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便于及时为您推送最新内容,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1949年,在西北的辽阔土地上,彭德怀正面对着俘获的马家军发愁。
他一遍又一遍的清点这些俘获的土匪们,却始终不见他想要的人。
这时他收到了来自毛泽东的电报,电报上写着:
“必须俘虏马鸿逵给予其歼灭性打击!马家军这批军队难以驯化,尽量全部缴械。总之,改编的部队越少越好。”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解放军在兰州战役中剿灭的马家军,竟然凭空消失了一部分,其中还包括不少军官。
这不禁让彭德怀担忧了起来,要知道,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就是军官,现在虽然剿灭了大部分马家军,但军官竟然一个都没抓住,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随时都能卷土重来。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隐患。
马家军的“传家宝”:造反-归顺-再造反-再归顺
马家军,起源于清朝,又有说其起源可以追溯于明朝,不过大多数时候它的起源都被定义于清。
马家军与回族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马家军第一代创始人还是第二代、第三代几乎都是回族人。
这是一支非常特别的军队,即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军队。
马家军的领导者历代以宗族为根本、以宗教为信仰联络军队。在这种特殊信仰下,马家军十分团结并且十分排外。
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失去民心,百姓怨声载道,逐渐出现了一些民族起义军,尤其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在西北起义军中,有一支就是马占鳌的军队。
马占鳌,甘肃河州人,家境贫寒,年幼入寺学经。后又从事寺庙经文工作,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交情颇深。
马占鳌幼时就表现出比常人更加的聪慧,入寺读书后更是通晓经书,有勇有谋。在西北回族起义时,深得回族群众信任,被拥立为领头人,带头反抗腐败的清政府,与清兵对抗。
随着起义愈演愈烈,清政府逐渐意识到起义的严重性,派遣左宗棠带领一支军队前往西北镇压。
左宗棠西征甘肃宁夏,遇到以马占鳌为首的起义军。
马占鳌是个十分会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他带领下的起义军雄赳赳气昂昂,想要和清军决一死战,在他的鼓舞下,左宗棠的军队节节败退,这不由得让左宗棠发愁了起来。
但这时马占鳌却突然向清军投降了,左宗棠十分疑惑:连胜仗怎么还会投降呢?
他不禁开始谨慎了起来,莫不是他使得诈?
但是在对马家军连续几天观察后,左宗棠发现马占鳌好像是真的投降了。
马家军每天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没有一点不对劲,甚至还主动要求帮助清军剿灭起义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宗棠也慢慢放下心来。
马家军会这么轻易地投降?
其实马占鳌也是一个审时度势之人,他早就发现清军力量庞大,又有许多有勇有谋之士担任领导,起义军哪怕在这场西北战役中胜利了,也改变不了大局。
在大胜后,他召集各回民首领开会,讲道:
“往攻安定大营,即使一战而胜,席卷而东,百二山河皆为吾所有,谁以一丸泥封函谷关,使关东将帅不复西来?去一左宗棠,将有无数左宗棠在其后。河州弹丸,何能与天下抗!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就算打赢了,也做不了皇帝,反而会得罪清王朝,最终还是会被一波又一波的清军剿灭,不如投降清王朝,以清王朝做靠山,好谋求发展。
事实也果然如马占鳌所料,在跟着清军进京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军官。
连带着他的学生马海宴和谋士马千龄都相继获得了职位,就这样,西北回族封建上层领导人获得了兵权,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开始了长达八十年代封建世袭军阀统治。
马占鳌、马海宴、马千龄这三个人就是传说中的“三马”的第一代。
而马家军第一代的造反-归顺,也成为了“传家宝”世代传承。
在后来的兰州战役中归顺我方,又在1950年、1951、1952、1953年相继叛变。
但仅仅是马家军的阴晴不定,不至于让毛主席下死命令,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到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覆灭,封建王朝皇位继承的局面被打破,历史迎来了新风向-北洋军阀的建立,马家军才失去了清王朝这个靠山。
此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马占鳌之子马安良,嗅到了发展之机,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慧与骁勇善战还有精锐的眼光,他认为此时只有投靠袁世凯才是生存之道。
于是他带领部下向袁世凯示好,袁世凯自然不会拒绝这样一支勇猛的军队,他授予了马安良甘肃提督的职务,拥立马安良的发展。
就这样,马安良在袁世凯的扶持下独立发展,一度成为了“三马”中势力最大的一支。
但是好景不长,袁世凯上位后没几年就因病去世,马安良在袁世凯离世后也因病身亡。而马安良的几个儿子都不堪重用,不懂联络军心也并不聪慧,最终马占鳌这支军队走向了灭亡。
在马安良的儿子马延勷等人死后,“三马”中只剩下了“二马”即马海宴和马千龄这两系支队,这两系支队在民国时期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马海晏的儿子马麒。
在中原大战时,蒋介石讨伐冯玉祥,原本依靠冯玉祥的马麒逐渐发现,战略优势已经倒向蒋介石,冯玉祥已经不堪内战,失败是迟早的事,蒋介石才是可以依靠的靠山。
于是他带领军队“反冯拥蒋”,对抗冯玉祥为蒋介石谋福利,因此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成为了依靠蒋介石的一支军队。
当时马家军迭代到“青宁”两马。
“青马”老大马步芳,借胜利之名去看望蒋介石。
当时两位老大的儿子都在,分别是马继援和蒋经国。
蒋介石父子
由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未曾与在场诸位谋面,出于礼节,蒋介石首先说道:
“这是犬子经国。”
马步芳听了之后,不知所云,但毕竟马步芳历经百战,这种小场面还难不倒他,他急中生智,说道:
“这是驴日的马继援。”
周围群众瞬间哄堂大笑!
