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巴库气候会议落下帷幕,表面上看,世界各国终于达成协议,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将提供3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可仔细一瞧,这协议背后却充满荒诞与屈辱。3000亿美元的承诺,看似庞大,实则杯水车薪,对比发展中国家每年所需的1.3万亿美元,只能说发达国家“施舍”得刚好不至于太丢脸。甚至有人直言,这不是资金援助,而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羞辱性打发。
印度代表钱德尼·雷纳在会议上的演讲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称这项协议是“视觉错觉”,根本无法解决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更愤怒的是那些小岛国的代表,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而发达国家的这点承诺,简直是在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马绍尔群岛特使蒂娜·斯泰格直言,这场会议暴露出发达国家的“政治机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愤怒咆哮,发达国家却在协议达成时鼓掌欢呼,这种分裂的画面,完美展现了世界的现实:富人继续享乐,穷人被迫为危机埋单。
发达国家推诿责任已经是惯用伎俩。当前的气候危机,很大程度上源自这些国家数百年来的工业化发展和过度排放。按理说,他们理应承担主要责任,付出最多资金。然而,这些国家却总是在分摊成本时极力推卸,甚至要求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国、印度等国一同出资。美国和欧盟这种“道德绑架”的行径无疑是荒谬至极。用最简单的比喻来说,发达国家早已在气候排放的“宴席”上吃饱喝足,现在不仅要求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后厨账单”买单,还想连饭都不让别人吃。
这种不愿掏钱的自私心态,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早在2009年,发达国家就曾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然而,这个承诺直到2022年才勉强兑现。如今3000亿美元的承诺,即使能够落实,也远不足以应对气候危机的挑战,更不用说资金分配、到位时的各种阻碍。而最大的疑问是:这笔钱能落实吗?
从历史来看,美国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特朗普曾在其第一任期内悍然退出《巴黎协定》,并嘲讽气候变化是“中国制造的阴谋”。如今,他即将重返白宫,“特朗普2.0”很可能再度退出《巴黎协定》。试问,连国际气候协议都可以轻易撕毁,谁还能指望美国兑现资金承诺?更何况,特朗普从来不掩饰他对发展中国家的蔑视和对化石燃料的偏爱。与其指望美国,发展中国家恐怕更需要防范美国。
欧洲表现又好到哪里去?表面上,他们支持新能源转型,私下里却采取重税、贸易保护等手段打压中国的光伏和电动车产业,阻碍真正的全球减排合作。加拿大更是紧随其后,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实行进口禁令。这种既要做全球气候危机的“道德卫士”,又想保持对新兴产业的垄断地位的做法,只会让全球南方国家对“合作”的期待更加幻灭。
中国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表现堪称典范。从电动汽车到光伏产业,中国的努力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巨大支持。然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贡献却毫无感激之意,反而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这种双标做派让人不禁发问:发达国家真的关心气候危机吗?还是只是将其当作政治工具,用来压制新兴经济体?
会议结束后,全球南方的愤怒和无奈交织在一起。非洲代表直接批评发达国家完全缺乏善意,而气候行动网络的埃索普则更直白地称,这次会议是“多年来最可怕的气候谈判”,因为它彻底暴露了发达国家的虚伪与冷漠。3000亿美元的承诺背后,是全球北方对全球南方赤裸裸的背叛。他们在气候变化的舞台上演绎的,根本不是合作,而是一场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战。
而现实是冷酷的。气候危机正在加速逼近。2024年已被公认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台风、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正在世界各地肆虐。每一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高温,每一年都有大片土地因为海平面上升变得不再适合居住。然而,那些最贫穷、最脆弱的国家,正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我们看到,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正在变得不可逆转,甚至我们的后代可能将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球。然而,发达国家却依旧执迷不悟,既不愿承担责任,也不肯拿出真正的行动。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失败,而是整个国际体系的耻辱。
发达国家可以继续逃避,但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人。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些曾经为工业革命欢呼的国家,如今却在逃避其后果,而最终为此付出代价的,可能不仅是贫穷国家,还有他们自己。全球气候危机不分国界,但面对这场空前的危机,最先倒下的,总是那些最弱小的人群。
这是一场充满虚伪和欺骗的大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愤怒,还有一场更加迫近的浩劫。气候变化的灾难,将是对人类集体道德的最终审判。而在这场审判中,发达国家已经选择站在被告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