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个字 阅读时长:3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和热点保持距离。

在这个流量时代,越来越发现一个真相:

人的情绪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突如其来的热点基本是剧本炒作和流量生意,不应该把宝贵的情绪浪费在这些热点上。

今天有读者在后台让我聊聊吴柳芳的事,据说周末吵得很厉害:


当时我正在游乐场带娃,无聊翻了下后台,就随手回了一段想法。

晚上看到吴柳芳好像确实是剧本炒作,而且已经被禁止关注了,估计又是一波流量,我想起中午写的这段话,越看越有道理,还是写个文吧。

炒作是一种生产力。

开超市可以炒,卖车卖手机可以炒,做主播更需要炒,可以正着炒,也可以反着炒,最近在看一本书《全能思维》,有个说法很有意思:

以前以为人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使用工具,其实不然,人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讲故事。

所以,故事力和共情力,才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能力。

在短视频和流量裹挟一切的当下,这句话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会讲故事,会编剧本,会炒作热点,就能在当下混得风生水起,所以我下一个很武断的判断:

大家看到的的热点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剧本炒作。

这种炒作的成本太低了,几十万投流就有可能搞一个全国性的热点,因为标签化推送和算法推荐是精准投喂,而且一旦成为热点就有无数人甚至专业媒体跟风,帮着二次炒作,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

可想而知,这种热点基本都是争议性很大的:

彩礼啊,酒席啊,男女啊,夫妻啊,人设啊,反差啊…

欧亨利没活到现在可惜了。

在这场流量的生意和游戏中:

热点是事先写好剧本的,而用户是被标签化推荐的,这一切最后的买单者就是用户的情绪和精力。

就这几天:

我见过有用户为了某个开超市的是不是爹味而吵到友尽的,也看到有人因为擦边好不好而互相口吐芬芳的。

大家为了这些精准投喂的剧本化炒作而消耗自己的情绪和精力,真的有意义吗?

到头来得到什么了呢?

只会在被榨干了情绪之后,陷入无尽的空虚和无意义感,越来越脱离自我关注和现实生活。

所以,在一个碎片化信息泛滥、炒作热点成风的当下,每个人有意识的人都应该掌握一点社交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

和热点保持距离,学会过滤一些信息,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要打造自己的信息护城河。

不要被这些过剩的信息和推送来消耗你的情绪和精力,把你的时间、情绪和精力留给自己,留给家人,留给现实生活,而不是留给一个流量化的楚门世界。

其实除了这些炒作,这周还是有不少大事的,比如这些:

1、。

2、

3、

就这样。

10个朋友读过 趋势


500个点赞 深度

阅读10万+ 楼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