这也是马步芳的过人之处,虽短于文化,却长于世俗,给足了蒋介石面子,表现出了对蒋介石的尊敬。
“青宁”二马军阀势力垄断西北,马家军势力逐渐走向鼎盛。
马家军的残暴
1918年,马麟(马步芳的叔叔)带领军队攻打一个佛教寺院,纵火焚烧、大肆屠杀,造成僧俗700余人死亡,后掠去寺院的金银财宝。
1925年,马麒持续他的恶行,无恶不作。烧毁30多座寺庙,杀害300余户老人和3000多藏人,同时掠走无数财宝。
到了马步芳这一代,马家军屠杀藏族同胞的罪行更令人发指。
1940年,藏族民众已经受不了马步芳的残虐,开始各种骚乱。
马步芳先是镇压藏民,俘虏500多人并杀害,连藏族难民也不放过,又杀害1300余人。
之后,马步芳的恶行持续加深,在查朗滩,他们包围了60余人,却并没有将其杀死,而是采用更加残忍的手段——饿死;
又寻了12名僧侣,把当作活靶——乱枪打死;
然而,这些还不是他们残忍的尽头。
他们将10名留长发的藏族牧民用布裹着头,浇油防放火——烧死。
在蒋介石支持下,马步芳参加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36年至1937年初,青海马家军疯狂“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丧心病狂地残杀红军被俘人员。
杀人、防火、虐待、抢劫...
有人说马家军靠杀人发家,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必须歼灭马家军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
马家军的另一面
1937年7月7日,日军谎称在卢沟桥附近丢失了一名士兵,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借口叛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自此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到来。
日军惨无人性,百姓在抗日战争中苦不堪言,能动的中华儿女全部站起来英勇抗战,其中就包括马家军。
1937年,日军进攻中国华北地区,共产党意识到民族危亡已经到来,不可再和国民党内战,于是前往和国民党谈判,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在抗日战争中,马家军一如往常的勇猛,他们凭借敏捷的骑兵战术剿敌无数,在战场上飞杀敌军,不放弃,不退缩。
团结作战,英勇向前,其在抗日战争中爆发出的民族大义,让当时的人深深震撼。马千龄的孙子马鸿宾更是扬言:
“时时刻刻,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士为国,尽职尽责。”
一席热血话语亢奋了每一个马家军士兵的心,他们骑着战马,扬着砍刀,将侵略者狠狠的踩在了脚底。
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下,于1945年8月15日,日军向我军递交了投降书,宣布自愿无条件投降。这场全国人民参与的抗日战争才终于落下了帷幕。
马家军余部
在抗日战争之后,国民党为获得更大利益,撕毁了停战协议,企图发动内战。马家军也不愿同共产党合作,一直追随国民党,最终和共产党站在了对立面。
1945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正式开始,马家军和彭德怀的交集也正式开始。
这其间,马家军和彭德怀经历了吴德起战役,西府陇东战役,羊马河战役等等,最终在1949年的兰州爆发了兰州战役,解放军将马家军逼至黄河铁桥,马家军走投无路,跳河者无数。
自此我国西北只剩下了零星的马家军余部,再没有任何力量阻碍解放军前行。
但其间发生了一件特别古怪的事。
马家军中的很多士兵都失踪了,其中失踪还有大量军官,我方虽然在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是竟没有俘获一名军官,这无疑让人感到奇怪。
“他们都去哪了呢?”
