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代”是个令人羡慕的称谓,在他们身上不仅流淌着革命前辈的血液,红色文化也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他们一直是倍受瞩目的群体,其中不乏世人学习的榜样。然而有位“红二代”却没有享受到这份殊荣:她在父亲最风光时断绝了父女关系,之后又因父亲而受到牵连,她遭受大半生的精神折磨,可她对父亲没有心怀怨恨,反而在祖坟被砸毁时给中央写信求救,她就是林晓霖。



林晓霖1941年出生在苏联,那时林彪已经在苏联养病三年,妻子张梅一同前往照顾丈夫起居,女儿的到来见证了林彪夫妇曾经在苏联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然而女儿出生之后没有看到夫妻琴瑟和鸣,而是不断争吵。林彪性格内向,受伤之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张梅性格活泼,每次苏联官方举办活动时都会参加,性格不合逐渐让二人产生分歧,最后到了唇枪舌剑的程度。

1942年林彪留下张梅母女只身回国,这段维持五年的婚姻基本已经画上了句号,1946年张梅收到林彪的来信时,林彪已经另外成家,并育有一儿一女,之后张梅另觅良缘,而林晓霖则一直在苏联生活,直到1954年才回到国内。回国之后是林晓霖第一次见到父亲,那时林晓霖已经习惯说俄语,叶群主动提出做父女俩的翻译,看似温馨和睦的一家人,却不知叶群眼里根本容不下林晓霖。



叶群不但没有完全表达出林晓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反而成为挑拨离间的源头,她故意翻译错林晓霖的意思,让林彪反感这个女儿,之后她又刻意不让林晓霖出现在林彪面前,因此父女关系一直比较淡漠。好在母亲后嫁的继父徐介藩对林晓霖始终视若己出,弥补了林晓霖缺失的那部分父爱,在继父的鼓励之下她考上了大学。

林彪与女儿疏于往来,当林彪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在叶群的挑唆之下,林彪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之后她被“发配”到新疆工作。可以看到,林彪在世时,林晓霖几乎没有受到父亲的照拂,就连名义上的亲情都挥刀斩断,九·一三事件后,林晓霖被找去谈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舆论的阴影里,包括她的孩子也受到了影响。



能够看到,林晓霖成年之后走得格外艰辛,因为家庭内部的复杂情感而让她成为牺牲最大的一位,她没有感受到父亲辉煌时的荣耀,反而被“发配”到边远之地,面对这样的坎坷经历她一直从容应对,始终保持难得的清醒与独立。之后她未享受到父亲的照拂,却因父亲而卷入舆论的威压之下,她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但有一件事触碰了她的底线。

1974年,北京福田公墓里的一块墓碑被砸毁,从其中一块残破的墓碑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到“林明清”三字,这块墓地就是埋葬林彪父亲的地方。林晓霖得知此事后异常悲愤,对于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人来说,祖坟被砸毁是无法原谅的耻辱,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才会有这样的经历,林晓霖作为林家长女,她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她向中央写信求救。



林彪是犯了错误,可林彪的父亲林明清并没有犯错,在战争时代为躲避敌人的追杀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老家,一家人有五位因战乱、饥饿、疾病等多种原因死在路上,其中包括他的夫人。并且林明清还是烈士家属,幼子林向荣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他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与悲痛。林明清去世时想安葬在湖北老家,可那时林彪工作繁忙,便将父亲安葬在北京的福田公墓里。

林晓霖得到祖父的墓碑被砸毁后,不顾自己的处境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求救信,陈云收到信后十分动容,他亲自批复了五个字:“祸不及家人”。之后在陈云的关怀与批示下,林明清的墓碑得以修复,这是对林晓霖向中央求救的回应,也是对众人的提醒,不要去践踏无辜者的尊严,还给他们应有的安宁。



七十年代末在毛主席的批示下林晓霖回到北京,她被安排在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母亲张梅也同时回到北京,在总参谋部某部门从事资料整理工作,之后曾在沈阳医大担任物疗科主任,于2023年去世,享年102岁。林晓霖如今已经年过八旬,拥有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这是她苦尽甘来之后的福报,她的人生因为血缘与亲情而变得与众不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