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海底电缆承担着全球互联网数据传输的主要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被称为是全球通信网络的“脐带”。而近日,在24小时之内,国际社会上就出现了两条电缆接连受损的事件。

据外媒表示,11月17日,一条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218公里海底电缆突然出现损坏,紧接着,在18日凌晨4点左右,芬兰方面又发现自己连接德国的一条电缆出现了损坏,导致有线服务暂时不可用。



(中方货船)

事情发生后,相关国家都迅速派出维修船前往现场进行检查,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电缆不是意外受损,而是遭到蓄意破坏的。但至于是怎么被破坏,以及被谁破坏的,各方都没有证据和结论。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率先将矛头指向了中俄两国。

日前,丹麦海军就率先出手,在海上拦截了一艘途经的中国商船“伊鹏三号”,并迫使其停泊于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卡特加特海域。

丹麦方面表示,在这两条海底电缆断裂时,中方的这艘货船恰好出现在了断裂地点,并且当时该船还出现了明显减速的现象,航迹走向也非常奇怪。当下这艘船已经遭到扣押,要求接受相关四国的联合调查。

此外,德国方面的言语更是不当,直指此次事件具备恶意破坏的性质,并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将其上升为“混合战争行为”。德国方面提供的证据显示,这艘中国货船此前由俄罗斯船东拥有,直到今年三月才被一家中国公司接手。而这次船只的航程正是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启航的,因此,这很可能是“中国要与俄罗斯联手,对欧洲采取行动”了。



(德国防长)

对于丹麦以及德国方面的指控,中方这边随即也做出了回应,称中方始终履行船旗国义务,并且严格要求中方船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海底基础设施安全的保护,中方更是高度重视。

事实上,这件事情疑点重重。

首先,从地理航线来看,波罗的海是这条路线上的必经之地,之后船只还需要经过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以及地中海等才能到达目的地埃及。所以,如今在没有掌握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相关国家是没有理由扣押中方船只的。

其次,这条电缆作为芬兰唯一一条直接通往中欧的海底通信电缆,所在位置非常敏感,与早在2022年被炸毁的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相距仅数百米。

此前北溪管道爆炸时,西方媒体就用了和当下差不多的手段进行炒作,将在附近出现的俄罗斯舰艇称为是罪魁祸首。

然而据美国独立调查记者报道称,北溪管道被炸,是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方面的掩护下,在附近放置了远程遥控炸药所为。这些海军潜水员不属于美国特种部队的成员,所以秘密行动也无需向国会进行报告,只需听从拜登政府的指令即可。

而拜登政府这边,从2021年年底就开始筹备这一事宜了,为了成功完成这一目标,还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反复辩论。



(北溪管道被炸)

在这篇报道发表后,德国等西方国家在之后的调查中就不断改口,甚至还拒绝了中俄联合调查的请求,在漏洞百出的情况下,最后不得已将锅扣到了乌克兰的头上,让所谓的“乌克兰团伙”背了黑锅。

所以如今出现在事发点附近的中国船只,不排除是再次遇到了美西方的“栽赃陷害”。

更何况,海底电缆损坏,是时常发生且几乎不可避免的。

从自然因素来看,海洋环境非常复杂,地震、海底滑坡、强潮流和海洋生物等自然因素都可能对海底电缆造成损害。地震和滑坡可能导致电缆断裂,而强潮流可能导致电缆移位或拉伸。

而人为活动中,捕鱼船只的拖网作业和锚泊操作,也有可能是海底电缆损坏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海底电缆设计上虽然考虑了长期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缆材料可能会出现老化和磨损现象,导致其强度下降,更容易受到损坏。

总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任何电缆损坏事件归咎于特定国家,都是不负责任的。这种指责不仅缺乏事实依据,并且可能隐含政治动机。



(海底电缆)

最后,美西方国家的这些行动,也无不显露出其在遏制中国和俄罗斯发展过程中的用心良苦。他们不仅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施压,更开始利用媒体和舆论工具进行抹黑。如今这种“中俄对欧威胁论”,更是一种策略性话语,旨在影响欧洲国家的公众舆论,从而推动这些国家在政策上对中俄更加警惕和敌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