彭德怀心想。
找不到逃跑的军官,彭德怀辗转难眠,坐立难安,要知道,一支军队中最重要的就是军官,只要军官不俘虏,马家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这时,中共中央也做出指示:
“马家军这支军队非常特殊,他们在西北盘踞多年,早已与西北百姓融为一体,对于逃跑的军官要全部抓回,对于俘虏的士兵也要尽量避免军事征服,采取政治手段的方式来获得长期的西北稳定。”
彭德怀在得到指示后,立即出发寻找躲藏的马家军余部。
以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为首的马家军,在看到解放军打到兰州来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好,为了保存实力好来日东山再起,马继援决定带领军官先行撤离。
这也就是为什么彭德怀在兰州战役之后发现缺少了那么多军官的原因。
这些逃跑的军兵,躲藏在了西宁附近的大通县桥头镇、湟中县三角城等地,并且在此地埋藏了大量的炸药武器,留存实力准备伺机而动。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彭德怀很快带领一野第一兵团找了过来。马继援如惊弓之鸟,乘飞机逃往重庆,剩下的马家军余部则全都留在暗处躲藏,观望事态。
让马家军没想到的是,解放军并未捕捉他们,而是贴出了招降告示,告示上写着:
“我军实行宽待政策,但凡主动投降的马家军余部,一律不杀,愿意从军的可在我军学习,不愿意的可以返乡,我军为其发放返乡费”
多日躲藏困苦的马家军余部,又累又饿,在看到解放军贴出的告示之后,不由心生感动,于是当时躲藏起来的马家军余部纷纷主动投降,竟多达数万人。
其中有一部分马家军愿意从军追随共产党,彭德怀将其放入了解放军官训练处进行学习,并将这些人编入了骑8旅。
可惜在这批从军中鱼龙混杂,有真心投降的低级士兵,他们感动于共产党的宽待政策,想要追随共产党。但也有一些假意投降的高级军官,他们虚情假意投降,只是为了存储实力,打探军情,伺机反叛。
并且他们还会贿赂那些真心实意投军的士兵,扰乱军心,曾就有反部看见马家军和解放军亲热,走上前去对他们讲:
“你们和解放军这样亲热,就不怕国民党卷土重来没法交代吗?”
就在这样的诱导中,收编的马家军在1950年、1951、1952、1953年都相继发生了叛变。
尤其是1952年叛变给解放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1952年,我国东南各省都收到一则奇怪的消息:
“西北国军已经重建根据地,不日即将“光复”青海,逐步“收复”新、甘、宁、青。”
军区内一时间谣言四起。
经过我方排查,发现消息是蒋介石从台湾发出来的,目的就是动摇我方军心。
这些消息让原本平静下来的马家军余部又开始躁动起来,马家军又开始蠢蠢欲动。
这时,马家军的老对头彭德怀正处在朝鲜战场上,西北军区由廖汉生负责。
廖汉生是彭德怀的老部下,自动乱以后一直想找一个机会与彭德怀会面,向他禀报军区情况询问意见。
而这边彭德怀在朝鲜查出体内长了一个肉瘤,为了不影响朝鲜战局,彭德怀正决定回国内做手术。
这就给了廖汉生机会了,彭德怀刚做完手术后不久,廖汉生就匆匆来了。
老战友见面,慷慨激昂讨论了一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彭老总在骂廖汉生。
秘书在门外听到彭老总说:
“马家军叛部问题必须解决,解决不了,提头来见”
说完就听到廖汉生向其保证:
“请彭大将军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然后廖汉生就匆匆出门走了
廖汉生离开医院后,左思右想,认为:
“小打小闹不适合反反复复叛变的马家军余孽,如果想要长期威慑马家军余部,就必须彻底剿灭叛部”
于是廖汉生立即前往西北,在经过漫长的几个月准备后,于来年春天,廖汉生率领西北军区骑兵第一师、步兵第十一师等部向马家军叛部发起进攻,在经历两个月的猛攻后,抓住叛部首领马原祥、马良,将其诛杀,又将剩余叛部尽数剿灭。
在1953年之后,我国西北基本没有马家军叛军作孽了,纵使还有一些小兵小乱,但也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云。
尾声
在马家军灭亡之后,回想彭德怀和廖汉生的英勇事迹,不由得感叹其有勇有谋,英勇无畏的大民族精神深深值得我们学习。
而回想起马家军这支军队,就复杂得多,它起源于清朝回民起义军,发展于民国与国民党勾结,死于解放军剿灭。
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几个时代,在这其中他们既在清朝做过官,又为国民党卖过命,还为国家抗击过日军侵略。
虽然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残暴的土匪,也给人民和解放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回头看他们在民族危亡之时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骁勇奋战,拒不退缩,也深深的让人震撼。
所以不禁有了疑惑,这世界上有绝对的“好”与“恶”吗?
或许是没有的,我们都需要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尤其在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时,既要论他的“恶”,又要论他的“好”,二者兼得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一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