孩子彻底整不会了。
这时的孩子,既有着不自信和自我否认,又有着骄纵和任性,就会陷入矛盾与两个极端之中。
很魔幻的是,严厉的爸爸和过度纵容的妈妈都是有着很高学识,甚至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
也或许是太懂教育的父母,反而在面对自家孩子时陷入“灯下黑”的知识诅咒,被自己的经验所困,被规则所制约了。
被爸爸否认太多而没有自信的孩子,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常常陷入内耗。
同时又因为妈妈的溺爱与包办,变得又自卑又自大,又玻璃心又骄纵,就会陷入一个极端。
虽然我家孩子爸爸因为在外地工作,孩子几乎全是我带,爸爸基本没有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但缺失爸爸的教育,孩子也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也更容易自卑。
爸爸参与教育的过程,也仅仅只是问问孩子成绩和排名,跟孩子聊一会天。
不过,这些年我一直都情绪稳定,也没有给孩子传递过负面情绪,也算是弥补了一点孩子父爱缺失的遗憾。
但我接触的案例来看,严苛的爸爸对孩子内心的创伤还是挺大的,像胆小、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等,基本都是平时的负面评价以及挑剔、批评与要求过多导致。
爸爸对孩子的爱容易刻板和僵化,容易上纲上线,过于讲规矩,这其实也算是一个弊端。
出发点再好的爱,如果过于严厉也会起到负作用,只有适度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另外,越从事教育的父母,越要多去觉察自己家庭教育方式,看看有没有出现用力过猛或因为专业而陷入偏差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