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役运动员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退役再就业”是一条有潜力的路径,但需要平台的正面推动和内容引导。
最近吴柳芳火了。
遗憾的是,这把火,并非因为她在体操赛场上的荣耀,而是她因大跳性感舞蹈、展示身材并被指“擦边”而引发的争议。
一个曾经代表国家争夺荣誉的体操冠军,为何会选择靠“擦边”视频来博取流量?这不仅是她个人选择是否妥当的问题,也牵涉退役运动员的生存困境、公众对冠军人物的期待,以及短视频内容生态的深层次矛盾。
冠军退役后的“落差”
吴柳芳并非籍籍无名。她是前女子体操国家队选手,曾赢得过多项国际赛事的冠军,为国家争得荣誉。然而,退役之后,她迅速被公众遗忘。这种“落差”不仅仅属于她,而是许多退役运动员的共同经历。竞技体育有其辉煌的顶点,却也因职业周期短暂,使得退役后的路充满不确定性。
面对缺乏完善职业转型支持的现状,吴柳芳选择短视频平台作为新的舞台,是为了重新赢得关注,也可以看作是对现实压力的适应性选择。然而,她的创作内容选择了“擦边”的路线,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
“擦边”是对还是错
吴柳芳的行为在社交媒体上激起热议。
批评者认为,她的选择是一种对冠军身份的“消费”。管晨辰的发声更是放大了“反方”的声音。管晨辰在评论区写道:“前辈姐姐,你要擦就擦你的呗,就不要给体操扣屎盆子了。”这一言论直接挑起了舆论场的争议。随后,吴柳芳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回怼,但这一回复并未让争议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讨论。
支持者则认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职业,退役运动员尤其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一些网友表示:“退役运动员也是普通人,她的选择合法且合理,我们没必要用冠军的标准去绑架她的一生。”也有人指出,这一事件不仅关乎个人选择,更是短视频平台算法激励流量导向行为的结果,“流量几乎等同于收入,擦边内容只是捷径。”
短视频时代的流量困局
对于那些在竞技舞台上“赢了人生”的运动员来说,退役可能意味着一场“重新开始”的战斗。
有的人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他可能在运动员时期,已经充分积累了职业转型所需的资源和社会的认可,不但可以实现平稳过渡,还能在新的赛道上迅速发光。邓亚萍、姚明、金博洋……这样的例子不少。
但有的人更像是孤军战斗。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社会支持,又身处“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环境,让一些退役运动员看到了最快重回聚光灯下,又最容易短期变现的方式,故而作出这样的选择——在短视频时代,流量几乎等同于收入,擦边内容成为吸引关注的捷径。这不是吴柳芳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生态的问题。
所以这场争议的本质不仅在于吴柳芳的选择,还在于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如今,算法驱动的流量倾向推动创作者制作更易引发情绪的内容,“擦边”便成为最直接的吸引眼球手段。这也折射出互联网平台对内容质量与社会责任的失衡。
所以吴柳芳的经历也让人反思运动员退役后的支持体系,因为大部分普通运动员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技能储备去应对职业转型。缺乏系统性培训和支持让他们更容易走向流量化的道路。
让“冠军”们有更多选择
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如何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定位与价值。这也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为那些曾经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人们,提供一片新的天空。如进一步完善职业转型支持:为运动员提供更系统化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让他们具备转型所需的技能。此举不仅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定位,也为他们提供更多职业选择;增加多样化职业路径,从教育、文化推广到行业管理,运动员可以有机会在赛场外继续发光。这样的转型模式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实践,例如美国NCAA体系,它通过学术和体育结合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职业保障。
短视频平台当然也可以作为正面推动运动员退役后转型的优质跳板——平台应在推荐算法中引入更多社会责任导向,减少单纯流量驱动行为,让优秀运动员的“优秀内容”被更多人看到。退役运动员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退役再就业”是一条有潜力的路径,但需要平台的正面推动和内容引导。
吴柳芳事件也在提醒我们,个体选择的背后是整个生态的共同塑造,而为退役运动员创造新的闪光点,不仅是对他们过往荣耀的尊重,也是社会应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