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1-3输给日本之后,球迷中传出最多的声音就是,“虽败犹荣”、“比赛的结果可以接受”,再也不是首场0-7失利后的下课声音,对于伊万的整个风评出现了大转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中国队还是很大可能会无缘世界杯。
从0-7到1-3,是伊万变了吗?
如果要说变化,伊万肯定是这个变化的缔造者,他掌舵了国足这艘大船的航向,但是18强赛前两轮也是面临了很大的舆论危机,最后官方给出的结论就是:球员决定了伊万的去留问题。
要承认的是,中国足协在0-7输给日本之后,本打算是要换掉伊万的,不仅仅是这一场比赛,甚至36强赛对阵新加坡和泰国的比赛都很差,这让人认为伊万根本不了解的中国足球,不了解中国球员,他甚至还不如前任扬科维奇。因为违约金问题,伊万被留了下来,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伊万赢了印尼和巴林,完成了18强赛前既定的半程目标,所以足协已经没有理由更换主教练。
足协询问了球员的意见,球员支持了伊万。很简单,队中很多球员都是伊万亲自提拔进国家队的,他们感恩主帅,老队员认可他的能力。但这绝不仅仅是国足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还要得益于伊万看清了中国球员的本性,知道了什么样的球员适合目前的国足,什么样的球员应该被放弃了。
放弃的是老队员和一些战术不符合的球员。
这就是为什么36强赛国足的表现不如意,甚至无法进入18强赛,因为刚到任国足主帅的伊万,对于中国球员的认知还停留在2010年,他单纯的认为球员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能够为了身上的国旗拼命,可是张琳芃第一场比赛后就宣布了退出国家队,给老头一个下马威,老头也没有惯着他,再也没有征招张琳芃。甚至随后的集训有球员来了就伤回到联赛就生龙活虎,他们之后也没有出现在国足。
0-7输日本和被沙特逆转,让伊万彻底放弃了幻想,开始大力挖掘新人,结果反而更好。
国足一直都不是战术问题,是球员出了问题
18强赛初期,很多人质疑伊万的442菱形打法,甚至我也开始怀疑他到底适不适合国足。赢下印尼和巴林,应该看到,战术固然有问题,但是球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抢完成主教练的战术安排。所以最大的问题出现了球员本身,有没有努力的,有没有在场上拼命去赢球。
回忆一下里皮的二进宫,为什么愤愤然辞职,就是球员的散漫,毫无斗志所致。
同样还是伊万,谢文能,拜合拉木,胡荷韬朱辰杰等等年轻球员在场上,我们得到了一支充满斗志,不断拼抢不断奔跑的国家队,最关键的是可以拿下比赛的胜利。我们过去的几年,难道不是被我们自己的球员耽误的吗。
未来这支国家队年轻化是必然,30岁以上的球员(除了门将几个人)基本不会出现在伊万的名单之中,球员的拼抢能力,奔跑能力将会是主要考察的指标,那些在国家队“炸伤”的,出工不出力的球员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如果伊万本身有着严重的问题,对战术安排有着明显的偏差,对于比赛判断不准,球员也不会维护他,要知道中国队每一任主教练下课前几乎都是有更衣室不和的传闻的,比赛输成那样,球员还能认可教练,说明伊万给球员带来了不一样的同样,得到了球员的信任。
伊万的战术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当下的国家队,我们缺的根本就不是技战术的先进与否,缺的是每一场球的拼命,恰恰伊万带领的这帮年轻球员做到了,老队员也理应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